一起答

2018年国家司法考试考前准备预习题(卷一)专练1

  • 卷面总分:150分
  • 浏览次数:0
  • 测试费用:免费
  • 答案解析:是
  • 练习次数:20次
  • 作答时间:120分钟
试卷简介

2018年国家司法考试考前准备预习题(卷一)专练1,含有详细的答案解析。

  • 单选题(综合练习)
部分试题预览
  1. 甲和乙系夫妻,因外出打工将女儿小琳交由甲母照顾两年,但从未支付过抚养费。后甲与乙闹离婚且均不愿抚养小琳。甲母将甲和乙告上法庭,要求支付抚养费2万元。法院认为,甲母对孙女无法定或约定的抚养义务,判决甲和乙支付甲母抚养费。关于该案,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 A.判决是规范性法律文件
    • B.甲和乙对小琳的抚养义务是相对义务
    • C.判决在原被告间不形成法律权利和义务关系
    • D.小琳是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主体之一
  2. 全兆公司利用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的便利,在搜索引擎讯集公司网站的搜索结果页面上强行增加广告,被讯集公司诉至法院。法院认为,全兆公司行为违反诚实信用原则和公认的商业道德,构成不正当竞争。关于该案,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

    • A.诚实信用原则一般不通过“法律语句”的语句形式表达出来
    • B.与法律规则相比,法律原则能最大限度实现法的确定性和可预测性
    • C.法律原则的着眼点不仅限于行为及条件的共性,而且关注它们的个别性和特殊性
    • D.法律原则是以“全有或全无”的方式适用于个案当中
  3.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115条规定:“公安机关依法实施罚款处罚,应当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实行罚款决定与罚款收缴分离;收缴的罚款应当全部上缴国库。”关于该条文,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

    • A.表达的是禁止性规则
    • B.表达的是强行性规则
    • C.表达的是程序性原则
    • D.表达了法律规则中的法律后果
  4. 法治社会建设要求健全依法维权和化解纠纷机制,杜绝“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不闹不解决”现象。下列哪一做法无助于消除此现象?

    • A.甲市将信访纳入法治轨道,承诺对合理合法的诉求依法及时处理
    • B.乙区通过举办“群众吐槽会”建立群众利益沟通机制
    • C.丙县通过地方戏等形式普及“即使有理也要守法”观念
    • D.丁市律协要求律师不得代理群体性纠纷案件
  5. 中国古代有“厌讼”传统,老百姓万不得已才打官司。但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我国司法领域却出现了诉讼案件激增的现象。对此,下列哪一说法是错误的?

    • A.相比古代而言,法律在现代社会中对保障人们的权利具有更重要的作用
    • B.从理论上讲,当诉讼成本高于诉讼可能带来的收益时,更易形成“厌讼”的传统
    • C.案件激增从一个侧面说明人民群众已逐渐树立起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观念
    • D.在法治社会,诉讼是解决纠纷的唯一合法途径
  6. 某法院完善人民陪审员选任方式,在增加陪审员数量的基础上建立“陪审员库”,随机抽选陪审员参与案件审理。关于人民陪审员制度,下列哪一说法是错误的?

    • A.应避免陪审员选任的过度“精英化”
    • B.若少数陪审员成为常驻法院的“专审员”,将影响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公信力
    • C.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的主要目的是让人民群众通过参与司法养成守法习惯
    • D.陪审员的大众思维和朴素观念能够弥补法官职业思维的局限性
  7. 深入推进依法行政,要求健全依法决策机制。下列哪一做法不符合上述要求?

    • A.甲省推行“重大决策风险评估”制度,将风险评估作为省政府决策的法定程序
    • B.乙市聘请当地知名律师担任政府法律顾问,对重大决策进行事前合法性审查
    • C.丙区因发改局长立下“军令状”保证某重大项目不出问题,遂直接批准项目上马
    • D.丁县教育局网上征求对学区调整、学校撤并等与群众切身利益相关事项的意见
  8. 相传,清朝大学士张英的族人与邻人争宅基,两家因之成讼。族人驰书求助,张英却回诗一首:“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族人大惭,遂后移宅基三尺。邻人见状亦将宅基后移三尺,两家重归于好。根据上述故事,关于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关系,下列哪一理解是正确的?

    • A.在法治国家,道德通过内在信念影响外部行为,法律的有效实施总是依赖于道德
    • B.以德治国应大力弘扬“和为贵、忍为高”的传统美德,不应借诉讼对利益斤斤计较
    • C.道德能够令人知廉耻、懂礼让、有底线,良好的道德氛围是依法治国的重要基础
    • D.通过立法将“礼让为先”、“勤俭节约”、“见义勇为”等道德义务全部转化为法律义务,有助于发挥道德在依法治国中的作用
  9. 全面依法治国要求加强和改进立法工作,完善立法体制。下列哪一做法不符合上述要求?

    • A.改进法律起草机制,重要的法律草案由有关部门组织全国人大专门委员会、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起草
    • B.完善立法协调沟通机制,对于部门间争议较大的重要立法事项,引入第三方评估
    • C.完善法规、规章制定程序和公众参与政府立法机制
    • D.加强法律解释工作,及时明确法律规定含义和适用法律依据
  10. 甲乙签订一项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合同中选择适用《200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采用的国际贸易术语为FOB。合同同时规定交货期限为9月5 E1至10 Et之间,地点为上海码头。买方签订合同后与承运人订立了货物运输合同,由承运人的船舶前往上海码头装载和运输货物。由于船舶在海上航程中与其他船舶相撞,导致该船9月15日才抵达上海码头。卖方9月5日已经备好货物,存放于码头仓库。在指定船舶迟延到达期间,9月12日,存放货物的仓库发生火灾,货物全部被毁。则货物灭失的风险应当由谁来承担?

    • A.根据(200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中关于FOB项下风险转移的规定,风险是从货物在指定装运港指定船只越过船舷时起由卖方转移至买方,本案中货物尚未装船,所以风险由卖方承担
    • B.根据(《200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违约并不影响风险转移,所以风险由卖方承担
    • C.在卖方办理了保险的情况下,风险由保险人承担。因为卖方未办理保险,所以风险由其自己承担
    • D.买方的违约行为导致风险提前转移,即风险自约定的交货期届满时已经转移至买方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