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答

2014年吉林公务员考试《行测》模拟试题(1)

  • 卷面总分:119分
  • 浏览次数:0
  • 测试费用:免费
  • 答案解析:是
  • 练习次数:311次
  • 作答时间:120分钟
试卷简介

2014年吉林公务员考试《行测》模拟试题(1),本试卷总分120分,共有10类型题目。

  • 数量关系
  • 第二部分 言语理解与表达
  • 第四部分 判断推理
  • 图形推理
  • 定义判断
  • 逻辑判断
  • 演绎推理
  • 第一部分 常识判断
  • 第五部分 资料分析
  • 言语理解与表达
部分试题预览
  1. 莎士比亚在《哈姆雷特》中写过这样一句话:“人是宇宙的,万物的灵长。”这句五个世纪前的赞叹依旧在人类历史中,但不把人当人的事情却从未停止过。这是人类的耻辱,也是对人类文明的。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精髓充斥亵渎
    • B.中心激荡践踏
    • C.精华回荡考验
    • D.宠儿回响挑战
  2. 越来越多的二氧化碳会加剧海水酸化,酸性海域会阻碍珊瑚的生长繁殖,并且导致小丑鱼和小热带鱼变得胆大妄为。某报道模拟了未来50—100年海水的酸度后发现,在酸度最高的海水里,鱼儿起初会本能地避开捕食者,但它们很快就会被捕食者的气味所吸引——这可能是由于它们的嗅觉系统遭到了损害。同样一批鱼,在目前的海水酸度中,30个小时内仅有10%被捕;但是当把它们放置在酸化的实验水域时,它们便不顾安危,离开了保护自己的珊瑚到处乱跑,在30个小时内被附近的捕食者斩尽杀绝。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

    • A.二氧化碳增多加剧海水酸化
    • B.海水酸化影响鱼儿生存
    • C.海水酸度增高导致鱼儿嗅觉系统受损
    • D.二氧化碳排放会导致海洋动植物资源灭绝
  3. 诸多公共事件虽然最终都强力摆平,却没能公众心头的疑云,也就不免付出民意代价,进一步损害政府公信力。这方面,太多。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化解是是非非
    • B.驱散前车之鉴
    • C.释去他山之石
    • D.拂去街谈巷议
  4. 优秀的史学家犹如神话中的巨人,他们善于捕捉人肉的气味,人才是他们追寻的目标。唯有在对人的不断追寻中,史学家才能完成将过去与现在连接的伟业。但在此伟业中,歧视无所不在,且理直气壮。历史记录中充溢的是那些运气足够好,力量足够强,因此站在人堆之上者的名字。但是数十亿的人根本没有机会露头。他们被遗忘,被忽略,被当成宏大历史叙事中的废旧螺丝钉。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

    • A.史学家应充分挖掘人的因素,改变以往历史记录中歧视绝大多数人的做法
    • B.一部精准的历史必须遗忘掉社会发展历程中的普通人,否则就是大杂烩
    • C.历史不应仅记录大人物,还应反映当时普通人的生活
    • D.历史记录中的人物是当时社会力量和经济力量的代表
  5. 神经元有各种不同形态。按突起的数目可以分成单极细胞、双极细胞和多极细胞。按功能可以分成内导神经元、外导神经元和中间神经元。内导神经元收集和传导身体内、外的刺激,到达脊髓和大脑;外导神经元将脊髓和大脑发出的信息传到肌肉和内分泌腺,支配效应器官的活动。中间神经元介于前两者之间,起联络作用。这些中间神经元的连接形成了中枢神经系统的微回路,这是脑进行信息加工的主要场所。

    这段话主要概括的内容是( )。

    • A.神经元有各种不同形态
    • B.神经元的作用
    • C.神经元的各种不同形态及其中三种的各自作用
    • D.中枢神经系统的微回路是脑进行信息加工的主要场所
  6. 因为媒体的存在以及报道产生的“纠偏效应”,或多或少让一些的人有了精神上的依靠。其实,在制衡权力的诸多因素中,中国媒体承载了过多的功能,也给自己带来了不少的风险。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掩耳盗铃喉舌
    • B.孤立无助沉重
    • C.随波逐流监督
    • D.形单影只沉甸
  7. 建筑是的音乐,是展现无遗的思想和情绪,是活着的古代史和近代史。每一座座老建筑就像一本生动鲜活的历史教科书,着值得回味的历史典故和文化故事。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凝固蕴藏
    • B.古老蕴含
    • C.优雅记录
    • D.流动记载
  8. 没有发现并不等于不存在,1.5万年到7万年前的全球冰川期不等于全球皆冰,中国东、南部低海拔地区就没有形成大冰盖,在华南发现了1万至100万年前的几十个化石地点,发掘出很多猩猩、大象、犀牛、貘等热带动物化石,说明这期间的气候一直是温暖甚至炎热的,人类也可以生存。

    该文段解释的对象最可能是( )。

    • A.中国人的进化以连续进化为主
    • B.不同时期的化石有共同特征
    • C.气候是人类生存的先决条件
    • D.中国在5万至10万年前的人类化石出现断层
  9. 在各种理化因素或环境因素的影响下,DNA上碱基排列顺序即遗传密码可能发生改变,从而引起基因突变。即使在正常情况下,DNA复制过程中也发生频率极低的突变。 文中横线处应该填人的是( )。

    • A.DNA的分子结构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 B.DNA的分子结构发生变异的可能性很小
    • C.DNA的分子结构极易产生基因突变
    • D.DNA的分子结构只有在特殊情况才可能变异
  10. 人的本性中有着天然暴力因子。莎士比亚的戏剧,自始至终的场景都是暴力,在暴力中显出人性中的爱和懦弱。持枪文化最能体现美国文化特点:创新、冒险、勇敢。但另一方面,却是残忍、血腥。从未经历过此种流变的其他人的确无法理解,无法理解美国人这种血液中的东西,但是却都能体会暴力。每个人一定都经历过暴力因子被激发的情况,是用暴力回敬过去,还是换一种方式解决,即选择热血,还是理智。

    这段文字意在( )。

    • A.揭示人的本性中存在着天然暴力因子
    • B.剖析持枪文化最能体现美国的文化特点
    • C.提醒美国人舍弃枪支才是明智之举
    • D.表明持枪文化是美国人无法舍弃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