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答

2015年教师资格考试《小学综合素质》模拟试卷(6)

  • 卷面总分:150分
  • 浏览次数:0
  • 测试费用:免费
  • 答案解析:是
  • 练习次数:27次
  • 作答时间:120分钟
试卷简介

2015年教师资格考试《小学综合素质》模拟试卷(6),本试卷总分150分,共有3类型题目。

  • 单项选择题
  • 材料分析题
  • 写作题
部分试题预览
  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赏识,其本质是爱。学会赏识,就是学会爱。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尊重和欣赏。赏识教育的特点就是注重孩子的优点和长处,逐步形成燎原之势,让孩子在“我是好孩子”的心态中觉醒;而抱怨教育的特点是注重孩子的弱点和短处,小题大作,无限夸大,使孩子自暴自弃,在“我是坏孩子”的意念中消沉。

    以“赏识教育”为话题进行写作,诗歌除外,文体不限,800字以上。

  2. 材料

    教师王某在学校放学后,义务为其班级学生张某补习数学,但该生心不在焉,并多次顶撞老师,情急之下,王老师掐了该生的脸。事后,该生之父大闹学校,并带来当地“焦点透视”节目组的记者进行采访、曝光,大肆渲染。教育局迫于媒体的压力,局长当即拍板:对该教师马上解聘,并赔偿学生精神损失费3000元,要求该学校有关领导做严肃的检查,并通报全市各级学校就此事展开讨论,自查反省,引以为戒。

    问题:

    结合相关教育法律法规,分析该案例。(14分)

  3. 材料

    某市教育局于暑假前夕下发通知,明确要求:任何小学和初中都不得以考试方式选拔新生。可在该市某县县城的几所学校,初一新生进行考试在当地已经成了一个公开的秘密。教育局出台文件明确提出,要“叫停”学校里的快慢班、重点班、尖子班、提高班、实验班、特长班、兴趣班等。可在该市的部分县城中学,却在初一新生的招生简章中明确标明了要设重点班。

    问题:

    结合相关教育法律法规分析该案例。(14分)

  4. 材料

    某重点大学毕业生小李,在公开招聘中以优异的成绩被聘为某小学老师,刚上班时,他虚心向

    同事请教,认真备课,努力把握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工作高度负责,教学效果好,在期末的评定中成绩优越。但随着工作的熟悉与社会交往的增多,他越来越不重视备课和对教学环节的把握,开始变得浮躁,他认为:“教师上课就那么回事,我备好一遍课可以用好多年!”上学期学生评教,小李排名倒数第一。校长找其谈话,他还不以为然:“我重点大学毕业生,难道还教不了小学生?”之后,他把对校长和学生评教的不满都撒到学生身上,上课时对不专心听讲或成绩差的学生或挖苦讽刺或罚站,甚至赶出教室。

    问题:

    试从教师职业道德的角度,分析这位教师的行为。(14分)

  5. 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是谁设计的?(  )

    • A.李冰
    • B.诸葛亮
    • C.郭守敬
    • D.大禹
  6. 春秋时期,钟子期与俞伯牙“高山流水觅知音”的典故至今为人们津津乐道,其中伯牙用于弹奏“高山流水”的乐器是(  )。

    • A.古琴
    • B.古筝
    • C.二胡
    • D.琵琶
  7. 市场化的社会趋势给长篇小说创作也带来了不少消极影响。为了商业价值往往要迎合不同层次的文化消费心理,忽视文学应有的认识作用与教育作用,娱乐至上超越了应有的精神追求,以致平庸大行其道,媚俗倾向屡禁不止。为钱而写作,更是有悖于艺术的本性。马克思说:“诗一旦成为诗人的手段,诗人就不成其为诗人。”所以作家首先应加强艺术创作的自觉性和应有的社会责任心。从这段文字不能推出的结论是(  )。

    • A.文艺创作成为商业活动,作家就失去了良知和艺术责任感
    • B.过分追求商业和利润,作家的神圣使命就不复存在了
    • C.诗人不应该垄断诗歌创作,诗歌的主人应该是人民群众
    • D.文艺创作成为作家谋生的手段,作家的神圣使命就无法实现
  8. (  )中关于教师素质的规定是制定和执行教师素质要求的根本依据。

    • A.《教师法》
    • B.《高等教育法》
    • C.《义务教育法》
    • D.《教育法》
  9.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中教师对待教育事业的较高道德目标是(  )。

    • A.献身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 B.忠于职守,为人师表,积极进取
    • C.为学生的进步而努力
    • D.艰苦创新
  10. 目前,新型的民主、平等的父母子女关系正在形成,但由于现阶段独生子女较多,孩子的自我意识逐渐增强,很多孩子听不进去父母的教诲,家长感到力不从一t2,。这种情况下,教师应该(  )。

    • A.不要干预
    • B.引导家长一起做好教育工作
    • C.在孩子面前嘲笑家长
    • D.训斥家长,指责其教育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