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下半年江西省教师资格《中学教育心理学》标准全真试卷(4)
-
荣格将人的性格分成( )。
- A.独立型
- B.内向
- C.顺从型
- D.外向
-
在教育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 )
- A.重视早期性格习惯的培养
- B.充分发挥榜样的作用
- C.及时进行个别指导
- D.鼓励学生自我教育
-
根据下列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在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中,曾有人设计“拾柴火”的自然实验,实验对象是保育院的40个学生。实验是在冬天晚上进行的。实验者把湿柴放在附近的棚子里,而把干柴放在较远的山沟里,要求学生必须在晚上去拾柴生火取暖,自己则隐蔽在一旁观察孩们 的动静。冬天的黑夜是寒冷而可怕的,结果发现有的孩子是兴高采烈地到山沟里去了;有的则边走边发出怨言;有的不敢走远,只是到附近的棚子里去取湿柴。后来实验者对他们讲了有关勇敢者的故事,于是到山沟里取柴的人渐渐多了。经过几个月的教育和观察,发现有20个孩子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由此了解到孩子们的性格差异,有的勇敢主动,有的畏缩图方便;有的动摇,有的则是胆怯。而他们的性格是可以通过教育改变的。
该案例运用了教育心理学的什么研究方法?( )
- A.现场实验法
- B.调查法
- C.教育经验总结法
- D.个案法
-
教育心理学研究应遵循的原则有哪些?( )
- A.客观性原则
- B.教育性原则
- C.系统性原则
- D.实践性原则
-
对于小聪我们可以通过改善认知来缓解其心理压力,如运用ABC理论。ABC理论的提出人是( )。
- A.福勒
- B.艾里斯
- C.皮亚杰
- D.沃尔朴
-
评价的分类有很多种,在我国传统基础教育教学中,一般侧重( )。
- A.总结性评价
- B.形成性评价
- C.标准参照评价
- D.发展性评价
-
作为老师,如何帮助小聪克服其自卑心理?( )
- A.帮助小聪正确认识自己
- B.教会小聪正确看待客观现实
- C.发挥优势,扬长避短
- D.提高小聪的承挫力
-
根据下列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小聪现在是一名初中生,小学时成绩优秀,并在小学的升学考试中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重点中学。进入初中后,因学习不适应,渐渐地成绩下降到二十几名,考试给小聪的打击不小。从此,聪来学校时总把衣服的拉链拉得很高,将头藏进衣服里,不愿见人。
情绪属于( )。
- A.智力因素
- B.非智力因素
- C.认知过程
- D.个性心理特征
-
主观题具有良好的结构,对学生的反应限制较多。 ( )
- 正确
- 错误
-
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多样化。 ( )
- 正确
- 错误
-
埃里克森认为6~11岁儿童的发展任务是培养信任感。( )
- 正确
- 错误
-
教学研究的第一步是设计研究方案。 ( )
- 正确
- 错误
-
班级规模越大,学生的平均成绩便越差。( )
- 正确
- 错误
-
技能是一种本能行为。 ( )
- 正确
- 错误
-
态度结构的三种成分始终是一致的。
- 正确
- 错误
-
在操作条件反应作用中,强化物出现在反应之前,并引起反应。 ( )
- 正确
- 错误
-
加涅认为复述不仅能有利于保持信息以便进行编码,也能增加短时记忆的容量。 ( )
- 正确
- 错误
-
具有场独立性认知风格的学生喜欢结构严密的教学方式。 ( )
- 正确
- 错误
-
态度可以影响某些行为的出现,有什么态度就有什么行为。 ( )
- 正确
- 错误
-
将本身没有逻辑意义的材料人为地赋予某些意义,以便于记忆,也是一种形式的有意义学习。 ( )
- 正确
- 错误
-
柯尔伯格认为年龄与道德发展阶段成正比关系。( )
- 正确
- 错误
-
维纳认为,人们对自己行为结果的归因包括努力、能力、控制、运气四个方面。 ( )
- 正确
- 错误
-
根据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理论,强化分正强化和负强化,无论正强化还是负强 化,其作用都是改变同类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 ( )
- 正确
- 错误
-
根据概念的定义,泰山、月球等都是概念。 ( )
- 正确
- 错误
-
惩罚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措施,体罚作为一种惩罚措施也可适当运用。 ( )
- 正确
- 错误
-
阐述规则的时候,新教师往往是简单明了的。 ( )
- 正确
- 错误
-
教师进行说服教育时,只提出正面材料的情况有 ( )。
- A.对理解能力有限的低年级学生
- B.对理解能力较高的高年级学生
- C.学生没有相反的观点时
- D.学生原本就有相反的观点时
- E.说服的任务是解决当务之急时
-
教师在教授思维方法时,应遵循由外而内的方式,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学生不必要的盲目摸索。 ( )
- 正确
- 错误
-
学生对知识的内在加工过程包括( )。
- A.知识的获得
- B.知识应用
- C.知识巩固
- D.知识编码
- E.知识提取
-
构成动机的主要成分是( )。
- A.归因
- B.成就动机
- C.期待
- D.需要
- E.自我效能感
-
智力技能形成的标志是( )。
- A.智力技能的应用能够举一反三
- B.智力技能的进程压缩
- C.内部言语成为智力技能活动的工具
- D.智力技能的操作脱离了具体的支持物
- E.智力技能实践模式的动作结构在头脑中得到清晰的反映
-
马斯洛认为人的基本需要有( )。
- A.生理需要
- B.安全需要
- C.爱与归属的需要
- D.尊重需要
- E.自我实现的需要
-
根据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知识的学习可以分为( )。
- A.上位学习
- B.概念学习
- C.下位学习
- D.命题学习
- E.并列结合学习
-
非测验的评价技术有 ( )。
- A.案卷分析
- B.标准化成就测验
- C.观察
- D.情感评价
- E.自编测验
-
行为演练的基本方法有( )。
- A.森田疗法
- B.松弛训练
- C.果敢训练
- D.暴露疗法
- E.系统脱敏法
-
根据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理论,影响个体自我效能感的因素有( )。
- A.自身成败经验
- B.替代经验
- C.情绪唤醒
- D.言语暗示
- E.个体的品德
-
根据学习的内容分类可以把学习分为( )。
- A.意义学习
- B.行为规范的学习
- C.技能的学习
- D.知识的学习
- E.接受学习
-
教学韵社会环境包括 ( )。
- A.课堂纪律
- B.课堂气氛
- C.教学设施
- D.师生关系
- E.同学关系
-
加涅根据不同的学习结粜将学习分成不同的类型( )。
- A.智慧技能
- B.认知策略
- C.言语信息
- D.态度
- E.行为训练
-
学习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是( )。
- A.连续性与阶段性
- B.定向性与顺序性
- C.不平衡性
- D.独立性
- E.差异性
-
20世纪40年代,弗洛伊德的理论广为流传,有关 ( )问题也进人了教育心理学 领域。
- A.教学测量
- B.儿童的个性
- C.儿童的社会适应性
- D.教学评估
- E.生理卫生
-
在教师的人格特征中,有两个重要特征,对教学效果有显著影响,它们是( )。
- A.热心和同情心
- B.敬业精神
- C.渊博的知识
- D.高超的能力
- E.富于激励和想象的倾向性
-
根据巴甫洛夫的研究,条件反射中涉及的基本事项有( )。
- A.无条件刺激
- B.条件刺激
- C.无条件反应
- D.条件反应
- E.强化
-
一般说来,高创造性者的人格特征有( )。
- A.智商高
- B.不能容忍模糊与错误
- C.喜欢幻想
- D.有独立性
- E.有抱负
-
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有( )。
- A.相似性
- B.材料特性
- C.原有认知结构
- D.教学途径
- E.学习的心向与定势
-
行为主义是最早的学习理论,它为学校教学做出的主要贡献是( )。
- A.个别化教学
- B.非指导性教学
- C.交互教学
- D.行为矫正
- E.发现式教学
-
由于反映活动形式的不同,知识可以分为( )与程序性知识。
- A.陈述性知识
- B.实用性知识
- C.抽象性知识
- D.直观性知识
-
创造性思维具有( )的特征。
- A.独创性
- B.活动性
- C.敏感性
- D.定义性
- E.洞察性
-
吹拉弹唱属于( )技能。
- A.认知
- B.心智
- C.操作
- D.评价
-
关于学习动机的激发,美国心理学家耶克斯和多德森认为,最有利于学习效果提高的最佳动机激起水平是( )程度的。
- A.较高
- B.较低
- C.中等
- D.一般
-
面对几种可能解答的问题情境,某生倾向于深思熟虑,做出判断的错误较少,他的认知方式属于( )。
- A.沉思型
- B.冲动型
- C.辐合型
- D.发散型
-
要求学生分辨勇敢和鲁莽、谦让和退缩是刺激的( )。
- A.获得
- B.消退
- C.泛化
- D.分化
-
创造活动的源动力是( )。
- A.需要
- B.兴趣
- C.好奇心
- D.理想
-
为了研究一个儿童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发展,最适宜的研究方法是( )。
- A.相关研究法
- B.横断法
- C.纵向法
- D.实验法
-
现代认知结构迁移理论的提出者是( )。
- A.布鲁纳
- B.维纳
- C.加涅
- D.奥苏伯尔
-
专家型教师通常是用( )方法,慢慢地引入要讲的教学内容。
- A.开门见山式
- B.迂回曲折式
- C.导入式
- D.实验式
-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和其他科学研究都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 )。
- A.客观性原则
- B.主观性原则
- C.教育性原则
- D.自发性原则
-
下列不属于学习的组织策略的是( )。
- A.列提纲
- B.画线
- C.利用图形
- D.利用表格
-
通常在一门课程或教学活动结束后进行,是对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进行测定的评价是( )。
- A.形成性评价
- B.总结性评价
- C.正式评价
- D.非正式评价
-
学习动机有高尚与低级之分,其划分标准是学习动机的( )。
- A.作用
- B.社会意义
- C.动力来源
- D.个人的前途
-
( )对于观察连续性的行为,可能更有效。
- A.行为检查单
- B.轶事记录
- C.等级评价量表
- D.评分
-
学习者运用缩简和编歌诀的方法帮助记忆知识的学习策略属于( )。
- A.组织策略
- B.精细加工策略
- C.复述策略
- D.元认知策略
-
教师的领导风格对课堂管理( )。
- A.有直接影响
- B.有间接影响
- C.没有影响
- D.有一定影响
-
有人常常没有理由地一遍又一遍地做出某一种行为或某一系列行为,这属于( )。
- A.广泛性焦虑障碍
- B.强迫症
- C.创伤后应激症
- D.恐慌障碍
-
( )是指把握所学材料的意义。
- A.知识
- B.领会
- C..应用
- D.分析
-
通常人们认为美国人民主热情,英国人有绅士风度,法国人爱好浪漫等,这种现象被称为社会认知信息整合过程中的 ( )。
- A.近因效应
- B.社会刻板印象
- C.晕轮效应
- D.首因效应
-
学习策略是学习者制定的学习计划,由( )构成。
- A.意识和能力
- B.规则和技能
- C.经验和方法
- D.认知策略
-
能使我们对不同的情境做出不同的恰当反应,从而避免盲目行为的是( )。
- A.获得
- B.消退
- C.泛化
- D.分化
-
衡量人的品德的重要标志是( )。
- A.道德认识
- B.道德情感
- C.道德意志
- D.道德行为
-
( ) 是使教学有条不紊地进行的重要条件。
- A.教学计划
- B.教学大纲
- C.教材
- D.课程表
-
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是( )。
- A.冯特
- B.桑代克
- C.苛勒
- D.华生
-
根据迁移性质的不同,即迁移产生的影响效果的不同,可分为( )。
- A.正迁移与负迁移
- B.顺向迁移与逆向迁移
- C.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
- D.一般迁移与具体迁移
-
评价教学结果的最客观和可靠的标准是( )。
- A.教学目标
- B.教育目的
- C.教学计划
- D.教学策略
-
皮亚杰认为人类智慧的最高表现形式是( )。
- A.抽象思维
- B.概括思维
- C.形象思维
- D.逻辑思维
-
“社会适应量表”是由( )于1974年编制的。
- A.霍姆斯和雷赫
- B.莱威和辛普里
- C.马斯洛和罗杰斯
- D.瑞朱士和那威德
-
学与教的过程中传递的主要信息是( )。
- A.教学媒体
- B.教师
- C.教学内容
- D.教学方法
-
最早的有关学习迁移的一种代表性理论是 ( )。
- A.形式训练说
- B.共同要素说
- C.经验类化说
- D.关系转换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