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初级统计师考试统计学和统计法基础知识精选试题练习(1)
- 
				在设计调查问卷时,对于单项选择形式的问项,应具有( )和包容性。 - A.直接性
- B.可靠性
- C.互斥性
- D.可得性
 
- 
				下列几种统计工具中,( )具有“随着时间的进程不断循序地汇总积累资料”的功能。 - A.原始记录
- B.统计台帐
- C.企业内部报表
- D.汇总表
 
-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综合性原始记录内容的是( )。 - A.交接班记录
- B.各工序加工路线单
- C.工序施工票
- D.个人生产记录单
 
- 
				一项对居民使用笔记本电脑情况的统计调查,比较适合采用( )进行问卷调查。 - A.隐蔽问题寻探法
- B.象征性分析法
- C.制度化询问法
- D.阶梯前进法
 
-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企业统计组织职责的是( )。 - A.完成地方统计部门的统计报表任务
- B.提供本企业的统计资料
- C.建立本企业的统计台帐
- D.管理本企业的财务资料
 
- 
				对于生产周期短、个体操作较强的产品生产过程,一般采用以( )为记录对象的原始记录。 - A.该产品
- B.生产设备
- C.生产周期
- D.生产者
 
-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统计活动基本环节的是( )。 - A.整理数据
- B.统计分析
- C.积累资料
- D.统计设计
 
- 
				下列对统计分组作用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研究总体的内部结构
- B.研究总体的变化特点
- C.研究变量之间的关系
- D.研究变量的分布规律
 
- 
				要反映一个城市居民居住条件,应选择( )指标。 - A.房屋总面积
- B.商品房销售面积
- C.人均住房面积
- D.人均住房建筑面积
 
- 
				坚持统计行政处罚公正、公开原则,除要求执法者必须对受处罚者公平对待,一视同仁,建立完善回避制度、听证制度、办案公开制度等相关制度外,最重要、最关键的在于要求执法者( )。 - A.对受处罚者公平对待,一视同仁
- B.建立、完善回避制度、听证制度
- C.办案公开制度中华考试网
- D.正确行使统计行政自由裁量权
 
- 
				收集数据、整理数据的工作内容要由( )的研究任务来决定。 - A.统计咨询
- B.统计调查
- C.统计分析
- D.统计指标
 
- 
				当事人对其所受的行政处分不服的,只能通过( )来解决。 - A.行政诉讼
- B.统计行政复议
- C.申诉程序
- D.向有关部门控告
 
- 
				根据《统计法》规定,地方人民政府、政府统计机构或者有关部门、单位的负责人自行修改统计资料、编造虚假数据的,由任免机关或者监察机关依法给予处分,并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予以( )。 - A.警告
- B.通报
- C.行政处罚
- D.责令改正
 
- 
				根据统计法律、法规的规定,统计法律责任一般可以分为三种处理方式,分别是( )。 - A.刑事责任、民事责任、行政责任
- B.刑事责任、行政处分、行政责任
- C.行政处分、行政处罚、民事责任
- D.刑事责任、行政处罚、暂停营业或吊销营业执照
 
- 
				利用统计调查窃取国家秘密的行为,侵犯的客体是( )。 - A.国家主权
- B.社会公共利益
- C.国家的安全和利益
- D.公民的合法利益
 
- 
				根据《涉外社会调查活动管理暂行办法》规定,调查活动属于经营性并有违法所得的,可处以相当于其违法所得一至三倍但不超过( )万元的罚款。 - A.1
- B.2
- C.3
- D.4
 
- 
				某市调队在住户调查过程中,未经住户同意,由于发生过失在某报纸上公布了该住户的家庭收入情况,该行为属于( )。 - A.合法行为
- B.统计违法行为
- C.依法履行职务行为
- D.泄露行为
 
- 
				伪造统计资料的行为区别于篡改统计资料行为的主要特征是( )。 - A.无根据地凭空捏造
- B.主观上故意
- C.加码多报
- D.擅自修改真实的统计资料
 
- 
				某企业在规定的期限内没有报送统计资料,经《统计报表催报通知单》催报,在催报单规定的限定期限内履行了报送统计资料的义务,且该企业一年内这种行为发生三次,但上一年没有该行为发生,则该企业的行为属于( )统计资料的行为。 - A.迟报
- B.屡次拒报
- C.拒报
- D.屡次迟报
 
- 
				各业务主管部门行政管理所必需的,具有一定的专业性、技术性的统计工作,只能由( )来承担。 - A.国家统计机构
- B.部门统计机构
- C.企业事业组织统计机构外语学习网
- D.民间调查机构
 
- 
				某企业统计员赵某,因未按厂长的意图上报统计资料,被厂长调到工厂车间做一线工作,该厂长的行为属于( )。 - A.行使自主经营权的合法行为
- B.侵犯统计人员独立行使《统计法》规定的职权行为
- C.打击报复行为
- D.不重视统计工作的行为
 
- 
				( )是完成国家、部门和地方调查任务的基层统计单位,是我国统计信息的主要源头,是整个统计系统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 A.政府统计系统
- B.部门统计系统
- C.民间统计调查组织
- D.企业事业统计组织
 
- 
				我国统计工作,第一项法定的基本任务是( )。 - A.向政府提供统计咨询意见
- B.向社会公众提供统计资料
- C.对政府实行统计监督
- D.对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进行统计调查和统计分析
 
- 
				根据《统计法》的规定,统计具有( )三大职能。 - A.信息、咨询、管理
- B.信息、咨询、监督
- C.调查、决策、管理
- D.调查、分析、监督
 
- 
				( )是统计最基本的职能。 - A.信息职能
- B.咨询职能
- C.监督职能
- D.服务职能
 
- 
				我国集中统一的统计系统包括( )。 - A.政府综合统计系统
- B.部门统计系统
- C.企业事业统计组织
- D.民间统计调查机构
- E.个人组织的调查机构
 
- 
				统计的基本任务有( )。 - A.提供统计资料
- B.提供统计咨询意见
- C.对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进行统计调查、统计分析
- D.实行统计监督
- E.进行统计执法检查
 
- 
				国家统计系统对部门统计系统的统计业务具有( )。 - A.指导权和协调权
- B.指导权和监督权
- C.决定权和干预权
- D.监督权和管理权
 
- 
				( )是完成国家、部门和地方调查任务的基层统计单位,是我国统计信息的主要源头,是整个统计系统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 A.政府统计系统
- B.部门统计系统
- C.民间统计调查组织
- D.企业事业统计组织
 
- 
				在国家统计系统中,上级统计局对下级统计局具有( )。 - A.行政上的领导权
- B.业务上的领导权
- C.行政上和业务上的领导权
- D.业务上的协调权
 
- 
				时间序列中最基本的速度指标是( ) - A.增长速度
- B.平均增长速度
- C.发展速度
- D.平均发展速度
 
- 
				加权算术平均数中权数的实质是( )。 - A.各组的单位数
- B.总体单位数
- C.各组的单位数占总体单位数的比重
- D.各组的单位数与标志值的乘积
 
- 
				在分析时期序列资料时,若侧重研究这种现象在各时期发展水平的累计总和,那么,计算平均发展速度应用( ) - A.水平法
- B.算术平均法
- C.方程法
- D.调和平均法
 
- 
				平均增长量是一种( ) - A.序时平均数
- B.调和平均数
- C.几何平均数
- D.静态平均数
 
- 
				累积增长量与增长速度在一段时间内存在下列联系( ) - A.累积增长量=环比增长速度×前期水平
- B.累积增长量=定基增长速度×前期水平
- C.累积增长量=环比增长速度×最初水平
- D.累积增长量=定基增长速度×最初水平
 
- 
				相对数时间序列中,各指标数值之间具有( ) - A.完整性
- B.总体性
- C.可加性
- D.不可加性
 
- 
				对时间序列动态比较分析和动态平均分析的基础指标是( ) - A.发展水平
- B.平均发展水平
- C.发展速度
- D.平均发展速度
 
- 
				各学校2003年9月在校生人数是( ) - A.时期数列
- B.时点数列
- C.时期指标
- D.时点指标
 
- 
				把各个时期工人劳动生产率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起来,这样形成的序列是( ) - A.时期数列
- B.时点数列
- C.相对数时间数列
- D.平均数时间数列
 
- 
				绝对数时间数列按其指标所反映的时间不同可分为( ) - A.时间序列和变量数列
- B.时期序列和时点数列
- C.分组数列和组距数列转自:考试网
- D.单项数列和组距数列
 
- 
				制定统计调查项目计划,必须同时制定相应的( )。 - A.统计标准
- B.统计制度
- C.统计调查方案
- D.统计调查表
 
- 
				统计调查应当以( )为基础,搜集整理基本统计资料。 - A.抽样调查
- B.周期性普查
- C.全面报表
- D.行政记录
 
- 
				《统计法》颁布实施以来,国家统计局与国务院有关部门联合组织了( )次全国统计执法大检查。 - A.1
- B.2
- C.3
- D.4
 
- 
				部门统计机构在统计业务上受( )的指导。 - A.上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
- B.同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
- C.上级人民政府
- D.同级人民政府
 
- 
				根据《统计法》的规定,统计的职能是指( )。 - A.信息、咨询和监督
- B.提供统计资料和统计咨询意见
- C.实行统计监督
- D.开展统计调查
 
- 
				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制定于( )。 - A.1996年5月15日
- B.1987年2月15日
- C.2000年4月30日
- D.1983年12月8日
 
- 
				《统计法实施细则》已经作了( )次修改。 - A.1
- B.2
- C.3
- D.4
 
- 
				统计法的立法宗旨是( )。 - A.保障统计工作的独立性
- B.保障统计工作的统一性
- C.保障统计资料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 D.保障统计调查对象的合法权益
 
- 
				对某行业职工收入情况进行抽样调查,得知其中80%的职工收入在800元以下,抽样平均误差为2%,当概率为95.45%时,该行业职工收入在800元以下所占比重是( )。 - A.等于78%
- B.大于84%
- C.在76%与84%之间
- D.小于76%
 
- 
				在统法执法实践中,对被检查单位的领导人及有关责任人员不按期据实答复《统计检查查询书》的行为视为( ) - A.篡改统计资料的行为
- B.迟报统计资料的行为
- C.伪报统计资料的行为
- D.拒报统计资料的行为
 
- 
				行为人违反统计法律、法规和统计制度的规定,低于实际统计数据报送统计资料的行 为,属于( )统计资料的统计违法行为。 - A.虚报
- B.瞒报
- C.篡改
- D.迟报
 
- 
				当可靠度大于0.6827时,抽样极限误差( )。 - A.大于抽样平均误差
- B.小于抽样平均误差
- C.等于抽样平均误差
- D.与抽样平均误差的大小关系依样本容量而定
 
- 
				某县统计局人口统计科电话催要报表时,因与县计生委统计员陈某发生口角,陈某遂表示不给县统计局报送报表。报表期满后,县计生委也未向统计局报送人口统计报表。县计生委的行为( )。 - A.不构成拒报统计资料的行为
- B.属于拒报统计资料的行为
- C.可以按拒报统计资料论处
- D.属于屡次迟报统计资料的行为
 
- 
				某县长认为县统计局提供的本年度劳动工资的数据来源有错误,便自行修改该劳动工资的统计数据。该县长的行为属于( )。 - A.合法行为
- B.违法行为
- C.干涉正常统计工作的行为
- D.履行职权的行为
 
- 
				某乡实有养殖业7种,年实际收入的总值为70万元,但该乡在报送统计资料时,为增加自己的业绩,故意多编造了2种养殖业,并在其名下合计上报总收入15万元,致使该乡的养殖业收入总值的统计数据发生了多报现象。该乡的行为属于( )统计资料的统计违法行为。 - A.虚报
- B.瞒报
- C.伪造
- D.编造
 
- 
				某县领导在审核本县统计员汇总的工业产值统计报告后,觉得产值太低,便亲自动手改动了全县工业产值的统计报表,并要求其按照改动后的数字上报。此领导的行为属于( )。 - A.伪造统计资料的行为
- B.篡改统计资料的行为
- C.依法行使职权的行为
- D.统计监督行为
 
- 
				统计违法行为瞒报统计资料的特点之一表现为在主观方面必须( )。 - A.故意
- B.过失
- C.有过错
- D.恶意
 
- 
				某企业的统计员王某因计算错误,致使上报的单位年产值情况的统计数据发生了多报现象。这种行为属于( )。 - A.虚报统计资料的统计违法行为
- B.一般工作失误,不构成统计违法
- C.瞒报统计资料的统计违法行为外语学习网
- D.统计误差
 
- 
				虚报统计资料区别于瞒报统计资料的最基本的特征是( )。 - A.以少报多
- B.以多报少
- C.凭空捏造
- D.故意多报
 
- 
				虚报统计资料,是指行为人(具有报送统计资料义务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违反统计法和( )的规定,高于实际统计数据报送统计资料的行为。 - A.统计制度
- B.统计方法
- C.统计标准
- D.法规性文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