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答

注册会计师考试试题及答案1【会计】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计算甲公司20×9年6月30日合并资产负债表中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项目的金额。

  2. 判断甲公司购买C公司20%股权时是否形成企业合并,并说明理由;计算甲公司取得C公司20%股权的成本,并编制相关会计分录。

  3. 以甲公司取得C公司60%股权时确定的C公司资产、负债价值为基础,计算C公司自甲公司取得其60%股权时起至20×9年6月30日期间按公允价值调整后的净利润。

  4. 计算甲公司取得C公司60%股权的成本,并编制相关会计分录。

  5. 确定合并日或购买日,并说明理由。

  6. 为扩大市场份额,经股东大会批准,甲公司20×8年和20×9年实施了并购和其他有关交易。 (1) 并购前,甲公司与相关公司之间的关系如下: ①A公司直接持有B公司30%的股权,同时受托行使其他股东所持有B公司18%股权的表决权。B公司董事会由11名董事组成,其中A公司派出6名。B公司章程规定,其财务和经营决策经董事会三分之二以上成员通过即可实施。 ②B公司持有C公司60%股权,持有D公司100%股权。 ③A公司和D公司分别持有甲公司30%股权和29%股权。甲公司董事会由9人组成,其中A公司派出3人,D公司派出2人。甲公司章程规定,其财务和经营决策经董事会半数以上成员通过即可实施。 (2) 与并购交易相关的资料如下: ①20×8年5月20日,甲公司与B公司签订股权转让合同。合同约定:甲公司向B公司购买其所持有的C公司60%股权;以C公司20×8年5月31日经评估确认的净资产值为基础确定股权转让价格;甲公司以定向增发一定数量的本公司普通股和一宗土地使用权作为对价支付给B公司;定向增发的普通股数量以甲公司20×8年5月31日前20天普通股的平均市场价格为基础计算。上述股权转让合同于20×8年6月15日分别经甲公司和B公司、C公司股东大会批准。

        

    20×8年5月31日,C公司可辨认净资产经评估确认的公允价值为11800万元。按照股权转让合同的约定,甲公司除向B公司提供一宗土地使用权外,将向B公司定向增发800万股本公司普通股作为购买C公司股权的对价。 20×8年7月1日,甲公司向B公司定向增发本公司800万股普通股,当日甲公司股票的市场价格为每股5.2元。土地使用权变更手续和C公司工商变更登记手续亦于20×8年7月1日办理完成,当日作为对价的土地使用权成本为2000万元,累计摊销600万元,未计提减值准备,公允价值为3760万元;C公司可辨认净资产的账面价值为8000万元,公允价值为12000万元。C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系由以下两项资产所致:一栋办公用房,成本为9000万元,已计提折旧3000万元,公允价值为8000万元;一项管理用软件,成本为3000万元,累计摊销1500万元,公允价值为3500万元。上述办公用房于20×3年6月30日取得,预计使用15年,预计净残值为零,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上述管理用软件于20×3年7月1日取得,预计使用10年,预计净残值为零,采用直线法摊销。 20×8年7月1日,甲公司对C公司董事会进行改组,改组后的C公司董事会由11名成员组成,其中甲公司派出7名。C公司章程规定,其财务和经营决策经董事会半数以上成员通过即可实施。 ②20×9年6月30日,甲公司以3600万元现金购买C公司20%股权。当日C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为14000万元。C公司工商变更登记手续于当日办理完成。 (3) 自甲公司取得C公司60%股权起到20×8年12月31日期间,C公司利润表中实现净利润1300万元;除实现净损益外,C公司未发生其他所有者权益项目的变动。 20×9年1月1日至6月30日期间,C公司利润表中实现净利润1000万元;除实现净损益外,C公司未发生其他所有者权益项目的变动。 自甲公司取得C公司60%股权后,C公司未分配现金股利。 (4) 20×9年6月30日,甲公司个别资产负债表中股东权益项目构成为:股本8000万元,资本公积12000万元,盈余公积3000万元,未分配利润5200万元。 本题中各公司按年度净利润的10%提取法定盈余公积,不提取任意盈余公积。本题中C公司没有子公司,不考虑税费及其他因素影响。

    判断甲公司取得C公司60%股权交易的企业合并类型,并说明理由。如该企业合并为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计算取得C公司60%股权时应当调整资本公积的金额;如为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计算取得C公司60%股权时形成商誉或计入当期损益的金额。

  7. 编制2009年12月31日甲公司有关企业合并财务报表的调整抵消分录;

  8. 编制2010年12月31日甲公司有关合并财务报表的调整抵消分录。

  9. 计算购买日合并报表应确认的商誉;

  10. 编制2009年1月2日甲公司有关投资的会计分录;

  11. 2009年1月2日,甲公司以库存商品、投资性房地产、无形资产和交易性金融资产作为合并对价支付给乙公司的原股东丙公司,取得乙公司80%的股份。甲公司与丙公司不存在关联方关系。各个公司所得税税率均为25%,甲公司采用应税合并。(假定增值税税率为 17%) (1)2009年1月2日有关合并对价资料如下: ①库存商品的成本为800万元,存货跌价准备为100万元,公允价值为1000万元,增值税170万元; ②投资性房地产的账面价值为1900万元,其中成本为1500万元,公允价值变动(借方)为400万元,公允价值为2340万元;不考虑营业税; ③无形资产的原值2200万元,已计提摊销额200万元,公允价值为2200万元,应交营业税110万元; ④交易性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300万元,其中成本为350万元,公允价值变动(贷方) 50万元,公允价值250万元; ⑤另支付直接相关税费40万元。 购买日乙公司所有者权益账面价值为6000万元,其中股本为4000万元,资本公积为 1600万元,盈余公积100万元,未分配利润为300万元。投资时乙公司一项剩余折旧年限为20年的管理用固定资产账面价值600万元,公允价值700万元。除此之外,乙公司其他可辨认资产、负债的公允价值等于其账面价值。 (2)2009年4月10日乙公司分配现金股利100万元。2009年度乙公司共实现净利润 1000万元,提取盈余公积100万元。2009年年末乙公司确认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增加50万元(假设不考虑所得税影响)。 (3)2010年4月10日乙公司分配现金股利900万元。2010年度乙公司实现净利润 1200万元,提取盈余公积120万元。2010年年末乙公司确认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增加60万元(假设不考虑所得税影响)。 (4)内部交易资料如下: ①甲公司2009年5月15日从乙公司购进需安装设备一台,用于公司行政管理,设备含税价款877.50万元(增值税税率17%),相关款项于当日以银行存款支付,6月18日投入使用。该设备系乙公司生产,其成本为600万元。甲公司对该设备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预计使用年限为5年,预计净残值为零。2010年9月28日,甲公司变卖上述从乙公司购进的设备,将净亏损计入营业外支出。 ②2009年甲公司向乙公司销售甲产品1000件,每件价款为2万元,成本为1.6万元,截至2010年年末,甲公司尚未收到有关货款。2009年年末,甲公司提取坏账准备20万元, 2009年年末已对外销售甲产品800件。至2010年年末该批甲产品尚有100件未对外出售。 2010年甲公司没有提取坏账准备。 要求:

    计算2009年1月2日甲公司合并成本;

  12. 甲上市公司(本题下称“甲公司”)于2000年1月1日按面值发行总额为40 000万元的可转换公司债券,用于建造一套生产设备。该可转换公司债券的期限为3年、票面年利率为 3%。甲公司在可转换公司债券募集说明书中规定:从2001年起每年1月5日支付上一年度的债券利息(即,上年末仍未转换为普通股的债券利息);债券持有人自2001年3月31日起可以申请将所持债券转换为公司普通股,转股价格为按可转换公司债券的面值每100元转换为 8股,每股面值1元;没有约定赎回和回售条款。发行该可转换公司债券过程中,甲公司取得冻结资金利息收入390万元,扣除因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而发生的相关税费30万元后,实际取得冻结资金利息收入360万元。发行债券所得款项及实际取得的冻结资金利息收入均已收存银行。 2001年4月1日,该可转换公司债券持有人A公司将其所持面值总额为10 000万元的可转换公司债券全部转换为甲公司的股份,共计转换800万股,并于当日办妥相关手续。 2002年7月1日,该可转换公司债券的其他持有人将其各自持有的甲公司可转换公司债券申请转换为甲公司股份,共计转换为2 399.92万股;对于债券面值不足转换1股的可转换公司债券面值总额1万元,甲公司已按规定的条件以现金偿付,并于当日办妥相关手续。 甲公司可转换公司债券发行成功后,因市场情况发生变化,生产设备的建造工作至2002年7月1日尚未开工。 甲公司对该可转换公司债券的溢折价采用直线法摊销,每半年计提一次利息并摊销溢折价;甲公司按约定时间每年支付利息。甲公司计提的可转换公司债券利息通过“应付利息”科目核算。 要求: (1)编制甲公司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时的会计分录。 (2)编制甲公司2000年12月31日与计提可转换公司债券利息相关的会计分录。 (3)编制甲公司2001年4月1日与可转换公司债券转为普通股相关的会计分录。 (4)编制甲公司2002年7月1日与可转换公司债券转为普通股相关的会计分录。

  13. 甲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甲公司)系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增值税税率为17%, 20×7年度发生如下经济业务: (1)甲公司以其生产的一批应税消费品换入丙公司的一台生产经营用设备,产品的账面余额为420000元,已提存货跌价准备10000元,计税价格等于市场价格500000元,消费税税率为 10%。交换过程中甲公司以现金117000元支付给丙公司作为补价,同时甲公司为换入固定资产支付相关费用51300元。设备的原价为800030元,已提折旧220000元,已提减值准备20(DO元,设备的公允价值为600000元,公允价值等于计税价格。该交换具有商业实质。 (2) 甲公司以其生产的一批应税消费品换入乙公司的一台设备,产品的账面余额为 520000元,已提存货跌价准备20000元,计税价格等于市场价格600000元,消费税税率为10%。交换过程中甲公司以现金20000元支付给乙公司作为补价,同时支付相关费用 3000元。设备的原价为900000元,已提折旧200000元,未计提减值准备,设备的公允价值为650000元。假设该交换不具有商业实质,不考虑与设备相关的增值税。 (3)甲公司以一台设备换入丁公司的一辆汽车,该设备的账面原值为800000元,累计折旧为300000元,已提减值准备100000元,公允价值为500000元;丁公司汽车的公允价值为450000元,账面原值为600000元,已提折旧100000元,已提减值准备10000元。双方协议,丁公司支付给甲公司现金50000元,甲公司负责把该设备运至丁公司。 在这项交易中,甲公司支付设备清理费用20000元,丁公司为换入该台设备支付相关费用5000元,不考虑与固定资产相关的增值税。甲公司已将设备交给丁公司并收到汽车。 假定该项交易具有商业实质,公允价值能可靠计量。 (4)甲公司以账面价值为80000元、公允价值为100000元的A产品,换入乙公司账面价值为110000元、公允价值为100000元的B产品,公允价值等于计税价格。甲公司为换入B产品支付运费5000元,乙公司为换入A产品支付运费2000元。甲、乙两公司均未对存货计提跌价准备,增值税税率均为17%(假定不考虑运费可抵扣的进项税),换入的产品均作为原材料入账,双方均已收到换入的产品。假定双方交易具有商业实质,且A、B产品公允价值是可靠计量的。 要求:根据上述经济业务编制甲公司有关会计分录。

  14. 甲公司系2000年12月25日改制的股份有限公司,每年按净利润的10%和5%分别计提法定盈余公积和法定公益金.2003年度有关资料如下: (1)从2003年1月1日起,所得税的核算由应付税款法改为债务法。甲公司历年的所得税税率均为32%。2002年“月31日止(不包括下列各项因素),发生的应纳税时间性差异的累计金额为4000万元,发生的可抵减时间性差异的累计金额为2500万元(假定无转回的时间性差异)。计提的各项资产减值准备作为时间性差异处理,当期发生的可抵减时间性差异预计能够在三年内转回。  (2)从2003年1月1日起,生产设备的预计使用年限由12年改为8年:同时,将生产设备的折旧方法由平均年限法改为双倍余额递减法。根据税法规定,生产设备采用平均年限法计提折旧,折旧年限为12年,预计净残值为零.本年度上述生产设备生产的A产品对外销售 80%;A产品年初无在产品和产成品存货、年末无在产品存货(假定上述生产设备只用于生产 A产品)。甲公司期末存货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计价。年末库存A产品未发生减值。 上述生产设备已使用3年,并已计提了3年的折旧,尚可使用5年,其账面原价为4800万元,累计折旧为1200万元(未计提减值准备),预计净残值为零。  (3)从2003年起,甲公司试生产某种新产品(B产品),对生产B产品所需乙材料的成本采用先进先出法计价。乙材料2003年年初账面余额为零。2003年一、二、三季度各购入乙材料200公斤、300公斤、500公斤,每公斤成本分别为1000元、1200元、1260元。 2003年度为生产B产品共领用乙材料600公斤,发生人工及制造费用21.5万元,B产品于年底全部完工。但因同类产品已先占领市场,且技术性能更优,甲公司生产的B产品全部未能出售.甲公司于2003年底预计B产品的全部销售价格为56万元(不含增值税),预计销售所发生的税费为6万元。剩余乙材料的可变现净值为52万元. (4)甲公司2003年度实现利润总额为8000万元。2003年度实际发生的业务招待费80万元,按税法规定允许抵扣的金额为70万元;国债利息收入为2万元:其他技税法规定不允许抵扣的金额为20万元(永久性差异)。除本题所列事项外,无其他纳税调整事项。 要求: (1)计算甲公司2003年度应计提的生产设备的折旧额. (2)计算甲公司2003年库存B产品和库存乙材料的年末账面价值。 (3)分别计算2003年度上述时间性差异所产生的所得税影响金额。 (4)计算2003年度的所得税费用和应交的所得税,井编制有关会计分录. (5)计算2003年“月31日递延税款的账面余额(注明借方或贷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