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答

初级经济师财政税收模拟题(3)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双紧”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可以有效的抑制通货膨胀,但力度过大,可能会导致经济衰退
    • B.“双松”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可以有效地刺激经济增长,但过度放松,可能会导致通货膨胀
    • C.“紧”的财政政策有可能会积累起大量的财政赤字
    • D.“松”的财政政策有可能会引起进一步的经济衰退
    • E.“双紧”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可以有效地刺激经济增长,但过度紧缩,可能会导致通货膨胀
  2. 在我国,货币政策的目标是()。

    • A.保持币值稳定
    • B.促进经济增长
    • C.公平收入分配
    • D.缩小贫富差距
    • E.促进企业公平竞争
  3. 下列属于“松”的政策措施有()。

    • A.增加税收
    • B.增加政府支出
    • C.降低利率
    • D.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 E.提高再贴现率
  4.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报表分析的主要内容有()。

    • A.预算执行情况分析
    • B.收支分析
    • C.人员增减情况分析
    • D.资产负债结构分析
    • E.资产利用情况分析
  5. 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是指无须借助外力即可自动对经济产生调节作用的财政政策,主要包括()。

    • A.比例税率制度
    • B.累进税制度
    • C.转移支付制度
    • D.定额税率制度
    • E.财政贴息制度
  6. 财政政策的传导机制是()。

    • A.收入分配
    • B.货币供应
    • C.价格
    • D.商品的供应量
    • E.商品的需求量
  7. 事业单位的净资产包括()。

    • A.结余
    • B.固定基金
    • C.专用基金
    • D.事业基金
    • E.固定资产
  8.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报表按其内容分为()。

    • A.资产负债表
    • B.收入支出表
    • C.利润表
    • D.支出明细表
    • E.现金流量表
  9. 行政单位的支出不包括()。

    • A.经常性支出
    • B.专项支出
    • C.自筹基本建设支出
    • D.经营支出
  10. 事业单位支出管理的重点是()。

    • A.经营支出
    • B.事业支出
    • C.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
    • D.上缴上级支出
  11. 行政事业单位的存货要定期进行盘查,每()至少一次。

    • A.月
    • B.季度
    • C.半年
    • D.年
  12. 事业单位通过开展专业业务活动及其辅助活动取得的收入为()。

    • A.预算外资金收入
    • B.事业收入
    • C.经营收入
    • D.其他收入
  13. 行政单位的应收及预付款主要是()。

    • A.应收账款
    • B.应收票据
    • C.暂付款
    • D.暂存款
  14. 二级预算单位是指直接向()编报预算,领拨缴销预算资金的预算单位。

    • A.一级预算单位
    • B.一级预算单位或上级预算单位
    • C.财政部门
    • D.主管部门
  15. 下列不属于编制政府决算的准备工作的是()。

    • A.拟定和下达政府决算的编审方法
    • B.进行年终清理
    • C.审计预算执行情况
    • D.年终结算
  16. 地方各级政府对于必须进行的预算调整,必须报请()审批,未经批准,不得调整预算。

    • A.地方各级人大常务委员会
    • B.地方各级政府
    • C.上级人大常务委员会
    • D.上级政府
  17. 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又称()。

    • A.国库专项收付制度
    • B.国库基本收付制度
    • C.国库单一账户制度
    • D.国库现金管理制度
  18. ()是行政事业单位为了保障机构的正常运转、完成日常工作任务所必需的开支而编制的预算,其内容包括人员经费和日常公用经费。是部门支出预算的主要组成部分。

    • A.项目支出预算
    • B.基本支出预算
    • C.上缴上级预算
    • D.拨款支出预算
  19. 下列关于测算预算收支指标的基数法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基数法也称为基数增减法
    • B.它可以以报告年度预算收支的执行数为基础
    • C.它可以以预计执行数为基础
    • D.计算公式为:计划年度某项预算收入或支出数额=某项预算收入或支出的当年基数+计划年度各种增减因素对预算收支的影响
  20. 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额的测算,采用的主要方法是()。

    • A.零基预算法
    • B.标准收支法
    • C.基数法
    • D.比例法
  21. ()是世界上最早确立现代政府预算的国家。

    • A.中国
    • B.美国
    • C.英国
    • D.澳大利亚
  22. 支出()分类明细反映政府的钱究竟是怎么花出去的。

    • A.经济
    • B.功能
    • C.数额
    • D.级次
  23. 我国预算编制一般采用()编制流程。

    • A.自上而下
    • B.自下而上
    • C.一上一下
    • D.两上两下
  24. 下列不属于资源税的纳税人的是()。

    • A.进口矿产品的外商投资企业
    • B.开采有色金属矿的国有企业
    • C.生产盐的股份制企业
    • D.开采天然气的私有企业
  25. 某货运公司与重型机械厂签订一项货物运输合同,负责将货物运抵外埠某地,合同上记载运输费用4万元。另外,装卸费用0.5万元。该货物运输合同应交印花税为()(注:货物运输合同印花税税率为万分之五)。

    • A.2.5元
    • B.5元
    • C.20元
    • D.22.5元
  26. 契税实行的幅度比例税率是()。

    • A.1%~3%
    • B.3%~5%
    • C.5%~8%
    • D.8%~11%
  27. 企业收入总额中的下列收入不属于不征税收入的事()。

    • A.财政拨款
    • B.国有企业收到的财政补贴
    • C.行政事业性收费
    • D.政府性基金
  28. 房产产权出典的,由()缴纳房产税。

    • A.经营管理单位
    • B.集体企业
    • C.出典人
    • D.承典人
  29. 西方市场经济国家运用最多的货币政策手段是()。

    • A.公开市场业务
    • B.贴现率
    • C.法定存款准备金
    • D.信贷计划
  30. 中观财政政策以()为调整对象。

    • A.国民收入
    • B.企业经济效益
    • C.个人收入水平
    • D.国民经济产业结构
  31. ()政策的核心是通过变动货币供应量,使货币供应量与货币需求量之间形成一定的对比关系,进而调节社会的总供给以总需求。

    • A.财政
    • B.税收
    • C.货币
    • D.信贷
  32. 按照财政政策的作用对象划分,财政政策可以分为()。

    • A.宏观财政政策、中观财政政策和微观财政政策
    • B.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和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
    • C.扩张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和中性财政政策
    • D.短期财政政策、中期财政政策和长期财政政策
  33. 某行政单位某年人员经费支出59.4万元,公用经费支出39.6万元;上年同期人员经费支出55万元,公用经费支出35万元;则该单位支出增长率为()。

    • A.8%
    • B.9.09%
    • C.10%
    • D.13.14%
  34. 某事业单位事业支出400万元,其中专项支出55万元,人员支出180万元;经营支出90万元,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和上缴上级支出分别为10万元和20万元,则该事业单位的公用支出比率为()。

    • A.42.31%
    • B.47.31%
    • C.50.57%
    • D.55%
  35. 某行政单位某年人员经费支出59.4万元,公用经费支出39.6万元,在职人员数为40人,离退休人员为10人,则该单位人均开支水平为()万元。

    • A.1.188
    • B.1.485
    • C.1.98
    • D.2.475
  36. 事业单位的事业结余和经营结余,除专项资金按照国家规定结转下一年度继续使用权,可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提取()。

    • A.修购基金
    • B.医疗基金
    • C.职工福利基金
    • D.职工奖励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