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答

湖北公务员(申论)模拟试卷55

  • 卷面总分:100分
  • 浏览次数:0
  • 测试费用:免费
  • 答案解析:是
  • 练习次数:4次
  • 作答时间:150分钟
试卷简介

  • 1.
部分试题预览
  1. 就劳资关系问题写一篇议论文。角度自选,题目自拟。字数1200字左右。

  2. 根据给定材料说明企业应如何更好地保护劳动者权益。要求: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字数300字左右。

  3. 一、注意事项

     1.申论考试是对考生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的测试。

     2.作答参考时限:阅读材料40分钟,作答110分钟。

     3.仔细阅读给定的资料,按照后面提出的“申论要求”依次作答。

    二、给定资料

     1.2008年初,先后有两条消息刺激了我们多少有些麻木的神经。一条消息是深圳某个住宅区的高层楼房的夹层中居住了三百多名外来工,他们的出行都要靠爬进爬出。直到消防部门发现了这个情况,才强行让他们离开了这里。另一条消息是山西不法老板丧尽天良地用强制手段让工人包括童工做苦役。

     我们低端就业市场的劳工苦难状况被严重低估了,相应地,保护劳工权益的工作在许多地方严重地陷于敷衍塞责、放任自流的状态。比如劳工在城市的居住状况,其实不只深圳一地如此,其他很多地方的人们也早已熟视无睹。

     在劳动者权益保护方面,不能说政府没有做工作,但工作的重心似乎放在了劳动过程以外,特别是放到了劳动者的社会保障方面,对劳动过程的监管、劳动时间和劳动条件的约束则无法可依和有法不依交互存在。

     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走向繁荣,出口水平连创记录,劳动力的充足供应和低工资水平功不可没。但这种低工资产生低劳动成本的经济扩张方式如不创造条件转换为新的发展模式,就会成为经济持续增长的隐患。在经济扩张初期,可以借助所谓“人口红利”的优势,开拓国际市场,使国内工业规模扩大。一旦有了工业规模,应该使工资水平逐步上升,促进企业用资本替代劳动,提高产品的质量,一方面占领国际高端市场,另一方面扩大国内需求,使国内市场与国家工业规模相适应。

     显然,上述认识尚未能影响国家发展战略。这可能与对自由主义经济学的错误理解有关。人们会简单地以为,工资水平是由劳动市场决定的,只要劳动市场存在劳动力供过于求的状况,工资水平就无法提高,国家不能干预;若干预了,劳动资源就不能有效配置。早两年曾有一位儒商说,他是看到了在一些高度竞争的产业部门中工人劳动时间很长,例如每天工作12小时左右,但这是工人愿意这样的,他们想多挣钱,而你要限制他们的工作时间,这不是要打碎掉他们的饭碗么?其实这个说法很没有道理。懂得劳动理论的人都知道,只有工作单价很低的时候,工人才愿意加班工作;工资一旦上升到一定水平,工人就会追求闲暇。可还要懂得,工资低的原因正是他们在加班工作。想一想,若全国每一个工人每周工作80小时以上,会挤占多少个工作岗位啊!退一步说,仅仅每一个工人平均工作60个小时,也足以使我们的劳动市场显著失衡。粗略计算,全国每个职工每天多工作一小时,就意味着4000万左右劳动力的饭碗被打碎了!把这样一种机制废除,换一种新的机制,难道不需要政府介入么?

     前面提到的儒商还说,如果政府干预工人的劳动时间和工作水平,像“珠三角”一带的许多企业就要关门了,因为他们没有垄断资源,老板们经营企业如履薄冰,只挣了一个辛苦钱,抑或可以说老板们比工人更辛苦。

     忽视城市劳资关系问题的原因,还与知识界的其他一些似是而非的看法有关,这种看法显然对决策者影响不小。前两年,一家著名调查公司抛出过城市农民工自我福利感受非常好的调查结论。这几年,在关注城乡收入差距时,又把农民进城务工作为消除差距的主要办法。这给人的印象是农民进城就好像圆了幸福之梦。其实,不用深入调查就会知道,农民工的日工资报酬比不上农业生产的日工资报酬。农民收入低下的直接原因是他们处于失业或半失业状态。而城市农民工的劳动时间过长,是留在农村的农民不能更多地进城因而不能克服农村失业现象的直接原因。一言以蔽之,城市劳资关系方面的缺陷是农村落后问题的基本制约因素之一。

     3.我国企业劳动关系中普遍存在一些问题。用人单位不依法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不为其办理社会保险,不依照《劳动法》的规定安排劳动时间和支付工资等,有很多违反劳动法的霸王条款;劳动合同短期化。用人单位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往往通过劳动合同短期化,设置试用期超出劳动法规定的期限,在试用期内只发生活费,而不缴纳社会保险等。有的用人单位以试用期不合格为借口,不断更换劳动者;分配制度不合理,收入差距拉大。分配制度不合理、职工收入偏低、贫富差距拉大等矛盾越来越突出,许多企业高管的收入与职工收入差距为几十倍;一些企业中劳务派遣工收入只有同岗正式工的1/3;许多农民工为微薄的工资常年奔波追讨,社会保险漏交或不交,国企职工基本上都入了社会保险,但许多私营企业企业主总是力图减少工资成本,不为雇工缴纳或尽量少缴纳社会保险。很多企业只给职工参入养老保险,不参入基本医疗保险。行业风险较大的企业往往只顾眼前利益,只选择参入工伤保险;劳动保护落实不到位,特别是非公有制企业里,在片面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利益驱动下,缺乏执行劳动标准的自觉性。许多企业常常延长加班时间,劳动卫生条件恶劣,无职业安全防护。企业主对职工权益保护意识不强;劳动者素质不高。不仅知识水平、技术能力不能适应生产经营发展的需要,而且法制观念不强,自我保护、自我求援意识较差,常采用极端方式,使劳资关系矛盾愈演愈烈。

     现实中,劳动者由于处于弱势地位,如果用人单位不与其签订劳动合同,经常要求劳动者加班加点,经常拖欠克扣劳动者工资。劳动者对此要么逆来顺受、要么采取离开、跳槽、投诉等办法进行对抗。这就会降低生产效率,加大冲突成本。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导致劳资矛盾激化,大批员工跳槽,加大了企业的招工成本和新职工的试用成本,造成企业缺人才却又难以留住人才。如果劳动保护落实不到位、工作环境恶劣、没有安全措施等,就会埋下发生事故的隐患,增大企业的赔偿成本,进而影响企业的稳定和发展。企业不给职工缴纳必要的社会保险,使职工总是处在不安定的感觉之中,使职工缺乏长久规划的信心。企业要有长远的发展目标,而上述的结果往往导致企业发展缓慢,难以形成有凝聚力的团体,对企业今后的发展极为不利。

     4.中国三十年的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成就。在这个过程中,劳资关系也不平衡。为什么这种不平衡的劳资关系能够存在呢?这是因为存在两个条件。第一个条件是我们正好处于人口红利期。这意味着劳动力很多,负担较轻,他们互相竞争工作岗位,劳动就变得“廉价”了。但是劳动者也是人,没有人会把艰苦的工作条件看作是生活乐趣。这就涉及第二个条件,有整整一代人愿意忍受恶劣的工作条件和很低的工资标准。

     为什么愿意忍受?这涉及行为的心理动机。这种动机有三个方面,可以叫做“人生动力的三个支柱”。第一个支柱是,我现在不好,但是如果社会整体好了,我就会好。第二个支柱是,尽管我现在不好,但是相信将来会好。第三个支柱是,我在这里不好,但是如果有条件移动的话,到另外一个地方,应该能够找到更好的发展机会。只要这三个支柱在,人们就愿意忍受不理想的条件,并且愿意勤奋工作。

     如果存在财富分配不公;如果有持续贫穷状况,而且出现代际转移;如果出现明显的社会排斥,那么支撑一个人努力奋斗的三个支柱就都没有了。于是有人就要产生疑问:为什么要工作呢?为什么愿意承受现在的这个苦难呢?把这几个指标用于衡量农民工这个群体的时候,可以这么想一想,他们是否在这三个指标上都遇到了重大的障碍。

     首先,社会整体和相当一部分人的收入的确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并不是所有人的收入都会提高。对于那些收入没有提高的人来说,不能分享社会财富的人来说,他不会相信国家好了我就会好,社会好了我就会好,企业好了我就会好。其次,现在出来打工的年轻人,已经是农民工的第二代。把他们两代人的家庭故事连在一起来读,基本上就是一个贫穷的代际转移现象。如果第一代相信未来会更好,第二代就很难相信了。再次,我们知道户籍制度、福利保障制度的欠缺,对外来工群体是极大的障碍。

     简单来说,三个支柱都垮塌了。我们要问,为什么一个社会整体的发展,国家的强盛,却并不能够给个人包括给工人带来一个分享更多成果的机会呢?从根本上说,这与全球化带来的劳资关系新格局有很大的关系。

     全球化的基本特征,就是资本在全球流动。借助于电子技术,上百亿美金可以在短短几个小时内在各个国家的银行里进出,技术条件完全可以达到。这种流动是为了在全球寻找重新配置资源,寻找真正廉价的劳动力。因此可以这样说,中国大量农民工向沿海地区的流动,就是资本的力量把他们吸引过来的。

     资本具有在全球平衡和流动的能力,使全世界资本家更容易联合起来,共同谋划全球最佳盈利模式。这当然带来了技术进步,但是同时也带来了无论是对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工人状况整体性的压低,使工人之间竞争谁的工资更低,在全球范围来看,工人被迫进入一种竞争格局,不是竞争向优,而是竞争向次;不是竞争向上,而是竞争向下;互相竞争看谁能接受更差的工作条件和更低的工资标准。

     除此之外,资本的全球流动带来了全球产业的重新分配,全球贸易,汇率波动、新的市场规则等,仅靠工薪收入,完全无法和财产性的收入、资本性的收入相比,差距会迅速拉大,这是贫富两极分化的基本原因,全世界几乎都是这样。

     对中国来说,廉价劳动力成了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在某个阶段上,“廉价”对于原来很贫穷的农民还是可以接受的,但是时间长了以后,情况就会发生变化。无论如何,我们不能天然地以为农民素质低,就值这么多钱。而且还要看到,整个结构性的力量,长期使他们处于这样的一个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