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教师资格《中学教育心理学》模拟试卷(5)
-
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包括( )。
- A.教学事项
- B.教学方法
- C.教学情景
- D.教学媒体
- E.教学目的
-
根据研究结果,专家型教师和新教师在哪些方面存在差异?( )
- A.课前计划
- B.课堂教学过程
- C.课后评价
- D.课后检查
- E.课前组织
-
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基本规律包括( )。
- A.操作性行为
- B.条件刺激
- C.获得与消退
- D.刺激泛化与分化
- E.无条件刺激
-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
- A.教的心理活动
- B.学的心理活动
- C.教与学的互动机制
- D.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
- E.教师的心理发展特点
-
布鲁纳认为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有( )。
- A.动机原则
- B.程序原则
- C.因材施教原则
- D.强化原则
- E.结构原则
-
学习与教学的过程包括( )。
- A.反馈过程
- B.学习过程
- C.教学过程
- D.评价/反思过程
- E.相互作用过程
-
抑郁症的表现是( )。
- A.情绪消极
- B.消极的认识倾向
- C.动机缺失、被动
- D.躯体上疲劳、失眠
- E.生活的压力
-
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有( )。
- A.家庭教养模式
- B.学校教育
- C.同辈群体
- D.隔辈群体
- E.遗传
-
知识直观的类型包括( )。
- A.实物直观
- B.模象直观
- C.言语直观
- D.形象直观
- E.表象直观
-
在进行心理辅导时,辅导教师与受辅导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的特点有( )。
- A.积极关注
- B.询问
- C.尊重
- D.真诚
- E.同感
-
结合教学实际,论述教师指导学生完成课堂作业时应注意的事项。
-
简述态度的实质。
-
简述激发学习动机的方法。
-
简述桑代克主张的学习应遵循的三条重要学习原则。
-
简述遗忘的原因。
-
简述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
-
学习动机
-
影响课堂气氛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
知识
-
自我意识
-
最近发展区
-
学习准备
-
焦虑症是一种以与__________不相适应的焦虑反应为特征的神经症。
-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这一因素对学与教的影响主要是通过_________和_________来体现的。
-
大多数心理学家都认为,任何问题都含有给定的条件、_________和_________三个基本成分。
-
强化有_________与_________之分。
-
_________也是概念同化过程,是课堂学习的主要形式。
-
创造性的基本特征有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
评价/反思过程包括在教学之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_________,在教学过程中对_________教学的_________以及在教学之后的检验和反思。
-
教学目标是预期学生通过教学活动获得的__________。
-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境中_________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
测验项目对所测量属性或品质的区分程度和鉴别能力,称为_________。
-
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 )。
- A.教学方法
- B.教师
- C.学生
- D.学习过程
-
态度的核心成分是( )。
- A.行为成分
- B.认知成分
- C.情感成分
- D.理智成分
-
孩子哭闹着要买玩具,母亲对其不予理睬,这是( )。
- A.正强化
- B.负强化
- C.惩罚
- D.消退
-
人和动物一旦学会对某一特定的条件刺激作出条件反应以后,其他与该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也能诱发其条件反应,称为( )。
- A.刺激分化
- B.消退
- C.刺激泛化
- D.获得
-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这种现象指( )。
- A.消退
- B.刺激比较
- C.刺激泛化
- D.刺激分化
-
在发现教学中,教师的角色是学生学习的( )。
- A.促进者和引导者
- B.领导者和参谋
- C.管理者
- D.示范者
-
学生学习直角三角形,这种学习属于( )。
- A.词汇学习
- B.符号学习
- C.概念学习
- D.命题学习
-
倾向于选择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难任务的是( )。
- A.避免失败者
- B.力求成功者
- C.自我实现者
- D.追求荣誉者
-
学习的主体因素指( )。
- A.学生
- B.教师
- C.教学手段
- D.教学环境
-
根据强化的性质和目的可以分成( )。
- A.自然强化物和人为的近似强化物
- B.积极强化和消极强化
- C.正强化和负强化
- D.强化和惩罚
-
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理论认为,通常要求成功地完成以下多少百分比的教学评价项目,才能进入新单元的学习?( )
- A.50%~60%
- B.60%~70%
- C.70%~80%
- D.80%~90%
-
在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时,常使用的“强化法”属于( )。
- A.行为改变法
- B.认知改变法
- C.精神分析法
- D.运动改变法
-
个体由自己的学业成就而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声望的需要是( )。
- A.认知内驱力
- B.附属内驱力
- C.欲望内驱力
- D.自我提高内驱力
-
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6~11岁儿童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 )。
- A.自主感对羞耻感
- B.主动感对内疚感
- C.勤奋感对自卑感
- D.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
提出观察学习概念的心理学家是( )。
- A.班杜拉
- B.斯金纳
- C.华生
- D.皮亚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