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答

贵州公务员(申论)模拟试卷18

  • 卷面总分:100分
  • 浏览次数:0
  • 测试费用:免费
  • 答案解析:是
  • 练习次数:5次
  • 作答时间:150分钟
试卷简介

  • 1.
部分试题预览
  1. 假设你是某省政府工作人员,草拟一份《关于将应对气候变化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报告》的内容要点。

     [要求]

     ①内容全面,有针对性;

     ②条理清楚,表达简明,不超过400字。

  2. 参考给定资料,围绕“发展低碳经济,应对气候变暖”的主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思想深刻,观点明确;

     ②内容充实,结构完整,语言畅达;

     ③总字数900~1100字。

  3. 一、注意事项

     1.申论考试是对考生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以及文字表达能力的测试。

     2.作答参考时限:阅读资料40分钟,作答110分钟。

     3.仔细阅读给定的资料,按照后面提出的“作答要求”依次作答。

    二、给定资料

     1.新华网南宁2010年2月23日电:2009年8月以来,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北部的河池、百色,以及贵州、云南局部地区出现50年来罕见的极端干旱,数百万人受灾。广西气象部门专家分析认为,全球气候变暖,太平洋厄尔尼诺现象加剧,破坏了大气结构,造成海洋季风无法登陆形成降雨,是这次极端干旱出现的主要原因。2月份本是广西河池、百色等地迎来充沛降雨的时节,但这里的大部分地方从2009年8月起就几乎没有下过雨了。据广西气象部门统计,2010年2月上旬,广西各地降水量为0.0~23.5毫米,大部分地区较常年同期降水偏少6~10成,平均降水量2.9毫米,比常年同期偏少8成。

     通过对广西上空大气结构的分析,专家发现受厄尔尼诺现象影响,在台湾岛至中南半岛之间形成了一条长3000多公里、宽度跨越4个纬度的巨型高压坝。“造成此次广西、贵州、云南局部地区极端干旱的主要原因是高压坝破坏了大气活动。”广西壮族自治区气候中心高级工程师、首席预报员覃志年说,高压坝就像一堵墙横在广西南部的上空,阻挡太平洋水汽西进,即使北方有冷空气南下,也无法与水汽汇合,因此造成广西、贵州、云南交汇地区自从2009年8月以来就几乎没有降雨,遭遇了50年来少有的极端干旱。

     广西的气象专家对此次干旱进行“问诊”时还发现,广西秋冬季节降雨的减少伴随着气温持续的升高。气象部门提供的数据显示,近50年来,广西的气温显著升高,平均每10年升高0.13摄氏度,各季平均气温都呈上升趋势,其中冬季上升趋势最为明显,平均每10年升温速率达0.21摄氏度。覃志年说,全球气候变暖,陆地上二氧化碳排放增多,造成了陆地海洋之间的温差减小,海洋季风登陆动力随之减弱,海洋上的水汽无力与北下的冷空气汇合,于是就无法形成降雨。

     一些气象专家认为,当前影响气候短期变化的因素越来越多,气候的可预测性越来越有限。专家建议,应当将应对气候变化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中,从个人到单位都要坚持低碳生活、发展低碳经济,并切实完成节能减排目标。

     2.新华网北京2009年6月18日电: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研究员马世铭日前在北京表示,未来一段时间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到2030年,中国种植业生产能力在总体上因气候变暖可能会下降5%~10%,其中小麦、水稻和玉米三大作物均以下降为主,2050年后受到的冲击会更大。

     马世铭是在17日参加《气候变化与贫困——中国案例研究》报告新闻发布会上作上述表述的。马世铭介绍,根据动力模式模拟的结果,在二氧化碳加倍的条件下,气候变化对中国作物产量有较大影响,其中小麦、玉米和水稻最高产量变化幅度在-21%至55%之间,大豆在-44%至80%之间,棉花在13%至93%之间,其变化幅度随不同的气候情形和地点而不同。

     据了解,气候变化会加剧农业水资源的不稳定性和供需矛盾。马世铭说,未来气候变暖,中国虽有部分地区可能有降水增加,但由于水分蒸发量增大,最终使土壤水分减少约11%。

     马世铭指出,以全球变暖为主要特征的全球气候将改变森林火灾、病虫害、洪水、干旱等自然扰动发生的频率和强度。同时,病虫害加剧会导致农药用量增加,从而加重农业环境污染。

     此外,气候变暖及降水量的减少将使土壤表层干燥,风蚀沙化过程加速,干旱发生频率和强度增加,加重土壤侵蚀和沙化趋势。而农田土壤沙化会引起土壤有机质大量损失,农田土壤肥力的不断下降,导致土壤贫瘠。

     3.近年来,一些流行病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呈现蔓延的趋势:沙门氏菌疫情曾在美国43个州肆虐,迄今已造成400多人感染;急性呼吸道传染病——麻疹也在欧洲呈扩散之势,世界卫生组织称2010年在欧洲消除麻疹的目标恐难实现;在津巴布韦,感染霍乱的人数已近4万,自2009年8月以来已有2000多人因此死亡,这是继1999年霍乱在尼日利亚造成近2100人死亡后最严重的一次霍乱疫情。与此同时,埃及、越南等国都发生了禽流感疫情,并出现数人感染死亡的案例。

     疾病肆虐,气候反常难脱干系。国际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发表的一份声明认为,由于气候变化,包括禽流感、霍乱、瘟疫等在内的12种“致命疾病”可能大面积流行。英国的一些气象学家也早已发出警告,认为人类活动引起的气候反常带给人类的危害绝不亚于核武器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据世界卫生组织测算,每年约有15万人因气候变化被夺去生命。

     流行病卷土重来严重地威胁了人类健康,同时再次在全球范围内拉响了气候变化的警报。气候变化造成的负面影响除了波及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之外,还会给人类健康造成更加持久和深重的影响。研究表明,全球气候变暖在造成一些物种消亡的同时,还生成了许多新的变异品种,并激活了新病毒。仅过去20年内,全球就有至少30种新的传染疾病抬头。极端天气频发,还为疾病的传播提供了更为有利的条件。有研究报告显示,全球变暖使得新老病毒更加活跃和猖獗,病虫害也愈加容易滋生和蔓延,传染病载体的数量与日俱增,人类的健康日益受到危害。近年来,一些热带疾病已开始向高纬度地区扩散,霍乱、疟疾以及登革热的传播范围扩大,危及全球一半人口。

     除了疾病外,人类还需要正视的一个严峻问题是,气候变化造成的损失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经济增长带来的好处。据粗略估算,其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全球国内生产总值的20%。如不切实有效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日趋严重的气候问题将严重拖累世界经济。英国王储查尔斯甚至认为,如果“对全球变暖问题不加以解决,就无法彻底解决眼前的经济危机”。

     给地球降温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不过,当前各国政府似乎忙于应对金融危机,无暇顾及气候问题。但是,“漠视气候变化风险的后果,将远大于忽视金融系统风险的后果”。世界各国应协力合作,切实行动,避免全球变暖和流行病蔓延危害人类生存。

     4.2009年12月在哥本哈根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大会,掀起了一股民间环保热潮。各个环保网站推出的“碳排放计算器”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和热捧,一些人不仅开始“算计”自己的碳排放,还身体力行地实践着“减碳行动”。

     “用笔记本三个半小时,排碳0.05千克;开车三公里,排碳0.57千克;买2件衣服,排碳11.4千克;看电视一小时,排碳0.096千克……”每晚临睡前,张琳都要上网做一次“全面扫描”,计算自己一天的排碳量。

     自从用上“碳排放计算器”,张琳开始严格自律:如无特殊情况,绝不开车;尽量爬楼梯;随时切断电器的电源;拒绝使用一次性筷子;自带环保购物袋进超市;少吃肉,少买衣服。张琳说,她很享受现在的低碳生活,“每天都算一算自己的碳排放,特有成就感。”

     在天涯、豆瓣等知名论坛上,网友们不仅争“晒”低碳日记,还大秀各自的“减碳心经”。网友“以小见大”说:手机更换不要太勤,衣服买得不要太多,车不用天天开,衣食住行都“小气”点。“人人爱环保”则分享了她的低碳秘笈:多用电邮、MSN等即时通讯工具,少用打印机和传真机;开车不要急行急停,浪费燃料;用淘米、洗菜的水浇花;洗澡水冲厕所;每次洗衣,都尽量把洗衣机塞满,不要空转。环保专家表示,人们平常用电、驾车、乘电梯、过度使用空调、浪费纸张等行为,都会产生二氧化碳的排放。而“低碳生活”提倡大家从自己的生活习惯做起,将个人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减至最小。

     专家同时指出,“低碳生活”并不是让大家降低现有的生活水平,而是选择科学合理的绿色生活方式。比如:每天减少3分钟的冰箱开门时间,一年下来约可省下30度电,相应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0千克;及时给冰箱除霜,每年可以节电184度,相应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77千克。此外,减少吸烟也能减排,1天少抽1支烟,每人每年可节能约0.14千克标准煤,相应减排二氧化碳0.37千克。“低碳生活”就在身边。

     5.全球气候变暖带来了西藏地区气候的明显变化:冬季增温明显,降水量变化区域性波动较大,气候变化区域差异较显著等。为此,西藏将采取多种措施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的各种影响和挑战。

     2010年初,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转发了自治区发改委和气象局发布的《关于西藏自治区应对气候变化方案的通知》。通知提出,以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增强适应气候变化能力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目的,以维护社会稳定、保障经济发展为核心,以节约资源、优化能源结构、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为重点,以先进的科学技术为支撑,不断提高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

     有关研究表明,1961年至2007年,西藏地区年平均气温大约以每10年0.32摄氏度的速率上升,明显高于全国和全球的增温速率,尤其是海拔4000米以上地区升温最快,1998—2007年西藏连续出现暖冬。与此同时,西藏地区平均每10年降水量增加8.9毫米;喜马拉雅地区气温升高,冰川退缩;藏北阿里一带气温升高而降水减少,那曲一带降水反呈增加趋势。

     全球气候变暖在西藏地区的主要表现有雪线上升,冰川退缩,积雪融水加快,导致湖泊水面上涨;草场退化,荒漠

  4. “给定资料3”中英国王储查尔斯认为,如果“对全球变暖问题不加以解决,就无法彻底解决眼前的经济危机”。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要求] 准确、简明,不超过1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