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答

黑龙江公务员(申论)模拟试卷30

  • 卷面总分:100分
  • 浏览次数:0
  • 测试费用:免费
  • 答案解析:是
  • 练习次数:6次
  • 作答时间:150分钟
试卷简介

  • 1.
部分试题预览
  1. 就给定资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用1200字左右的篇幅,自拟标题进行论述。要求中心明确,内容充实,论述深刻,有说服力。

  2. 一、注意事项

     1.申论考试是对应考者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的测试。

     2.参考时限:阅读资料40分钟,作答110分钟。

     3.仔细阅读给定资料,按照后面提出的“申论要求”作答。

    二、给定资料

     材料一

     2006年春季,首都北京房价一路飙升。4月12日,北京市城建研究中心公布,第一季度北京期房预售均价为6885元/平方米,同比增长14.8%。更有媒体报道,北京的房价已经反超上海,成为“中国楼王”。与之相伴的“怪象”是,北京楼市的“供应量、销售量和价格”同时增长,多有楼盘排号还难求一房。为何在宏观调控一年后,北京楼市房价开始一路狂涨?谁是背后的利益推手?有房地户商担心,此番房价飙升已显露出危险信号。

     材料二

     “真是疯了!”4月17日,刘波表示怎么也想不通,沿海赛洛城会月涨几百元,他形容北京楼价涨疯了,人们也抢疯了。“再不决定就只能等下期了。”4月13日,沿海赛洛城项目售楼工作人员唐晓媛在电话中劝说刘波赶快“下定”,否则“越等越贵”。售楼小姐的“提醒”让刘波“发毛”,3月初,沿海赛洛城向他报价7400元/平方米时,他笑着摇摇头“再等等看”,不到一个月,在4月6日房展之际,已骤升到7800元/平方米。

     又一周后,仍在犹豫的刘波被告知部分户型已涨至8200元/平方米。

     “一夜间,北京满城黄土,一月间,我就得多付10万。”他苦笑。

     刘波是北京二图书公司编辑,月入7000元,过完春节,他动起了买房的念头,但一两个月转下来,他满眼所见的,均是一个“涨”字。

     4月10日,他赶到西豪逸景进行二期预售前的登记时,拟定的房价已由四天前他去咨询时的8300元涨到了8500元。

     材料三

     房价上涨有很多原因,其中一个可能大家难以想到,那就是开发商面对大量的有购房需求的消费者,通过囤积房源不断抬高房价。

     在这家位于北京南三环附近的售楼处,工作人员在热情地为我们讲解了小区的各种配套设施后,提醒我们因为房子非常好,所以已经所剩不多了。

     销售人员说:“加起来一共还剩七套房吧”

     记者说:“这是你们的销控表么?”

     销售人员说:“对,没价钱的都是卖了的。”

     果然,在这张销控表上,90%的房子都被划了斜杠,表示已经卖掉,没有卖掉的屈指可数。这样的畅销速度令同来看房的消费者颇感无奈。

     购房者说:“我买房子一年多了,看了好几套房子,但凡有点中意的,基本上都说卖完了,给我们一种压力,其实房源是不是没有了,我们比较怀疑。”

     真的如此畅销么?我们的怀疑随后在北京市建委的管理网站上得到了答案。监控信息显示,这家楼盘尚有超过一半的房子没有卖出去。另一家楼盘做的就更绝了,根据资料,这家楼盘在一年前就已经拿到了预售许可证,但记者发现,这里的许多房子至今没有开盘。

     销售人员说:“一单元一直都没开,因为一半元是我们整个三期中最好的房子,最好的房子肯定要留到最后卖,要收尾的。”

     销售人员说:“顶层是跃层,我们都留着都没卖。”

     记者说:“为件么不卖?”销售人员说:“留到最后我们跟园景一块卖。”

     好房子不卖,可不是不想赚钱,而是留着赚大钱。销售人员告诉我们,因为没卖的房子比较好,吊足了许多消费者的胃口,虽然目前的价钱比刚开盘时已经贵了将近3000快钱,但还是有很多人排队等着这些房子的放盘。

     记者对十家销售楼盘调查发现,有超过一半的开发商或多或少地存在囤房现象。有的开发商在收回部分成本后,就停止销售,等到现房或房价高涨的时机再出乎。而囤积后再出乎的房源平均涨幅都在1000元以上。

     材料四

     记者打电话到北京市宣武区一个高价楼盘售楼处,售楼小姐语调很急促,给人的印象是,她们的楼盘很抢手,业务人员忙得不可开交。

     在北京,开发商的售楼人员接电话都习惯于先“摸底”: “您来过我们售楼部吗?您打过电话吗?上次是谁接待的您?”据业内人士介绍,等到客户到售楼处上门咨询时,售楼人员互相配合打电话,或扮顾客,上前问这问那,造成真正客户中意的房子很抢于的假象;或是一边与甲客户洽谈,一边又将同一套房介招给乙客户。如果购房者看上某房,过几天售楼处就会打来电话:,“房子有人想买,快过来付订金!”客户情急窘迫之下,只好匆忙购房。时下,房地产企业钻研客户心理已到极致。

     记者打通北京大兴一家销售楼盘的电话,询问一种建筑面积123平方米的住宅情况。售楼处销售代表说,他们现在推广的是另一种户型。另一家房产销售商则一会儿告诉顾客选好的楼层已经被“团购”,一会儿又致电顾客,房子让出来了,只不过价格每个方米涨了 500元。

     俏销户型、位置好的单元后上市,价格当然会水涨船高。从事房地产中介的知情人向记者揭露,开发商目前盛行的这种“销控”,就是通过向客户提供不实信息来操纵市场。

     明明有100套房子可售,第一次先拿出20套来卖,给外界留下一开盘就告售罄的热销印象;第二次再拿出30套,因为“供不应求”适时提价,刺激人为“追涨”,随后再联手中介,将新房变身“二手房”加价出售。售楼部墙上插满“红旗”的楼盘表,往往不能反映真实销售情况。

     北京楼市一些楼盘的商品房预售合同中购房人姓名、住所、身份证号码等漏洞百出,在业内传为笑话。这就是目前暗流涌动的合同造假现象。

     一些开发商动员自己和员工的亲朋好友,大量签订假的购房合同,根据需要随时撤销,欺骗市场。在开盘时,有的开发商让中介或内部员工高价签订几套房子,中介以此价格为“杯杆”,拉抬房价。等真正的买房人憋不住“上钩”后,房价被实质性拉高,开发商再撤销原订的高价合同。最后,开发商逐渐出货,中介手中的房子也乘机出手,接最后一棒的总是不知内情的普通购房者。

     此外,开发商还善于用一些另类手法吸引眼球。今年北京一房展会,临到头却宣布取消,主办方宣称因为楼市太火,部分开发商展会没开始,房子已经卖得差不多了,退订展位,展览只好取消。

     在北京,一高价楼盘就吹嘘自己的楼盘生在“龙脉”之上,有“帝王气象”;还有的则宣称,自己的地盘是少有的旺地,能产生“望族”。有些联排别墅,则公开宣称一期入住者,有多少人被提拔、多少人晋升职称,多少孩子考上重点大学等。

     材料五

     就在央行调高贷款基准利率之后一周,北京市建委公布了一组更具冲击力的数字,北京约有65.69甲。可售房源未出售。

     是否存在商品房“惜售”现象,北京一季度房价高达17.3%的涨幅中, “惜售”究竟有多大的“贡献”?记者了解到的情况是,虽然并未有地产商完全“捂盘”,但控制并且放慢销售速度的地产商并不在少数。

     位于北京四惠地区的某楼盘发展商的心态十分典型。“现在的市场情况下,我们担心房子卖得太快会吃亏。”该项目的一位高管向记者透露,这个楼盘的销售已近两年,起初的价格不过4000多元/千方米,而如今的均价已经有望突破8000元/平方米。

     即便如此,他们还是担心,“房子卖得过快可能等不到房价更高的未来”。在他们看来,该项目中的部分房屋达到或突破万元并非没有可能。而将如是思路付诸实施的也大有人在。

     材料六

     “我们可以团结起来,先不买房子拖垮他们。”买房者刘涛大声喊道。

     瞬时间,人们都瞅向他,但很快又涌向开发商身旁,争抢散发的宣传资料。4月9日下午16时,春季房展已撤展过半,但仍有一群群人挤到展会门口。

     “越涨越买,越买越涨”,刘波说,消费者的拼抢更加促使开发商不断地将价钱抬高。

     在中原地产华北区域总经理李文杰看来,进入2印6年,一个变化是,购房者持币观望后,发现房价依旧上涨,出于“买涨不买跌”的心理,出现集中释放。

     去年5月,建设部等七部委下发《关于做好稳定住房价格工作意见的通知》,规定自 2005年6月1日起,对个人购买住房不足两年转手交易的需征收营业税。

     与上海楼价迅速下跌相比,北京楼市此后也进入低迷期,但并未降价。

     “国家宏观调控的药方需要调整。”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王珏林认为,去年宏观调控打击的主要是炒房者,而这一人群在北京还很少。

     材料七

     撑起北京楼市大蛋糕的,在于另一个庞大的购买群体。

     4月9日,东四环外的星河湾,北京某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正带着外省几名官员在看楼。这个1.6万元单价的楼盘并未吓住买房者,3月份热卖近80套、销售额达5亿元。

     “太多的有钱人和官员想到北京买套房子。”曾经在主语城公寓、凤凰置地等高档楼盘做过销售的一名售楼人员私下介绍,官员多来自近京省份,山西煤老板则是商人购买团的主要组成部分。

     “还远远不止这些。”万年花城副总经理黄玺庆认为,每年留京的学生、一些外省、国外大公司纷纷迁址或者进驻

  3. 从政策制定的角度,提出解决给定资料所反映问题的对策建议。要求:有针对性,有条理,切实可行。字数不超过3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