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专业技术资格初级会计实务模拟试卷98
-
会计报表主要是总结企业过去所发生的经济业务及其成果,所提供的仅仅是企业财务会计方面的信息。( )
- A.正确
- B.错误
-
银行汇票与银行承兑汇票的出票人和承兑人均为银行,均有较强的支付保障。( )
- A.正确
- B.错误
-
制造费用与管理费用不同,本期发生的管理费用直接影响本期损益,而本期发生的制造费用不一定影响本期的损益。( )
- A.正确
- B.错误
-
现行会计制度规定,企业退休人员的退休金应计入管理费用并通过“应付工资”科目核算。( )
- A.正确
- B.错误
-
企业对其他单位的投资占该单位有表决权资本总额20%以上,即使对其他单位不具有重大影响,也应采用权益法核算。( )
- A.正确
- B.错误
-
采用永续盘存制时,存货的账面结存数量不一定就是实际数量;而采用实地盘存制时,记入账面的结存数量一定是实际结存数量。( )
- A.正确
- B.错误
-
复合会计分录是指由两个以上(不含两个)对应账户所组成的会计分录,即多借多贷的会计分录。( )
- A.正确
- B.错误
-
对于固定资产借款发生的利息支出,在竣工决算前发生的,应予资本化,将其计入固定资产的建造成本;在竣工决算后发生的,则应作为当期费用处理。( )
- A.正确
- B.错误
-
一般而言,费用(成本)类账户的结构与权益类账户相同,收入(利润)类账户的结构与资产类账户相同。( )
- A.正确
- B.错误
-
应在会计报表附注“重要事项揭示”中披露的事项包括( )。
- A.承诺或担保事项
- B.或有收益事项
- C.资产负债表日后的非调整事项
- D.资产负债表日后的调整事项
-
会计核算的一贯性原则要求同一会计主体在不同时期尽可能采用相同的会计程序和会计处理方法,以便于不同会计期间会计信息的纵向比较。( )
- A.正确
- B.错误
-
资产负债表中的下列项目,需根据明细科目余额来编制的有( )。
- A.预收账款
- B.预付账款
- C.长期债权投资
- D.待摊费用
-
资产负债表中的“存货”项目包括( )。
- A.存货跌价准备
- B.委托代销商品
- C.受托代销商品
- D.代销商品款
-
上市公司的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发生变动时,应在会计报表附注中特别披露的是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 )。
- A.内容
- B.理由
- C.影响数
- D.对公司经营活动的影响
-
企业利润总额包括( )。
- A.补贴收入
- B.营业外收支净额
- C.投资净收益
- D.营业利润
-
按现行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下列有关收入确认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
- A.在同一会计年度内开始并完成的劳务,公司应按完工百分比法确认各月收入
- B.在提供劳务交易的结果不能可靠估计的情况下,已经发生的劳务成本预计能够得到补偿时,公司应在资产负债表日按已经发生的劳务成本确认收入
- C.劳务的开始和完成分属不同的会计年度,在劳务的结果能够可靠地计量的情况下,公司应在资产负债表日按完工百分比法确认收入
- D.在资产负债表日,已发生的合同成本预计不能收回时,公司应将已发生的成本确认为当期费用,不确认收入
-
按照《现金管理暂行条例》规定,允许企业使用现金结算的经济业务是( )。
- A.支付差旅费500元
- B.购买材料款1500元
- C.支付职工工资54000元
- D.购买办公用品340元
-
自行购建固定资产的原始价值包括( )。
- A.材料的价值
- B.支付购建人员工资
- C.使用材料转入的增值税的进项税额
- D.缴纳的耕地占用税
-
下列账簿可采用三栏式账页的有( )。
- A.材料明细账
- B.其他应收款总账
- C.库存商品细账
- D.银行存款日记账
-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包括( )。
- A.记账基础
- B.会计主体
- C.持续经营
- D.会计分期
-
对账的主要内容包括( )。
- A.账证核对
- B.账簿资料的内外核对
- C.账账核对
- D.账实核对
-
他人使用本企业资产的收入是指( )。
- A.无形资产的使用费收入
- B.包装物出租的租金收入
- C.固定资产出租的租金收入
- D.贷款利息收入
-
企业接受投资者作为资本投入的资产,可以是( )。
- A.货币资金
- B.固定资产
- C.土地使用权
- D.长期待摊费用
-
下列项目中,不能资本化的借款费用有( )。
- A.短期借款发生的
- B.固定资产尚未达到可使用状态发生的
- C.筹建期间发生的
- D.固定资产交付使用后发生的
-
下列各项支出在发生时不能直接确认为当期费用的有( )。
- A.管理人员工资支出
- B.广告费支出
- C.固定资产安装工人工资支出
- D.专设销售机构的职工工资支出
-
企业期末编制资产负债表时,下列各项应包括在“存货”项目中的是( )。
- A.受托代销商品
- B.分期收款发出商品
- C.为在建工程购入的工程物资
- D.未来约定购入的商品
-
在一般情况下,即将到期的公司债券,应在资产负债表中( )。
- A.列作流动负债
- B.列作长期负债
- C.列作应付债券
- D.列作应付账款
-
下列各项,可采用完工百分比法确认收入的是( )。
- A.分期收款销售商品
- B.在同一会计年度开始并完成的劳务
- C.委托代销商品
- D.跨越一个会计年度才能完成的劳务
-
在视同买断代销方式下,委托方确认销售收入的时点是( )。
- A.委托方向受托方交付商品时
- B.受托方对外销售商品时
- C.委托方收到受托方代销清单时
- D.委托方收到受托方支付的代销货款时
-
企业对外捐赠货物所应计算的增值税销项税额应计入( )。
- A.营业外支出
- B.管理费用
- C.其他业务支出
- D.制造费用
-
下列会计事项中,会引起企业所有者权益总额发生变化的是( )。
- A.从净利润中提取盈余公积
- B.用盈余公积补亏损
- C.用盈余公积转增资本
- D.向投资者分配现金股利
-
债券的发行折价就是企业以后各期( )。
- A.多付利息而事先从购买方得到的补偿
- B.多付利息而事先给予购买方的补偿
- C.少付利息而事先给予购买方的补偿
- D.少付利息而事先从购买方得到的补偿
-
分配应付工资时,对于工会人员的工资,应作的会计分录为( )。
- A.借:管理费用
- B.借:应付福利费贷:应付工资贷:应付工资
- C.借:生产成本
- D.借:其他应付款贷:应付工资贷:应付工资
-
某企业于2001年7月1日对外发行4年期,面值为1000万元的公司债券,债券票面年利率为8%,一次还本付息,收到债券发行全部价款(发行费用略)976万元。该企业对债券溢折价采用直线法摊销,在中期期末和年度终了时计提债券应付利息。2002年12月31日该应付债券的账面价值为( )万元。
- A.1000
- B.1080
- C.1105
- D.1120
-
企业自行开发研制并取得专利权的无形资产,应当( )。
- A.按照开发过程中发生的实际成本入账
- B.按有关部门评估确认的价值入账
- C.按依法取得时发生的注册费等费用作为无形资产的价值入账
- D.按现行市场可销售价值入账
-
下列结算方式,只能用于同城结算的是( )。
- A.汇兑结算方式
- B.委托收款结算方式
- C.银行本票结算方式
- D.银行汇票结算方式
-
短期借款到期归还时,应按归还的金额( )。
- A.借记“短期借款”,贷记“银行存款”和“财务费用”科目
- B.借记“短期借款”和“财务费用”,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 C.借记“短期借款”,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 D.借记“短期借款”,借记“预提费用”科目
-
某企业1998年12月31日短期投资的账面价值为50000元,该短期投资的市场价格为3800元。已知“短期投资跌价准备”科目的贷方余额为2000元,该企业当年末应提短期投资跌价准备为( )元。
- A.12000
- B.10000
- C.20000
- D.8000
-
某企业对原材料采用实际成本计价,月末,材料已验收入库,发票账单尚未收到,企业应( )。
- A.暂时不作账务处理
- B.按暂估价入账
- C.按计划成本估价入账
- D.按合同价格估价入账
-
会计档案的保管期限为永久的有( )。
- A.年度财务报告(决算)
- B.银行对账单
- C.日记账
- D.总账
-
某工业企业2001年1月1日起对发出存货采用后进先出法。该企业2001年1月1日存货账面价值为14000元,结存数量为4000吨,1月3日购入1000吨存货,每吨单价4元,1月20日购入存货1000吨,每吨单价4.2元,1月5日发出存货1000吨,则该企业2001年1月31日存货账面金额为( )元。
- A.18500
- B.18300
- C.16000
- D.18200
-
某单位在现金清查中发现库存现金较账面余额短缺120元,经查,该部分现金短缺属于无法查明的其他原因,其应作( )处理。
- A.管理费用
- B.其他应收款———出纳
- C.应收账款
- D.营业外支出
-
通过“累计折旧”账户对“固定资产”账户进行调整,反映固定资产的( )。
- A.原始价值
- B.折旧额
- C.净值
- D.增加价值
-
为保证会计账簿记录的正确性,会计人员编制记账凭证时必须依据( )。
- A.金融计算正确的原始凭证
- B.填写齐全的原始凭证
- C.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
- D.盖有填制单位财务公章的原始凭证
-
对企业的各种资产按取得时的实际成本计价,而不考虑随后市场价格变动的影响,是基于( )的要求。
- A.权责发生制在原则
- B.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
- C.历史成本原则
- D.可比性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