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答

2013年全国在职法律硕士研究生学位入学考试专业综合课模拟试卷五

  • 卷面总分:150分
  • 浏览次数:0
  • 测试费用:免费
  • 答案解析:是
  • 练习次数:12次
  • 作答时间:120分钟
试卷简介

2013年全国在职法律硕士研究生学位入学考试专业综合课模拟试卷五,本试卷总分100分;共有4类型题目

  • 单项选择题
  • 多项选择题
  • 案例分析题
  • 论述题
部分试题预览
  1. 阅读并比较下列宪法条文,说明自现行宪法颁布以来个体、私营经济的宪法地位的变化。                        1982年《宪法》第11条:“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城乡劳动者个体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

    …”

    1988年《宪法修正案》第1条修正案:《宪法》第11条增加规定:“国家允许私营经济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存在和发展。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

    1999年《宪法修正案》第16条:“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2004年《宪法修正案》第21条:“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国家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并对非公有制经济依法实行监督和管理。”

  2. “自今子首匿父母,妻匿夫,孙匿大父母,皆勿坐;其父母匿子,夫匿妻,大父母匿孙,罪殊死,

    皆上请,廷尉以闻。”

    从中国传统法文化的角度解释这段文字的真实含义。

  3. 杨某因盗窃某单位仓库内存放的电机,被李某告发,司法机关将杨某抓获归案。法院以盗窃罪判处杨某有期徒刑3年。1998年11月6日杨某刑满释放,杨一直伺机报复李某。2000年12月12日,杨找到其在派出所工作的表兄江某,谎称准备和朋友上山去打猎,想借江某的枪用。民警江某即将自己的手枪借给杨某,并给了5发子弹。杨某拿到枪后,将子弹上膛,准备去杀害李某。在寻找李某的途中,杨某遇同学甲和乙。甲问杨某“急匆匆的去干啥?”杨某答道:“李某不是东西,害我坐3年牢,我找他算账去。”并掏出手枪晃了一下。甲、乙即上前劝阻杨某,劝他不要干蠢事。杨某不听劝阻,执意前行。乙冲上去想夺下杨的手枪,在拉扯争夺中,杨某不慎扣动扳机,将旁边的甲击中。杨某见状,即与乙一起送甲到医院抢救,甲因伤势过重,经抢救无效死亡。

    根据上述案情,请回答下列问题:

    (1)杨某的行为构成什么罪?

    (2)扛某借枪给杨某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如构成犯罪,构成什么罪?

    (3)对杨某如何处罚?

  4. 试论法律的局限性与法治的代价。

  5. 刘某在电影院丢失了一块进口高级手表,电影院工作人员拾到后,交给国家失物招领管理部门,刘某未在该国家管理部门规定的保管期间内前去认领,该部门按规定将手表交给代售店拍卖,张某买得此表。后刘某知悉后向法院起诉,要求张某返还手表。

    结合本案,回答下列问题:

    (1)本案涉及的物权法律制度是否为善意取得制度?

    (2)刘某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6. 被告人周某,男,32岁。被告人周某好逸恶劳,又一心想发大财,于是便打起了歪主意。周某从云南某地出境到达缅甸境内,用6000元人民币向当地的毒贩购买500克海洛因。周某回国后将海洛因分成小包出售,获利1万元。一次周某出售毒品时被查获。经查,周某所贩毒品为假毒品。

    请分析:周某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如构成犯罪,应如何定罪?

  7. 17周岁的高中生甲继承其父价值15万元的劳力士手表一块。后未经其母同意将该表以13万元出卖给乙,因甲长得高大魁梧,举止言谈较老成,乙误信其已成年,遂将此表买下。二日后,乙又将此表以13.8万元转卖给不知情的丙。甲母获悉此事后,向乙交涉,认为甲乙之间的买卖无效;又向丙主张乙无权转卖此表,要求丙将此表还给自己。

    试运用民法原理及有关法律规定,分析说明以下问题:

    (1)甲与乙的买卖是否有效?乙能否主张善意取得?为什么?

    (2)甲母能否请求丙返还此表?为什么?

    (3)甲与乙之间的关系应如何处理?为什么?

  8. 刑罚权包括(   )。

    • A.制刑权
    • B.求刑权
    • C.量刑权
    • D.行刑权
  9. 下列犯罪中,以特定的目的作为犯罪构成的必要要件的是(   )。

    • A.走私淫秽物品罪  
    • B.高利转贷罪
    • C.集资诈骗罪
    • D.赌博罪
  10. 共同犯罪中的教唆犯(   )。

    • A.都是主犯
    • B.一般是主犯
    • C.有的是从犯
    • D.可以分别是主犯、从犯、胁从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