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经济师模拟题3(经济基础)
-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收入分配制度是()
- A.按劳分配为主体
- B.各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
- C.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 D.按重要程度分配利润
- E.按稀缺程度分配利润
-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具有()职能。
- A.资源配置职能
- B.收入分配职能
- C.经济稳定和发展职能
- D.促进经济发展职能
- E.充分就业职能
-
按取得收入依据分类可将我国财政收入分为()。
- A.经常性收入
- B.临时性收入
- C.政府财政收入
- D.国有资产收入
- E.专项收入
-
以下属减免税形式的有()。
- A.减征
- B.出口退税
- C.起征点
- D.加成
- E.免征额
-
外国货币作为外汇的前提是()。
- A.区域性
- B.普遍接受性
- C.外币性
- D.收益性
- E.可兑换性
-
部门预算中的一般收入预算包括()。
- A.财政预算拨款
- B.行政单位预算外资金
- C.事业收入
- D.事业单位经营收入
- E.债务收入
-
按调查登记的时间是否连续统计调查分为()。
- A.全面调查
- B.连续调查
- C.不连续调查
- D.非全面调查
-
下列关于社会经济规律客观性的表述正确的有()。
- A.任何经济规律都是在一定的客观经济条件的基础上产生
- B.人们只有认识了经济规律,它才能发生作用
- C.任何经济规律都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
- D.人们从事经济活动必须尊重经济规律,并按经济规律的要求办事
- E.人们可以根据科学的方法制定经济规律
-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作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反映城乡居民购买的生活消费品价格和服务项目价格的变动趋势
- B.反映货币购买力变动
- C.反映对职工实际工资的影响
- D.反映通货膨胀状况
- E.反映货币发行量
-
按照部类分类法,社会生产分为 ( )。
- A.生产资料生产
- B.消费资料生产
- C.资本密集型产业
- D.劳动密集型产业
- E.技术密集型产业
-
关于在我国农村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经营责任制的说法,正确的有()。
- A.它是土地改革以后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一次重大调整
- B.它没有改变农村土地的集体所有制性质
- C.它没有改变农村土地的经营方式
- D.它是作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内部的一个经营层次而存在的
- E.它独立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之外
-
关于商品价值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商品的价值量是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
- B.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 C.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量成正比
- D.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正比
- E.商品的社会价值是商品交换的依据
-
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性表现在()。
- A.只有使用价值没有价值的东西,不能成为商品
- B.使用价值的大小决定价值的大下
- C.价值的大小决定使用价值的大小
- D.有使用价值的物品必然有价值
- E.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可能有价值
-
一般认为,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包括()。
- A.会计主体
- B.持续经营
- C.会计分期
- D.配比原则
- E.货币计量
-
社会主义再生产的特点是()。
- A.物质资料的再生产
- B.生产关系的再生产
- C.扩大再生产
- D.提高社会全体人民的生活水平
-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式包括()。
- A.财政政策
- B.国有垄断资本直接参与生产过程
- C.国家与私人垄断资本在企业内部的结合
- D.国家与私人垄断资本在企业外部的结合
- E.国有化
-
关于生产商品的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体现人与自然的关系
- B.抽象劳动是具体形式的体现
- C.商品生产者在从事具体劳动的同时也付出了抽象劳动
- D.对商品生产者来说,抽象劳动在质上相同,在量上有差别
- E.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之间完全对立
-
下列信用形式中,是直接信用的有()。
- A.商业企业对客户赊销商品
- B.信用合作社对农户发放贷款
- C.企业发行债券
- D.银行对居民发放购房贷款
- E.股份公司发行股票
-
我国民法的规范性文件包括()。
- A.公司法
- B.民法通则
- C.物权法
- D.信托法
- E.商标法
-
在金融市度报告场上,最大的买方和卖方通常都是()。
- A.政府
- B.个人
- C.金融机构
- D.企业
-
关于价值规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价值规律对生产的支配作用是通过交换表现出来的
- B.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 C.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决定
- D.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
- E.实行等价交换
-
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是指公有制经济在其运行过程中采取的()。
- A.具体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
- B.国家干预方式
- C.国民收入初次分配方式
- D.国家税费征缴方式
-
下不属于企业会计等式的是()。
- A.资产=负债+所有者权
- B.收入-费用=利润
- C.资产=债权人权益+所有者权
- D.资产=净权益
-
价值规律通过市场商品价格的涨落来调节资源配置和经济活动,这种调节通常只能是一种()。
- A.事后调节
- B.事前调节
- C.随机调节
- D.全程调节
-
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其价值和交换价值的()。
- A.表现形式
- B.衍生形式
- C.物质承担者
- D.交叉重合内容
-
政府预算必须包括政府所有财政收入和支出的内容,这体现了政府预算的()原则要求。
- A.统一性
- B.完整性
- C.公开性
- D.年度性
-
人类历史上第三次社会大分工指的是()。
- A.畜牧业从农业中分化出来
- B.出现了专门从事商品买卖的商人
- C.手工业从农业中分化出来
- D.工业从农业中分化出来
-
在国际收支平衡中,用于抵消统计偏差的项目是()。
- A.净误差与遗漏
- B.资本转移
- C.经常转移
- D.其他投资
-
根据购买力平价理论,决定汇率长期趋势的主导因素是()。
- A.国际收支
- B.国内外通货膨胀率差异
- C.利率
- D.总供给与总需求
-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是为了()。
- A.拉开收入差距
- B.与较低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
- C.适应多元所有制结构的要求
- D.满足不同阶层社会成员的物质文化需要
-
银行是经营货币信用业务的特殊企业,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最基本的职能是()。
- A.信用创造
- B.信用中介
- C.化货币为资本
- D.支付中介
-
1956年年底我国基本上完成了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标志着()。
- A.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产生
- B.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确立
- C.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完善
- D.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完成
-
()反映着一定时期内政府支配社会资源的多少和政府满足公共需要能力的高低。
- A.财政支出限额
- B.财政支出规模
- C.财政支出幅度
- D.财政支出范围
-
下列指标中,应采用算术平均方法计算平均数的是()。
- A.男女性别比
- B.国内生产总值环比发展速度
- C.人口增长率
- D.企业年销售收入
-
用于搜集测试每一新产品、新工艺或新方法的使用效果的数据的方法是()。
- A.采访法
- B.直接观察法
- C.报告法
- D.实验设计法
-
下列关于财产所有权与法人财产权的表述错误的是()。
- A.财产所有权即资本受益、重大决策和选择管理者的权利
- B.财产所有权指的是财产的归属权
- C.法人财产权指的是财产运营权
- D.法人财产权改变了财产的归属
-
基期加权综合指数又称()。
- A.拉氏指数
- B.质量指数
- C.价格指数
- D.数量指数
-
关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错误的说法是()。
- A.垄断资本利用国家政权的力量
- B.缓和社会经济矛盾和阶级矛盾
- C.影响社会再生产
- D.维护垄断统治并保证获得稳定的高额利润
-
在直接标价法下,如果汇率值上升,说明本币()。
- A.升值
- B.贬值
- C.不变
- D.无法判断
-
政府预算中的经常性预算以()为收入来源。
- A.国债收入
- B.政府事业性收费
- C.税收
- D.国有资产收益
-
根据纸币流通规律,纸币的发行量以流通中需要的()为限。
- A.货币流通速度
- B.商品价格总额
- C.金属货币量
- D.当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量
-
商品是()。
- A.供别人和社会使用的劳动产品
- B.用来满足自己需要的劳动产品
- C.具有使用价值的劳动产品
- D.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
与财政转移性支出相比,财政购买性支出的不同之处在于()。
- A.取得资金的一方无需向政府提供对等的物品或服务
- B.使购买力在社会主体中重新进行分配
- C.取得资金的一方需要向政府提供对等的物品或服务
- D.不涉及政府与私人部门间的等价交换
-
我国现行税收体系中,第一个由国务院行政法规上升为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范的税种是()。
- A.增值税
- B.消费税
- C.车船税
- D.房产税
-
在短期内,对汇率变动影响最为显著的因素是()。
- A.利率
- B.通货膨胀率
- C.国际收支
- D.总供求
-
甲银行与乙银行签订合约,合约规定:甲银行交付3万元给乙银行,6个月后可以按约定价格卖出300万份指定的货币市场基金给乙银行。这种交易是()交易。
- A.现货
- B.期货
- C.期权
- D.资本
-
关于法的效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根据我国法律,法对人的效力采用的原则是以属地主义为主,与属人主义、保护主义相结合
- B.根据我国法律,法对人的效力采用的原则是属人主义
- C.在中国境外的中国公民不受中国法律保护
- D.外国人在中国领域外对中国公民犯罪,不适用中国法律
-
计算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中的第一、二、三产业产值之比,是采用了计算()的数据整理方法。
- A.比例
- B.均值
- C.比率
- D.百分比
-
根据货币流通规律,商品流通中所需货币量的决定因素不包括()
- A.消费者的货币需求
- B.待流通商品数量
- C.货币流通速度
- D.商品价格水平
-
我国必须经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主要是由()决定的。
- A.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
- B.社会主义的本质
- C.社会主义的基本矛盾
- D.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
属于我国对市场中介组织的管理方式的是()。
- A.行政管理
- B.经济管理
- C.协商管理
- D.司法管理
-
本国居民在国外工作(一年以下)而得到并汇回的收入,应计入国际收支平衡表经常账户的()。
- A.收益
- B.经常转移
- C.直接投资
- D.资本转移
-
()是形成价值的唯一源泉。
- A.具体劳动
- B.抽象劳动
- C.交换价值
- D.使用价值
-
最终负担税款的单位和个人称为()。
- A.课税对象
- B.纳税人
- C.征收主体
- D.负税人
-
我国《公司法》规定,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东以其()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
- A.个人全部财产
- B.个人及家庭全部财产
- C.所持有的公司股份
- D.个人全部货币资产
-
目前各国划分不同货币层次,主要依据的是货币资产的()。
- A.可兑换性
- B.安全性
- C.流动性
- D.收益性
-
财政收入这一统计指标属于()。
- A.相对指标
- B.时期指标
- C.时点指标
- D.平均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