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教师资格考试《幼儿心理学》押题密卷(四)
-
结合教学实际,分析如何培养幼儿的良好品德。
-
论述提高幼儿问题解决能力的措施。
-
简述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
-
什么是先行组织者?
-
影响创造性的因素有哪些?
-
心理健康就是没有心理疾病。
-
简述幼儿学习特点的特殊性。
-
素质教育下,幼儿犯了错误,不能批评和惩罚。
-
为了促进操作技能的形成,过度学习是非常必要的,过度学习的量越大越好。
-
问题解决的基本特点有目的性、认知性和__________。
-
消退是减少不良行为、消除坏习惯的有效方法。
-
阿特金森认为个体的成就动机可以分成两部分:趋向成功的倾向和避免失败的倾向。
-
斯金纳认为,人和动物的行为有两类:应答性行为和__________。
-
幼儿游戏区别于其他活动的特点主要有:社会性、虚构性、自由性和__________。
-
一般认为操作技能的形成可以分为__________、操作模仿、操作整合与操作熟练四个阶段。
-
虽然不同的学习者的练习曲线存在差异,但也具有共同点,如中间有一个明显的、暂时的停顿期,叫__________。
-
归因理论的指导原则和基本假设就是__________。
-
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分为初级预防、次级预防__________和三个层次。
-
在进行心理辅导时,必须以建立良好的辅导关系为前提,其主要特点是:积极关注、尊重、__________。
-
幼儿教育心理学对幼儿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__________和控制的作用。
-
性格指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是__________的核心。
-
所谓__________,是指动作的结构或组织,这些动作在同样或类似的环境中由于重复而引起迁移或概括。
-
如果一名7岁儿童不仅通过了7岁组的所有题目,而且通过了8岁组的题目,那么他的智力年龄就是8.则该儿童IQ=__________。
-
皮亚杰认为内部心理结构是在不断变化的,这种变化不是简单的量的变化,而是涉及思维过程的质的变化,所有有机体都有__________和建构的倾向。
-
__________是基于操作性条件反射和积极强化的原理而设计的教学模式,并以此设计了教学机器。
-
幼儿动作技能的学习采用__________示范方式较好。
-
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有( )。
- A.解题时机
- B.问题特征
- C.已有的知识经验
- D.定势与功能固着
- E.临场状态
-
弗洛伊德把人格的发展分为( )等几个阶段。
- A.口唇期
- B.肛门期
- C.性器期
- D.潜伏期
- E.生殖期
-
贾德的概括说所依据的主要是他在1908年所做的( )实验,这个实验被看作是概括
化理论的经典实验。
- A.记忆实验
- B.水下击靶
- C.肯定性训练
- D.猫开笼取食的实验
- E.小白鼠走迷津
-
一个学生过分害怕猫,我们可以让他先看猫的照片,谈论猫;再让他远远观看关在笼中
的猫,靠近笼中的猫;最后让他摸猫、抱起猫,消除对猫的惧怕反应。这是( )。
- A.全身松弛训练
- B.肯定性训练
- C.自信训练
- D.系统脱敏法
- E.自我控制法
-
一个学生不敢同老师说话,当他一旦敢于主动向老师请教,老师就给予表扬,并耐心解答问题,这个学生学会主动向老师请教的行为方式属于行为改变的( )。
- A.强化法
- B.代币奖励法
- C.行为塑造法
- D.示范法
- E.自我控制法
-
行为演练的基本方法有( )。
- A.自我控制法
- B.全身松弛训练
- C.系统脱敏法
- D.肯定性训练
- E.以上选项都正确
-
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经历了( )的过程。
- A.惯性自我
- B.生理自我
- C.社会自我
- D.心理自我
- E.真心自我
-
游戏的觉醒一寻求理论,以探讨游戏发生的生理机制与环境的影响为特色,主要代表人
物有( )。
- A.伯莱恩
- B.贝特森
- C.哈特
- D.拜登代克
- E.埃利斯
-
( )阶段的标志是“守恒”观念的形成。
- A.感知运动阶段
- B.前运算阶段
- C.后运算阶段
- D.具体运算阶段
- E.形式运算阶段
-
操作技能特点有( )。
- A.客观性
- B.外显性
- C.展开性
- D.观念性
- E.简缩性
-
紧张、松弛对照训练这种松弛训练法由( )在20世20年代首创。
- A.艾里斯
- B.弗洛伊德
- C.罗杰斯
- D.詹姆士
- E.雅各布松
-
心理健康的辅导模式有心理健康辅导的( )。
- A.指导模式
- B.治疗模式
- C.介入模式
- D.发展模式
- E.社会影响模式
-
属于行为改变的基本方法的有( )。
- A.代币奖励法
- B.行为塑造法
- C.示范法
- D.暂时隔离法
- E.自我控制法
-
自我效能感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推测和判断,这一概念最早是由( )提出的。
- A.班杜拉
- B.瓦拉斯
- C.韦纳
- D.马斯洛
- E.伍德沃斯
-
影响幼儿操作技能形成的因素有( )。
- A.知识经验
- B.兴趣爱好
- C.准确地示范与讲解
- D.必要而适当的练习
- E.充分而有效的反馈
-
智力超常儿童是指智商超过( )的儿童。
- A.100
- B.110
- C.120
- D.130
- E.140
-
加里培林将心智动作的形成分成( )等几个阶段。
- A.活动的定向阶段
- B.物质活动或物质化活动阶段
- C.出声的外部言语活动阶段
- D.无声的外部言语活动阶段
- E.内部言语活动阶段
-
根据韦纳的动机归因理论,努力是属于( )。
- A.内部因素
- B.外部因素
- C.可控因素
- D.稳定因素
- E.不稳定因素
-
( )是教育心理学中最基本、最核心的问题之一。
- A.动机理论
- B.品德学习
- C.问题解决
- D.知识学习
- E.学习理论
-
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有( )。
- A.学习情境的相似性
- B.知识结构
- C.原有认知结构
- D.学习的心向与定势
- E.教育与教学指导
-
创造性与智力的基本关系表现在( )等几个方面。
- A.低智商不可能具有创造性
- B.高智商可能有高创造性,也可能有低创造陛
- C.低创造性者的智商水平可能高,也可能低
- D.高创造性者必须有高于一般水平的智商
- E.高智商是高创造性的充分条件
-
( )是自律道德阶段的开始,儿童开始依据自己的内在标准进行道德判断,不把规则
看成是绝对的一成不变的东西,而是同伴间共同约定的,可以修改的。
- A.自我中心阶段
- B.权威阶段
- C.可逆性阶段
- D.公正阶段
- E.他律道德阶段
-
教学环境中社会环境涉及( )等。
- A.课堂纪律
- B.课堂气氛
- C.师生关系
- D.同班关系
- E.社会文化背景
-
幼儿记忆力发展的特点有( )
- A.以无意识记忆为主
- B.无意识记忆的效果优于有意识记忆
- C.幼儿的机械记忆占主要地位
- D.形象记忆效果优于抽象记忆,但两者记忆效果的差距越来越小
- E.幼儿形象记忆占主要地位
-
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是—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含( )等几种要素。
- A.幼儿
- B.教师
- C.教学内容
- D.教学媒体
- E.教学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