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下半年江西省教师资格《中学教育心理学》深度押题试卷(2)
-
埃里克森认为在这个时期应重点培养学生的( )。
- A.勤奋感
- B.自我同一性
- C.主动感
- D.信任感
-
张某出现以上情况,是和她所处的年龄阶段特点有关系的。张某所处的年龄阶段具有( )特点。
- A.心理断乳
- B.危机时期
- C.叛逆心理
- D.心理自我成熟
-
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现在最需要满足张某的( )。
- A.生理的需要
- B.安全的需要
- C.归属与爱的需要
- D.自我实现的需要
-
多元智力理论为我们提供了哪些新的教育理念?( )
- A.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潜能
- B.我们应该发现学生的优势,进行教育引导
- C.学校教育应该注重发展性评价
- D.教育教学要结合学生的发展特点,进行因材施教
-
( )提出了多元智力论。
- A.加德纳
- B.维果斯基
- C.瑟斯顿
- D.斯滕伯格
-
下列属于多元智力理论智力成分的是( )。
- A.语文智力
- B.数学智力
- C.内省智力
- D.空间智力
-
操作技能熟练阶段动作的控制增强,不需要视觉的专门控制和有意识的活动。 ( )
- 正确
- 错误
-
根据下列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动物学校要招生啦!动物园的动物们奔走相告,踊跃报名。泥鳅、松鼠、老鹰……有幸成为首期学员。学校开设了游泳、跳跃、跑步、飞行等课程。 开学第一天的第一堂是游泳课。松鼠、老鹰首先遭遇尴尬,由于他们是“旱鸭子”, 迟迟不敢下水,遭到了老师的训斥和嘲笑。而泥鳅却在这堂课上出尽了风头,他以舒展自如的泳姿得到了老师的赞赏和同学们的喝彩。但接下来的课程训练却让松鼠、老鹰扬眉吐气,跳跃是松鼠的强项,飞行是老鹰的看家本领,跑步项目对他俩来说更不成问题。但这些训练却让泥鳅吃尽了苦头,尤其是跳跃和飞行,是他的弱势项目。为了提高成绩,他把主要精力放在这两个项目上。一学期过去了,泥鳅被摔得伤痕累累,苦不堪言,虽然期间他想放弃这两个项目的训练,在游泳这个优势项目上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但碍于校方的规定和校长、教练的威严,打消了这个念头。
在期末的成绩汇报课上,泥鳅训练刻苦,跳跃、跑步虽有所长进,但也只得了“C”等,飞行项目最终没有学会。原本的优势项目——游泳,因为长期没有训练,泳 技大不如前,由期初的“A”等降到现在的“8”等。老鹰在飞行项目上以绝对优势得 到了“A”等,但在跳跃与跑步项目上只得到了“8”等,游泳不及格。松鼠在飞行项目上得到了“8”等,跑步得“C”等,游泳没有通过,在跳跃项目上破动物界的最高纪录,但也只得到“B”等,因为他是在树顶上起跳,而没有按照学校的规定,在地上 起跳。
案例告诉我们,学生个体的发展具有( )。
- A.顺序性
- B.阶段性
- C.不平衡性
- D.差异性
-
仅仅对别人有利的行为还不属于道德的行为。 ( )
- 正确
- 错误
-
班级越大,对课堂管理技能的要求也就越低。( )
- 正确
- 错误
-
元认知调节策略与监控策略无关。 ( )
- 正确
- 错误
-
归纳式学习属于自上而下的迁移。 ( )
- 正确
- 错误
-
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从低到高分为五个层级,只有低级需要完全得到满足后,才能产生更高级的需要。 ( )
- 正确
- 错误
-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情境中学生学习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 )
- 正确
- 错误
-
实践性强、难度大的内容以及初步概念的引入课不适宜运用尝试教学法。 ( )
- 正确
- 错误
-
在乒乓球比赛中,运动员在发球的同时发出跺脚声,其作用是增加发球的力量。( )
- 正确
- 错误
-
当学生表现出一次正确行为时,就表示他已确实学到了该种行为。( )
- 正确
- 错误
-
在操作技能形成的整合阶段,各动作成分间的相互干扰减少,多余动作却有所增加。 ( )
- 正确
- 错误
-
心理学家把“学习”看成是一个由不知到知的认识过程。 ( )
- 正确
- 错误
-
评价量表和行为检查单有一定的关系。 ( )
- 正确
- 错误
-
中学生随着年龄增长,同伴的影响越来越强,在某种程度上甚至超过父母的影响。 ( )
- 正确
- 错误
-
表扬和奖励对学习具有推动作用,因此应多用。 ( )
- 正确
- 错误
-
创造性是少数人的天赋,一般人不可能有。 ( )
- 正确
- 错误
-
中小学生掌握概念时,一般是先达到符号学习水平,再提高到命题学习水平。 ( )
- 正确
- 错误
-
下列属于非正式测验的是( )。
- A.观察
- B.谈话
- C.测验
- D.问卷
- E.案卷分析
-
在操作技能形成的熟练阶段,动作执行达到高度自动化。自动化意味着动作的执行过程不需要意识的控制。 ( )
- 正确
- 错误
-
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是各种各样的,研究者倾向于将其分为两类,即( )。
- A.有结构的问题
- B.无结构的问题
- C.创造性的问题
- D.认知性的问题
- E.一般性的问题
-
一般来说,元认知策略可分为( )。
- A.复述策略
- B.精细加工策略
- C.计划策略
- D.监视策略
- E.调节策略
-
奥苏伯尔认为影响迁移的认知结构变量包括( )。
- A.可利用性
- B.变通性
- C.可辨别性
- D.适应性
- E.稳定性
-
知识学习的内部条件有( )。
- A.材料的逻辑意义
- B.动机
- C.编码策略
- D.已有的知识结构
- E.外在环境
-
道德情感包含多方面的内容,对于青少年儿童最重要的是( )。
- A.集体主义情感
- B.义务感
- C.责任感
- D.羞耻感
- E.事业感
-
教学中可以借助( )形式来表明对材料的领会。
- A.转换
- B.记忆
- C.解释
- D.分析
- E.推断
-
有效自编测验的特点有( )。
- A.知名度
- B.信度
- C.效度
- D.区分度
- E.难度
-
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有( )。
- A.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
- B.微格教学
- C.教学反思
- D.关注自身
- E.师范教育
-
早期的迁移理论主要包括( )。
- A.形式训练说
- B.共同要素说
- C.经验类化说
- D.认知结构说
- E.关系转换说
-
表征知识的主要方式有( )。
- A.概念
- B.命题
- C.表象
- D.图式
- E.组块
-
奥苏伯尔认为,先行组织者可分为( )。
- A.程序性组织者
- B.命题性组织者
- C.陈述性组织者
- D.辨别性组织者
- E.比较性组织者
-
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可以运用的主要方式有( )。
- A.课堂观察
- B.自学活动观察
- C.作业分析
- D.问卷调查
- E.学业考试
-
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包括( )。
- A.教学事项
- B.教学方法
- C.教学情景
- D.教学媒体
- E.教学目的
-
智力的群体差异包括( )。
- A.性别差异
- B.年龄差异
- C.种族差异
- D.智商分数差异
- E.环境差异
-
问题解决的基本特点是( )。
- A.顿悟性
- B.序列性
- C.基础性
- D.创新性
- E.认知性
-
中学生易产生的心理障碍有( )。
- A.焦虑症
- B.抑郁症
- C.强迫症
- D.恐怖症
- E.人格障碍与人格缺陷
-
焦虑症的表现是( )。
- A.紧张不安
- B.忧心忡忡
- C.集中注意困难
- D.极端敏感
- E.难以做决定
-
魏书生主体性班级管理的经验有( )。
- A.设立常务班长
- B.设立值日班长
- C.设立值周班长
- D.实行承包制
- E.实行班级顾问制
-
与新手比,专家具有的特征有( )。
- A.专家更能有效地组织信息
- B.专家有丰富的知识经验说明其记忆容量大
- C.专家善于运用直接推理的方式解决问题
- D.专家能在更深的层面上表征问题
- E.专家有更强的认知与自我监控能力
-
关系转换说是( )学派提出的。
- A.行为主义
- B.人本主义
- C.格式塔
- D.建构主义
-
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
- A.马斯洛
- B.维纳
- C.阿特金森
- D.班杜拉
-
采用两难故事研究儿童品德发展问题的心理学家是( )。
- A.柯尔伯格
- B.皮亚杰
- C.埃里克森
- D.班杜拉
-
《水浒传》一书中的林冲应该属于( )气质类型。
- A.黏液质
- B.抑郁质
- C.胆汁质
- D.多血质
-
将学业的成败归因于个人内部的不稳定因素,是指归因于( )。
- A.能力
- B.运气
- C.任务难度
- D.努力
-
原型定向阶段相当于加里培林的( )。
- A.活动定向阶段
- B.物质与物质化阶段
- C.内部言语阶段
- D.外部言语阶段
-
有意识记属于( )策略。
- A.组织
- B.复述
- C.精细加工
- D.计划
-
未知概念题是已知概念的上位概念,则对未知概念的学习属于( )。
- A.类属学习
- B.总括学习
- C.并列结合学习
- D.命题学习
-
口渴会促使人作出觅水的行为活动,这是动机的( )。
- A.导向功能
- B.激活功能
- C.强化功能
- D.调节与维持功能
-
个体对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的目标的主观估计是( )。
- A.学习需要
- B.学习动机
- C.学习迁移
- D.学习期待
-
教师劳动的创造性主要体现在( )。
- A.进行科学发现
- B.进行技术发明
- C.对未知领域的探索
- D.对教育规律的创造性运用
-
一个人在考试的前夜出现了失眠现象,这种失眠属于( )。
- A.失律性失眠
- B.假性失眠
- C.药物性失眠
- D.情境性失眠
-
如果一个人确信某种紧张情境不能改变或控制时, ( )就取代焦虑成为主要症状。
- A.抑郁
- B.强迫
- C.恐怖
- D.紧张
-
强调概括化经验在迁移中的作用的理论是( )。
- A.形式训练说
- B.共同要素说
- C.经验类化说
- D.关系转换说
-
根据学习定义,下列属于学习的现象是( )。
- A.吃了酸的食物流唾液
- B.望梅止渴
- C.蜘蛛织网
- D.儿童模仿电影中人物的行为
-
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没作任何评价,学生以后不再举手回答,这种现象是( )导致的。
- A.强化
- B.消退
- C.惩罚
- D.迁移
-
下列( )属于程序性知识的学习。
- A.认识定义的符号
- B.熟练地运用定义
- C.叙述定义的含义
- D.背诵定义
-
教师反思的四种方法是( )提出的。
- A.布鲁纳
- B.布卢姆
- C.布鲁巴奇
- D.波斯纳
-
( )决定个体是否愿意完成某些行为,即决定行为的选择。
- A.能力
- B.道德
- C.态度
- D.情绪
-
心智活动的执行具有 ( )。
- A.外显性
- B.展开性
- C.内隐性
- D.客观性
-
生成性学习就是要求学生对所阅读或听讲的内容产生一个( )。
- A.新理解
- B.新认知
- C.类比或图像
- D.不同认知
-
25.专家型教师在制定课时计划时,能根据学生的( )来安排教学进度。
- A.已有的能力结构
- B.先前知识
- C.已有的学习习惯
- D.固有的学习方法
-
各种不同的武术动作的迁移属于( )。
- A.同化性迁移
- B.顺应性迁移
- C.重组性迁移
- D.特殊性迁移
-
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都是三角形的( )。
- A.反例
- B.变式
- C.概括
- D.抽象
-
在学校教育中起关键作用的是( )。
- A.学生
- B.教师
- C.教学内容
- D.教学方法
-
注重集体讨论的进程,经常监督人的行为有无越轨的领导属于( )。
- A.民主式
- B.专制式
- C.监督式
- D.参与式
-
教育心理学发展的成熟时期所对应的年代是( )。
- A.20世纪20至50年代
- B.20世纪80年代以后
- C.20世纪60至70年代末
- D.20世纪90年代初
-
气急败坏表现了( )情绪状态。
- A.表情
- B.激情
- C.心境
- D.应激
-
在教师的人格特征中,有两个重要特征对教学效果有显著的影响:一是教师的热心和同情心;二是教师( )。
- A.敬业精神
- B.渊博的知识
- C.富于激励和想象的倾向性
- D.高超的能力
-
在技能学习的最初阶段,( )对技能学习有非常明显的促进作用。
- A.知识
- B.能力
- C.练习
- D.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