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经济师试题及答案2(公路运输)
-
请据此判断乙公司经改进后的生产组织的基本方针是_______。
- A.宁肯牺牲部分运输效率也要提高运输质量
- B.充分满足用户要求、吸引货源
- C.优质服务与相应的价格
- D.更高的运输效率
-
8月份甲公司与乙公司平均单位价格比较为_______左右。
- A.乙比甲高0.226元/吨公里
- B.乙比甲高0.116元/吨公里
- C.乙比甲低0.226元/吨公里
- D.乙比甲低0.116元/吨公里
-
乙公司8月份平均车辆的实载率比甲公司低_______。
- A.23.0%
- B.30.2%
- C.19.2%
- D.40.3%
-
(二)某汽车运输集团公司下属的甲乙两公司均按完成的周转量(吨公里)收费,其中乙公司8月份单位价格为0.616元/吨公里。甲乙公司平均每辆车额定吨位均为5吨位,(8月份)单车有关资料如下:
集团公司要求甲公司分析生产经营中的问题,改进经营方针和策略,力争达到平均单车月盈利1.52万元的目标。 甲公司经理经认真分析认为两公司的硬件相差无几,重点差在吸引货源和改善服务质量上。因此,经研究修正了公司的生产组织方针和方法,终于在10月份实现了平均每辆车1.52万元的月盈利水平。据上述背景资料进行分析,并回答以下问题。 甲公司8月份平均车辆的里程利用率、吨位利用率和实载率分别是_______。
- A.83.3%、96%、80%
- B.96%、83.3%、80%
- C.68%、96%、80%
- D.80%、68%、96%
-
综上所述,针对“安达”集团运输质量管理要解决的关键因素、次关键因素,采用的最主要对策应当包括_______。
- A.搞好安全教育,限制超速
- B.严禁超载运输
- C.规定驾驶员星期日晚间作息纪律
- D.提高配件供货质量
-
若按累计66%事故频数作为关键、次关键因素的分界线,将累计96%事故频数作为次关键和非关键因素的分界线,那么,在以下因素中属于次关键因素范畴的因素是_______。
- A.疲倦
- B.酗酒
- C.超载
- D.大意
-
利用表2数据,可以直接用_______方法进一步分析,找出导致事故发生的关键因素。
- A.排列图
- B.箭线图
- C.关联图
- D.循环图
-
表1分析内容中主要显示了_______规律。
- A.年轻驾驶员事故出现的
- B.技术水平影响的事故
- C.事故出现的周日
- D.事故出现与生物节律的
-
(一)“安达”汽车运输企业集团的安全管理部门,对其所属各企业营运区域内历年来发生的运输车辆事故进行了统计分析,得出表1和表2质量数据统计表。
表1事故频数分布统计
表2星期一发生的事故原因分类
初步分析,在客货中转站、驾乘人员住宿休息场所附近,各种娱乐场所很多,夜晚噪音很大。许多驾乘人员在本该休息的时间中,花费了太多的时间在其他方面。 “安达”集团根据运输质量管理的PDCA循环要求,采用多种质量数据分析法,经过一系列分析后得出表3,用以指导各运输企业进行质量管理活动。
表3
根据上述资料和企业情况,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表1、表2和表3采用了_______方法进行分析。
- A.因果图
- B.数据分层法
- C.控制图
- D.对策表
-
车辆运行作业计划编制的依据有_______。
- A.已受理货物
- B.客运班次时刻表
- C.市场调查及预测
- D.车辆运行动态和技术状况
-
IC卡技术主要包括_______。
- A.芯片技术
- B.制卡技术
- C.加密技术
- D.相关设备技术
- E.应用系统集成技术
-
EDI与其他电子传输方法的区别在于_______。
- A.EDI必需使用预先规定的标准化格式
- B.EDI必需进行计算机到计算机之间的数据传输交换
- C.电子邮件属于EDI,但传真不属于
- D.远距离遥控输入能给物流链管理带来方便,所以是EDI
-
进入EDI必须具备_______。
- A.微机
- B.打印机
- C.传真机
- D.电话线
- E.通讯网
-
公路行业发展规划可分为_______。
- A.长期规划
- B.短期规划
- C.中期规划
- D.以上都不对
-
GPS系统由_______组成。
- A.发射台
- B.空间部分
- C.地面监控部分
- D.安全装置
- E.用户接收机
-
公路运输行业管理的基本职能有_______。
- A.规划
- B.协调
- C.监督
- D.服务
-
行车事故按损失大小可分为_______。
- A.小事故
- B.一般事故
- C.大事故
- D.重大事故
-
车辆选择的原则_______。
- A.技术先进
- B.经济合理
- C.生产适用
- D.维修方便
-
运输生产管理的原则不包括_______。
- A.运行安排的紧凑性
- B.部门之间的协调性
- C.辅助过程的紧凑性
- D.运行安排的合理性
-
车辆管理的基本任务_______。
- A.正确选购和配置车辆
- B.充分利用生产能力
- C.处理好生产和维修的矛盾
- D.做好日常管理
-
企业对外投资的方式不包括_______。
- A.货币
- B.实物
- C.无形资产
- D.国家专项储备物资
-
现代管理方法不包括_______。
- A.全面质量管理
- B.目标管理
- C.ABC管理
- D.层面分级管理
-
汽车运输公司的组成不包括_______。
- A.车队
- B.车站
- C.车场
- D.保修场
-
重复运输特点不包括_______。
- A.增加了物资多余的中转
- B.使物资流转增加了不必要的换装
- C.常伴随对流、倒流运输
- D.人为夸大了生产单位的成本
-
实现优质优价,不可实行差价的方面有:_______。
- A.新线与旧线之间
- B.整车、包船与零散货源之间
- C.先进服务车辆与陈旧车辆之间
- D.新车与旧车之间
-
对流运输不包括_______。
- A.把货物从其短缺地运到多余地
- B.造成了运力的浪费
- C.倒流运输
- D.迂回运输
-
下列属于过远运输的有_______。
- A.从外地运来本地已有的物资
- B.有合理流向的物资,超过规定的地区范围进行运输
- C.远程运输
- D.绕道,走不必要弯路的运输
-
货流不是_______经济联系的反映。
- A.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
- B.地区之间
- C.企业之间
- D.政府各部门
-
采用全部落地中转方式的中转作业,最突出的优点是_______。
- A.速度快
- B.简单易行
- C.占用时间少
- D.作业面积小
-
构成货流有几个要素不包括_______。
- A.流速
- B.流向
- C.运距
- D.结构
-
反映道路优劣的综合性指标是_______。
- A.承载能力
- B.平坦度
- C.通车量
- D.路面工作能力
-
长途货物和短途货物的区分里程数是_______。
- A.20公里
- B.25公里
- C.200公里
- D.250公里
-
零担货物应尽可能采用_______。
- A.直接运送
- B.分级运送
- C.定期远送
- D.不定期远送
-
按《货规》规定,轻泡货物的折算比率为每_______为1,000克。
- A.1立方分米
- B.2立方分米
- C.3立方分米
- D.4立方分米
-
通过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政策法规,制定并实施车站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和工作标准,切实做到有规可依,有章可循,保证车站各项服务工作的质量,这是服务管理性的_______。
- A.程序化
- B.规范化
- C.标准化
- D.统一化
-
由车站到旅客较多的地点发售车票是_______方式。
- A.预约售票
- B.候车室售票
- C.上门售票
- D.设置售票点
-
当旅客和车站双方因乘车发生纠纷时,可依据_______进行责任追究。
- A.发票
- B.车票
- C.保险单
- D.合同
-
行包运输的第一个环节是_______。
- A.保管
- B.发送
- C.托运
- D.承运
-
基本运价是指_______货物在_______上运输的_______运价。
- A.整批,国道,每千米
- B.普通,国道,每吨
- C.一等,一级,每千克
- D.一等整批普批,等级,每千米
-
一般来说,企业库存物资品种繁多,贵重物资品种虽少,占用资金很多,小件物资品种虽多,数量虽大,占用资金却不多,这时也用_______对物资分类。
- A.权重法
- B.目标树法
- C.ABC法
- D.PDCA法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
- A.远程运输与过远运输实质上相同
- B.远程运输与过远运输没有什么联系
- C.远程运输常有许多的过远运输
- D.过远运输常常为远程运输
-
视季节不同而实行的运价称为_______运价。
- A.优待
- B.联运
- C.特定
- D.地方
-
对流运输又称为_______。
- A.同向运输
- B.重复运输
- C.替代运输
- D.相向运输
-
利用法律手段进行行政管理的首要问题是_______。
- A.制定法律
- B.实施法律
- C.法律监督
- D.以上都不是
-
集装箱运输以_______为计算单位,一般货物均按_______计算。
- A.千克,毛重
- B.吨,毛重
- C.箱,毛重
- D.箱,净重
-
全面质量管理的质量保证体系是着手于_______。
- A.事前控制
- B.事后控制
- C.全方位控制
- D.以上都不对
-
公路运输行业发展规划主要集中于_______。
- A.长期规划
- B.中期规划
- C.短期规划
- D.中长期规划
-
QC小组是_______。
- A.业余活动小组
- B.生产技术小组
- C.社会活动小组
- D.质量管理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