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答

2013年陕西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考前预测试卷(三)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结合教学实例,试述如何运用指导教学模式训练学生的学习策略。

  2. 简述如何促进迁移教学。

  3. 试述班级群体动力的表现及利用。

  4. 在观察法的使用过程中,常用的观察结果的记录方式有哪几种?

  5. 简述斯金纳关于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基本规律。

  6. 简述问题解决过程的四个阶段。

  7. 什么是态度?态度的实质是什么?

  8. 心理辅导的一般目标归纳为两个方面,一是学会调适,二是_________。

  9. 心理发展有________、定向性与顺序性、________。

  10.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它的发展时期位于20世纪20年代到__________年代末。

  11. 陈述性知识主要是以命题网络或__________来表征的。

  12. 给定信息和要达到的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克服的刺激情境是__________。

  13. 感知规律包括强度律、差异律、活动律和_________律。

  14. 在课堂内的师生交往类型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多向交往类型。

  15. 维果斯基提出了__________的思想,认为教学必须要考虑儿童已达到的水平,并要走在儿童发展的前面。

  16. 创造性有两种表现形式,分别是发明和__________ 。

  17. 一般认为,操作技能的形成可以分为操作__________、操作模仿、操作整合与操作熟练四个阶段。

  18. 通过集体讨论。使思维相互撞击,进出火花,达到集思广益的效果,属于(  )

    • A. 头脑风暴法
    • B. 发散思维训练
    • C. 自我设计训练
    • D. 推测与假设训练
  19. 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提出假设,然后验证假设作出结论,这一教学策略是(  )

    • A. 发现学习
    • B. 情境教学
    • C. 合作学习
    • D. 指导教学
  20. 经验类化说强调以下哪种因素在学习迁移中的作用? (  )

    • A. 心理官能的发展
    • B. 两种任务的共同要素
    • C. 概括化的原理
    • D. 对各要素间整体关系的理解
  21. 心理学家研究认为,个体品德的核心成分是(  )

    • A. 道德认识
    • B. 道德情感
    • C. 道德意志
    • D. 道德行为
  22. 面对问题情境。不墨守陈规,随机应变,触类旁通的是(  )

    • A. 流畅性
    • B. 求异性
    • C. 独创性
    • D. 变通性
  23. 教师在教学过程结束后,对自己工作的总结、交流讨论是(  )

    • A. 微格教学
    • B. 反思教学经验
    • C. 教学评价
    • D. 工作总结
  24. 对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目标的主观估计被称为(  )

    • A. 学习动机
    • B. 学习目标
    • C. 学习期待
    • D. 学习诱因
  25. 属于自我实现需要的是(  )

    • A. 安全需要
    • B. 尊重需要
    • C. 归属需要
    • D. 认知需要
  26. 把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分为知识、领会、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等六个层次的教育心理学家是(  )

    • A. 布鲁纳
    • B. 布卢姆
    • C. 加涅
    • D. 奥苏伯尔
  27. 计算机辅助教学属于下列教学策略中的(  )

    • A. 个别化教学
    • B. 情境教学
    • C. 发现教学
    • D. 指导教学
  28. 在所要学习的新材料呈现之前提供一种引导性材料,它在新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 观念之间起认知桥梁的作用,这种教学策略是(  )

    • A. 先行组织者
    • B. 认知结构
    • C. 比较性组织者
    • D. 固定点
  29. 皮亚杰认为:在10岁以前,儿童对道德行为的判断主要是依据他人设定的外在标准,称为(  )

    • A. 认知道德
    • B. 他律道德
    • C. 权威道德
    • D. 自律道德
  30. 动作技能熟练后,什么控制增强(  )

    • A. 听觉控制
    • B. 视觉控制
    • C. 动觉控制
    • D. 味觉控制
  31. 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是( )

    • A. 自我意识
    • B. 认识过程
    • C. 道德判断
    • D. 自我效能感
  32. 对教育心理学的创建做出突出贡献的人是(  )

    • A. 冯特
    • B. 詹姆斯
    • C. 桑代克
    • D. 杜威
  33. 将各种信息聚合起来,得出一个正确答案或最好的解决方案是(  )

    • A. 发散思维
    • B. 聚合思维
    • C. 概括思维
    • D. 间接思维
  34. 青年初期的学生智力接近成熟,抽象逻辑思维已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 开始出现(  )

    • A. 形象思维
    • B. 动作思维
    • C. 辩证思维
    • D. 直觉思维
  35. 公交车上的乘客、电影院里的观众属于(  )

    • A. 松散群体
    • B. 联合群体
    • C. 集体
    • D. 正式群体
  36. 在试误学习的过程中,任何刺激与反应的联结,一经运用,其联结的力量逐渐增大;而如果不运用。则联结的力量会逐渐减少,这是试误学习的(  )

    • A. 效果律
    • B. 练习律
    • C. 准备律
    • D. 强化律
  37. 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  )

    • A. 学生的学习
    • B. 教师的教学
    • C. 学与教
    • D. 教育与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