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层核心筒外墙转角处,墙厚400mm,如图17-20所示,轴压比为0.5,满足轴压比限值的要求,如果在第四层该处设边缘构件(其中b为墙厚、L1为箍筋区域、L2为箍筋或拉筋区域),试问,b(mm)、L1(mm)、L2(mm)为下列何组数值时,最接近并符合相关规范、规程的最低构造要求?
(A)350,350,0
(B)400;400;200
(C)350,350,630
(D)400;650;0
某钢筋混凝土框架一剪力墙结构,房屋高度60m,为乙类建筑,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Ⅳ类建筑场地,在基本振型地震作用下,框架部分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大于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的50%并且不大于80%。试问,在进行结构抗震设计时,下列何项说法正确?
(
第三层转换梁如图17-19所示,假定抗震等级为一级,截面尺寸为b×h=1m×2m,箍筋采用HRB335级钢筋,试问,截面B处的箍筋配置,下列何项最符合规范规程要求,且较为经济?
根据下列材料,请回答76~79题:
某底部带转换层的钢筋混凝土框架一核心筒结构,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丙类建筑,建于Ⅱ类建筑场地。该建筑物地上31层,地下2层,地下室在主楼平面以外部分无上部结构。地下室顶板±0.000处可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部位,纵向两榀框架在第三层转换层设置转换梁,如图17-18所示。上部结构和地下室混凝土强度等级均采用C40(fc=19.1N/mm2,ft=1.71N/mm2)。
试问,主体结构第三层的核心筒、转换柱,以及无上部结构部位的地下室中地下一层框架(以下简称无上部结构的地下室框架)的抗震等级,下列何项符合规程规定?
提示: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
(A)核心筒一级、转换柱特一级、无上部结构的地下室框架特一级
(B)核心筒一级、转换柱特一级、无上部结构的地下室框架一级
(C)核心筒二级、转换柱特一级、无上部结构的地下室框架一级
(D)核心筒二级、转换柱一级、无上部结构的地下室框架一级
假定某根转换柱抗震等级为一级,X向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第二、三层B、A节
节点左侧梁端弯矩=520kN·m。此外,底层柱C节点柱底弯矩组合值Mc=400kN·m。试问,该转换柱配筋设计时,节点A、B处下柱柱顶及底层柱柱底的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弯矩设计值MA、MB、Mc(kN·m),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A)1800;500;400
(B)2520;700;400
(C)2700;500;600
(D)2700;750;600
多层砌体房屋应按规定设置现浇钢筋混凝土圈梁,下列何项见解不妥?说明理由。
(
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有关桩基主筋配筋长度有下列四种见解,试指出其中哪种说法是不全面的?
(
某30层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如图4-19所示,设计使用年限为100年,圆形平面,直径为40m,房屋高度为100m,质量和刚度沿竖向分布均匀。50年重现期的基本风压为0.55kN/m2,100年重现期的基本风压为0.65kN/m2,地面粗糙度为A类。取ξ=1.24。试问,按承载能力计算时,在顺风向风荷载作用下结构底部的倾覆弯矩标准值(kN·m),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A)228000
(B)233000
(C)251 000
(D)273000
抗震设计时,下述关于砌体结构房屋的钢筋混凝土圈梁截面的见解,何项不妥?说明理由。
提示: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求解。
(
墙下条形基础的最大弯矩M(kN.m/m),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A)73.4
(B)78.4
(C)82.6
(D)86.5
2012年一、二级注册结构工程师专业
2012年一、二级注册结构工程师专业
2012年一、二级注册结构工程师专业
2012年一、二级注册结构工程师专业
2012年一、二级注册结构工程师专业
2012年一、二级注册结构工程师专业
2012年一、二级注册结构工程师专业
2012年一、二级注册结构工程师专业
2012年一、二级注册结构工程师专业
2012年一、二级注册结构工程师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