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答

上海公务员(申论)模拟试卷58

  • 卷面总分:100分
  • 浏览次数:0
  • 测试费用:免费
  • 答案解析:是
  • 练习次数:5次
  • 作答时间:150分钟
试卷简介

  • 1.
部分试题预览
  1. 去年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我国经济发展确定了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指导方向。请根据材-料的有关内容自拟题目。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

     要求:观点鲜明,结构完整,内容充实,字数1000-1200字。

  2. 在当前金融危机的形势下,政府应该采取哪些措施保持经济平稳增长。请根据材料提出你的建议。

     要求:对策合理,针对性强,条理清楚,字数450左右。

  3. 请判断下列说法是否符合给定材料的内容。

    A:从短期来看,绿色经济不但可以迅速拉动就业、提振经济,还能有效调整全球经济结构,理顺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从长期来看,绿色经济更有利于全球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 

    B:在现阶段继续扩大投资可以起到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当前许多行业出现了萎靡,所以投资方向需要平均流向各个行业。( ) 

    C: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和现代商业原理,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应该以获取利润和股东利益最大化为目标,以主要力量确保自身利益,治理环境污染的责任主体是政府部门。( ) 

    D:GDP是衡量经济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但其计算过程中没有考虑生产对资源环境的消耗和破坏,即没有计算自然资源耗减成本和环境质量下降成本,只能看出经济产出总量或经济总收入的情况,却看不出其背后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

  4. 一、注意事项

     1.本题本由给定资料与申论要求两部分构成。考试时限为150分钟。其中,阅读给定资料参考时限为40分钟,作答参考时限为110分钟。

     2.监考人员宣布考试开始时,你才可以开始答题。

     3.所有题目一律使用现代汉语作答在指定位置。

    二、给定资料

    1.2008年三季度,中国钢铁行业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出现市场萎缩、价格暴跌、产量大幅下降、全行业亏损。

     2009年8月2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问题。其中。钢铁业继8月中旬被工信部着重要求“结构调整”外,此次又再度被当作“产能过剩”的代表行业予以提出。

     淘汰落后产能”、“产品结构调整”和“企业兼并重组”成为近几年钢铁业热门词汇。事实上,我国钢铁产业由于受粗钢需求量大等相关因素的制约,淘汰落后产能的进展一直极为缓慢。业内人士形容:“近一年来,淘汰和调整实际上是雷声大雨点儿小。”

     2009年底。国务院联合多个部门出台相关细则,加大淘汰落后产能的力度,但产能过剩和结构不合理现象仍然十分严重,制约着中国钢铁行业的健康发展。2009年底的一个论坛上,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秘书长戚向东预计:2010年国内钢铁产能将达到7.2亿吨。不过,他也表示目前钢铁行业产能过剩仍属于阶段性过剩、结构性过剩。

     2010年1月14日,河北省工信厅副厅长张羽也指出:“中国的钢铁行业产能过剩属于结构性过剩。”

     一方面是政府喊着“钢铁产能过剩,不能再增加了”;另一方面企业喊着“我们满负荷生产都满足不了需求。”钢铁行业产能过剩问题越来越显得扑朔迷离。

     2010年1月21日。唐山市工信局经济运行处处长梅民学表示:“从2000年开始就有人喊产能过剩。但中国究竟需要多少钢铁,谁也说不清楚。最早专家说钢铁产能已经超过亿吨了,中国已经够用了,不能再上了,结果紧接着就超过了2亿吨、3亿吨,去年超过了6亿吨。究竟需 要多少谁能说清楚?正因为缺少规范管理和配套措施,才造成了中国钢铁无序状态。”

     2.自5.12地震后,四川重建工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在国家出台的4万亿投资规划中,四川灾后重建作为扩大内需的重要组成部分,预计投资超过1万亿。单就成都而言,三年总体目标将累计完成投资12000亿元,这必将推动四川省建筑建材行业发展。

     随着重建工作的逐步开展,四川省基础设施建设已取得许多辉煌成就,而与基础设施建设紧密相关的水泥业,也在这场盛宴中得到充分发展。据透露,四川省2009年1-5月水泥投资95.33亿元,同比增长3倍以上。据不同口径统计综合判断,2009年四川新投生产线70余条,相对全国拟建和在建的水泥生产线200条来说,四川省新上马的生产线已严重超出比重。四川水泥产能出现“井喷”现象已逐渐引起相关部门关注。

     而同时,这种水泥业产能过剩现象不仅仅只是在四川省出现,在全国范围内,它已经是一种普遍现象。由于国家四万亿投资大多投向基础建设,使众多企业对建筑建材投入极高的热情,全国出现一片投资热潮。之前曾有媒体报道:2009年上半年全国水泥产量达7.35亿吨,同比增长15%,其中6月当月水泥产量1.58亿吨,同比增长了21%,创下了水泥单月产量历史新高。

     为此,中国水泥协会会长雷前治、秘书长孔祥忠一行曾于09年6月18日,赴四川就水泥行业整体情况以及面临的问题进行调研。在对四川的情况进行调研后,中国水泥协会一行又赴其他省份,特别是一些有水泥投资过热苗头的省份进行调研。在此次全国调研的基础上,发改委、工信部等联合中国水泥协会推出新的水泥行业发展政策,以防止各地方政府利用国家4万亿投资的机会,“大干快上”水泥项目,造成行业产能过剩问题恶化。

     3.山西的几千座小煤矿曾经强劲地支撑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这几年,山西的小煤矿一直在整合,9万吨、15万吨、30万吨,门槛在不断提高,但全省煤炭工业“多、小、散、低”的粗放模式仍未彻底改变。目前,全省仍有各类煤矿2600座,其中30万吨及以下的小煤矿占亍近七成,各类矿井平均单井规模只有36万吨。全省采煤机械化程度不到30%。

     山西煤炭工业厅综合处长丁纪岗说,大量中小煤矿资源回采率只有20%左右,这意味着每采1吨煤要破坏和浪费4吨资源,按中小煤矿年产3.5亿吨煤计算,每年要破坏和浪费约14亿吨的宝贵煤炭资源。全省煤矿采空区面积超过5000平方公里,而且每年新增塌陷区面积近百平方公里;煤矸石堆存量超过11亿吨,占地已近1.6万公顷。

     丁纪岗说,保守估计,近30年来,全省因粗放采煤造成的生态环境损失接近4000亿元。在小煤矿遍地开花的地方,曾经美丽的家园与河山已经面目全非,山西已多次被中科院等机构列为可持续发展能力严重不足的省份。

     4.著名经济学家郎咸平在“置信地产经济名家论坛”上分析我国经济形势时认为:产能过剩和制造业经营环境恶化这两大病根仍未解决,中国经济回暖只是表面现象。

     中国经济目前表现出种种回暖的迹象,郎咸平举例说:“股市、楼市领先全世界几个月回暖,中国汽车销量逆市增长15%,甚至奢侈品也出现狂涨,五六月份珠宝销售上涨20%,从这些现象看,我们好像确实领先全世界回暖了,可是有没有可能是生了病造成发烧现象,让你认为是回暖?”郎咸平说现在的回暖与2006年股市楼市疯长颇有相似之处,当时经济学家认为“流动性过剩”,但他认为是投资制造业环境全面恶化,造成制造业资金流向楼市、股市。

     郎咸平指出,中国经济现在生了两个病,一是投资经营环境全面恶化,这个病与金融危机无关,是中国制造业难以为继的危机;另一个病是产能过剩,“金融危机引发了出口下跌,令我们产能过剩的病爆发出来”。

     郎咸平认为,汇率的上升,成本的失控,劳动合同法的推出,出口退税的调低,宏观调控误判,税费的隐性提高,这六大冲击令中国制造业投资环境恶化,而今年,困扰中国制造业的“疾病”仍未好转。

     郎咸平指出,中国经济以建设拉动GDP,带来消费的扭曲。与欧美各国GDP当中消费占了70%、80%相比,我们的消费仅占35%,而钢筋水泥却占了GDP的57%。

     郎咸平说,中国家庭储蓄才25万亿,除以13亿人口,人均储蓄量不到2万,再扣掉1%的有钱人,人均储蓄可能只有几千块,而社会保障不足也令大家不敢消费。

     郎咸平同时指出,由于建设拉动GDP使得消费被压缩到35%,而产能却不断扩张到70%,“我们70%的产能只有35%的消费,那么消费不了的另外30%叫做什么呢?叫做严重的产能过剩!”

     5.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有几方面表现:一是产业结构总体层次不够高,城市之间制造业结构接近,主导产业雷同,造成部分行业重复投资、过度竞争;现代服务业增加值比重和水平普遍很低;二是技术创新能力不强,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创新不充分,缺乏核心技术及其应用能力。国际性制造业基地建设还处在组装、装配阶段,尚未成为研究与开发型的制造基地,高新技术引进多而消化吸收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强势产业和企业很少,高新技术产品多处于“三来一补”型的低级阶段,附加值较低,出口效益不高;三是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不够协调:高能耗、高污染的第二产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偏高,造成资源供给紧张,环境污染加重,直接影响到投资环境和可持续发展。

     6.目前,我国的生态环境状况依然不容乐观,生态恶化的范围还在扩大、程度在加剧、危害在加重;生态环境整体功能下降,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减弱;国家生态安全令人担忧。

     森林质量不高,草地退化,土地沙化速度加快,水土流失严重,水生态环境仍在恶化。近十几年来,我国森林覆盖率虽然逐年增加,但同期有林地单位面积蓄积量却在下降;生态功能较好的近熟林、成熟林、过熟林不足30%。我国90%的草地存在不同程度的退化,沙化土地发展年速度由上世纪80年代中期的2100平方公里发展至90年代末的3436平方公里。目前。淮河水资源利用率为60%,辽河65%,黄河62%,海河高达90%,远远超过国际公认的30%-40%的水资源利用警戒线。华北地区因地下水超采而形成了约3万-5万平方公里的漏斗区。初步统计,我国累计丧失滨海湿地面积约219万公顷,占滨海湿地总面积的50%,江河断流、湖泊萎缩现象加剧,水生态环境仍在恶化。目前全国的生态功能继续衰退,生态安全受到威胁。水源涵养功能退化,防沙治沙功能减弱,沙尘暴危害严重。

     有关人士指出,我国生态环境形势如此严峻,主要是由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造成的,由于经济结构不合理,传统的资源开发利用方式仍未根本转变。同时重开发轻保护、重建设轻管护的思想仍普遍存在,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眼前和局部利益的现象在一些地区依然严重,经济快速增长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压力。因而生态环境建设中边治理边破坏、点上治理面上破坏的现象经常发生,治理赶不上破坏的问题仍很突出。此外,生态保护管理体制不顺、机制不健全、法制不完善、基础薄弱、力量不足也是重要原因。

     7.从改革开放到“九五”期末,中国的能源效率随着经济增长开始有较大幅度的提高,但是仍低于发达国家甚至一些发展中国家。更值得注意的是,“十五”期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