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资产评估师财务会计试题练习1
-
2007年1月1日,A公司从二级市场购入B公司公开发行的债券2 000张,每张面值100元,票面利率为3%,每年1月1日支付上年度利息。购入时每张支付款项97元,另支付相关费用440元,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购入债券时的市场利率为4%。
2007年12月31日,由于B公司发生财务困难,该公司债券的公允价值下降为每张70元,A公司预计,如B公司不采取措施,该债券的公允价值预计会持续下跌。
2008年1月1日收到债券利息6 000元。
2008年,B公司采取措施使财务困难大为好转。2008年12月31日,该债券的公允价值上升到每张90元。
2009年1月1日收到债券利息6 000元。
2009年1月15日,A公司将上述债券全部出售,收到款项180 400元存入银行。
要求:编制A公司上述经济业务的会计分录。
-
(1)2009年1月1日,A公司支付2 360万元购入甲公司于当日发行的5年期债券20万张,每张面值100元,票面利率7%,每年年末付息,到期一次还本,另支付相关费用6.38万元。A企业将其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经计算确定其实际利率为3%。
(2)2009年5月1日,甲公司发行的该债券开始上市流通。
(3)2009年12月31日,A公司持有的该债券的公允价值为2 500万元,A公司按期收到利息。
(4)2010年,甲公司发生严重财务困难,虽仍可支付该债券当年的票面利息,但预计未来现金流量将受到严重影响,2010年底,A公司经合理估计,预计该持有至到期投资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为2 000万元。
(5)2011年12月31日,因甲公司财务状况好转,偿债能力有所恢复,A公司当年实际收到利息140万元。A公司于2011年底估计该持有至到期投资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为2 020万元。
(6)2012年2月10日,A公司因急需资金,于当日将该债券投资全部出售,取得价款2 030万元存入银行。
(7)假设不考虑其他因素(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要求:
(1)编制2009年1月1日A公司取得该项金融资产的有关分录;
(2)计算2009年12月31日A公司该项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摊余成本,并编制有关分录;
(3)编制2010年12月31日A公司该项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有关分录;
(4)编制2011年12月31日A公司该项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有关分录;
(5)编制2012年2月10日A公司出售该项金融资产的有关分录。
-
甲企业系上市公司,按季对外提供中期财务报表,按季计提利息。2008年有关业务如下:
(1)1月5日甲企业以赚取差价为目的从二级市场购入一批债券作为交易性金融资产,面值总额为2 000万元,票面利率为6%,3年期,每半年付息一次,该债券发行日为2007年1月1日。取得时支付的价款为2 060万元,含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2007年下半年的利息60万元,另支付交易费用40万元,全部价款以银行存款支付。
(2)1月15日,收到2007年下半年的利息60万元。
(3)3月31日,该债券公允价值为2 200万元。
(4)3月31日,按债券票面利率计算利息。
(5)6月30日,该债券公允价值为1 960万元。
(6)6月30日,按债券票面利率计算利息。
(7)7月15日,收到2008年上半年的利息60万元。
(8)8月15日,将该债券全部处置,实际收到价款2 400万元。
要求:根据以上业务编制有关交易性金融资产的会计分录。
-
以下属于会计基本假设的有( )。
- A.会计主体
- B.持续经营
- C.权责发生制
- D.会计分期
- E.货币计量
-
下列不属于会计计量属性的有( )。
- A.公允价值
- B.现值
- C.净残值
- D.重置成本
- E.可收回金额
-
下列属于及时性要求的有( )
- A.及时收集会计信息
- B.及时保存会计信息
- C.及时处理会计信息
- D.及时传递会计信息
- E.及时分析会计信息
-
下面关于可理解性的说法正确的有( )。
- A.可理解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
- B.可理解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便于财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
- C.会计信息符合可理解性可以提高会计信息的有用性
- D.会计信息符合可理解性有利于实现财务报告的目标
- E.可理解性要求企业各期的会计政策相一致
-
下列各项中,体现实质重于形式要求的有( )。
- A.将融资租赁的固定资产作为自有固定资产入账
- B.合并会计报表的编制
- C.对周转材料的摊销采用一次摊销法
- D.关联方关系的判断
- E.企业将签订了售后租回协议的商品确认收入
-
下列会计处理方法体现谨慎性要求的有( )。
- A.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
- B.无形资产计提减值准备
- C.固定资产采用加速折旧法计提折旧
- D.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
- E.存货期末计价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
-
下列项目中,属于所有者权益的有( )。
- A.盈余公积
- B.实收资本
- C.未分配利润
- D.资本公积
- E.应收股利
-
下列符合可靠性要求的有( )。
- A.内容完整
- B.数字准确
- C.资料可靠
- D.清晰明了
- E.会计信息相互可比
-
下列各项中,构成企业流动负债的有( )。
- A.企业发行的三年期公司债券
- B.应支付给企业职工的工资
- C.应上缴的所得税税款
- D.预付销售方的商品款
- E.企业向银行借入的长期借款
-
下列有关会计主体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
- A.法律主体一定是会计主体
- B.基金管理公司管理的证券投资基金,也可以成为会计主体
- C.会计主体一定是法律主体
- D.分公司和子公司一样都是法律主体,也是会计主体
- E.对于拥有子公司的母公司来说,企业集团应作为一个会计主体来编制合并财务报表。
-
下列各项中,符合资产会计要素定义的有( )。
- A.计划购买的原材料
- B.委托加工物资
- C.待处理财产损失
- D.预收款项
- E.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
-
下列项目中不属于所有者权益的是( )。
- A.应付股利
- B.资本公积
- C.未分配利润
- D.盈余公积
-
下列各项中,体现实质重于形式要求的是( ).
- A.计提无形资产摊销
- B.存货期末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 C.经营租赁的固定资产视同自有资产核算
- D.附追索权的应收票据贴现
-
存货期末按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体现的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是( )
- A.可比性
- B.相关性
- C.重要性
- D.谨慎性
-
在财务报告使用者中,主要关注投资风险和报酬的是( )。
- A.投资者
- B.债权人
- C.政府部门
- D.社会公众
-
减值准备的计提,体现了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 )。
- A.重要性
- B.谨慎性
- C.及时性
- D.可比性
-
企业将融资租入固定资产按自有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计提折旧,遵循的是( )要求。
- A.谨慎性
- B.实质重于形式
- C.可比性
- D.重要性
-
下列事项中体现了可比性要求的是( )。
- A.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改变,确有需要改变的应在财务报告中说明
- B.对赊销的商品,出于对方财务状况恶化的原因,没有确认收入
- C.对资产发生的减值,相应计提减值准备
- D.对交易性金融资产采用公允价值计量
-
强调不同企业会计信息可比的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是( )。
- A.可靠性
- B.可理解性
- C.可比性
- D.及时性
-
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做出评价或者预测,这反映的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是( )。
- A.相关性
- B.可比性
- C.可理解性
- D.及时性
-
下列计价方法中,未采用历史成本计量属性的是( )。
- A.发出存货计价所使用的个别计价法
- B.期末存货计价所使用的可变现净值法(即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
- C.发出存货计价所使用的先进先出法
- D.发出存货计价所使用的移动加权平均法
-
企业按购入交易性金融资产支付的现金计入其初始入账成本,体现的会计计量属性是( )。
- A.公允价值
- B.重置成本
- C.历史成本
- D.现值
-
固定资产以分期付款方式取得时,其入账成本体现的会计计量属性是( )。
- A.现值
- B.公允价值
- C.重置成本
- D.历史成本
-
合并报表中抵销内容的选择,体现了(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 A.谨慎性
- B.重要性
- C.可比性
- D.实质重于形式
-
从会计信息成本效益看,对所有会计事项应采取分轻重主次和繁简详略进行会计核算,而不应采用完全相同的会计程序和处理方法。其体现的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是( )。
- A.谨慎性
- B.可比性
- C.相关性
- D.重要性
-
依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下列有关收入和利得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
- A.收入源于日常活动,利得也可能源于日常活动
- B.收入会影响利润,利得也一定会影响利润
- C.收入源于日常活动,利得源于非日常活动
- D.收入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增加,利得不一定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增加
-
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这体现的是( )要求。
- A.及时性
- B.可理解性
- C.相关性
- D.可靠性
-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以( )为基础。
- A.权责发生制
- B.实地盘存制
- C.永续盘存制
- D.收付实现制
-
下列对会计基本假设的表述中恰当的是( )。
- A.持续经营和会计分期确定了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
- B.一个会计主体必然是一个法律主体
- C.货币计量为确认、计量和报告提供了必要的手段
- D.会计主体确立了会计核算的时间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