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江西省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考前冲刺试卷(1)
-
案例中,韩老师在教育过程中主要运用了哪些德育方法?( ) [不定项选择题]
查看材料- A.表扬奖励法
- B.锻炼法
- C.说服法
- D.榜样法
-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开学不久,韩老师发现李华同学有许多毛病。韩老师心想,像李华这样的同学缺少的不是批评而是肯定和鼓励。一次,韩老师找他谈话说:“你有缺点,但你也有不少优点,可能你自已还没有发现。这样吧,我限你在两天内找到自己的一些长处,不然我可要批评你了。”第三天,李华很不好意思地找到韩老师,满脸通红地说:“我心肠好,力气大,毕业后想当兵。”韩老师听了说:“这就是了不起的长处。心肠好,乐于助人,到哪里都需要这种人。你力气大,想当兵,保家卫国,是很光荣的事,你的理想很实在。不过当兵同样需要科学文化知识,需要有真才实学。”听了老师的话,李华高兴极了,脸上露出了微笑。
案例中,韩老师在教育过程中主要运用了哪些德育原则?( )
查看材料
- A.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 B.导向性原则
- C.疏导原则
- D.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
-
根据材料,下列哪选项是合理的?( ) [不定项选择题]
查看材料- A.当代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日益多样化
- B.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学习意识不断增强
- C.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 D.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意识
-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课堂上老师在介绍木星时,按照教材指出它有13颗卫星,突然,有个学生否定了老师的说法:“不,应该是15颗。”另一个学生马上补充:“不,它有16颗。”老师亲切的问第一个学生:“你怎么知道是15颗?”学生答:“我在一本科普读物上看到的。”老师接着又问第二个学生,他回答:“最近一本杂志上说是16颗。”这位老师乐了,高兴地说:“你们真了不起!课本上有些知识确实陈旧过时了,老师也落后了。木星的卫星究竟有多少颗,课后我们再研究核实,好吗?”
你赞同这位老师的教学方法吗?( ) [单选题]
查看材料- A.赞同
- B.不赞同
-
当个人对行为成功可能性大小的主观估计减少时,成功的诱因值也会减小。 ( )
- 正确
- 错误
-
情境教学是指在应用知识的具体情境中进行知识教学的教学策略。( )
- 正确
- 错误
-
对于情感以及道德行为表现的评价常常采用测验性的评价手段,如案卷分析、观察、问卷量表以及谈话等。 ( )
- 正确
- 错误
-
个人可能为了避免他人的非议或排斥,避免受孤立,因而发生从众观象。( )
- 正确
- 错误
-
20世纪20年代后,西方教育心理学主要吸取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大大扩充了自己的内容。( )
- 正确
- 错误
-
言语直观是在形象化的语言作用下,通过学生对语言的物质形式的感知及对语义的理解而进行的一种直观形式。( )
- 正确
- 错误
-
同辈群体不能成为儿童学习社会行为的强化物。( )
- 正确
- 错误
-
心理的发展总是具有一定的方向和先后顺序。( )
- 正确
- 错误
-
阿特金森的研究表明,力求成功者倾向于选择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难的任务。( )
- 正确
- 错误
-
尽管各种不同的研究及其相关测验分别强调创造性的不同特征,但目前较公认的是以发散思维的基本特征来代表创造性。( )
- 正确
- 错误
-
启发式教学是学生们以主动合作学习的方式代替教师主导教学的教学策略。( )
- 正确
- 错误
-
观察者因看到榜样受到强化而如同自己也受到强化一样,这称之为替代强化。 ( )
- 正确
- 错误
-
根据教师的需要和不同时期所关注的焦点问题,教师的成长经历可以划分为关注生存和关注学生两个阶段。 ( )
- 正确
- 错误
-
学习活动的过程是个体经验的获得过程。( )
- 正确
- 错误
-
学习过程中常用的精细加工策略有( )。
- A.利用背景知识、联系实际
- B.记忆术
- C.做笔记
- D.提问
- E.生成性学习
-
学习策略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描述?( )
- A.学习策略是学习方法或技能
- B.学习策略是学习的调节和控制技能
- C.学习策略是内隐的学习规则系统
- D.学习策略是学习方法和学习的调节控制的统一体
- E.学习策略是元认知
-
学习动机越强,学习效率越高。 ( )
- 正确
- 错误
-
当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包括( )。
- A.知识观
- B.学习观
- C.学生观
- D.教师观
-
自编测验的常见错误是( )。
- A.教师过于相信自己的主观判断而忽视测验的信度和效度指标
- B.教师对测验准备不够充分
- C.测验太简单,题量小
- D.教师不关心学生知识水平而使题过复杂或过简单
- E.教师对测验的项目分类比例不一致
-
下列技能属于心智技能的是( )。
- A.运动技能
- B.阅读技能
- C.运算技能
- D.记忆技能
-
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基本规律有( )。
- A.强化
- B.逃避条件作用与回避条件作用
- C.消退
- D.惩罚
- E.分化与泛化
-
根据控制、成熟的要求儿童与父母的交往、父母的教养水平等四个指标,将父母的教养行为分为( )。
- A.专制型
- B.开放型
- C.说服型
- D.放纵型
- E.民主型
-
以下各项属于人格测验的是( )。
- A.创造力测验
- B.兴趣测验
- C.成就动机测验
- D.态度量表
-
专家具有哪些特征?( )
- A.专家比新手更能有效地组织信息
- B.专家记忆容量较大,因而提取信息的速度更快
- C.专家善于应用直接推理的方式解决问题
- D.专家花更多的时间来进行问题的表征,在更深的层面上表征问题
- E.专家有更强的认知与自我监控能力
-
某小学生喜欢结构化的学习任务,偏爱人文社会科学知识,难以从复杂图形中找出镶嵌于其中的简单图形。根据威特金的理论,该学生的认知方式属于( )。
- A.场独立型
- B.场依存型
- C.冲动型
- D.深思型
-
动机的功能有( )。
- A.激活功能
- B.调整功能
- C.持续功能
- D.强化功能
- E.指向功能
-
某一测验在多次施测后所得的分数的稳定、一致程度称为( )。
- A.信度
- B.效度
- C.难度
- D.区分度
-
由于看到鸟的飞翔而发明了飞机,这类创造活动的主要心理影响机制是( )。
- A.原型启发
- B.负向迁移
- C.功能固着
- D.定势影响
-
汉语拼音的学习干扰了英语音标的学习。根据迁移的性质,这种迁移属于( )。
- A.正迁移
- B.负迁移
- C.垂直迁移
- D.水平迁移
-
教育心理学可以帮助教师根据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为智力超常或有特殊才能的儿童提供更为充实、更有利于其潜能充分发展的环境和教学内容,这说明教育心理学具有( )作用。
- A.准确了解问题
- B.提供理论指导
- C.预测并干预学生
- D.结合教学进行研究
-
因怀疑自己解题而重新审题,因阅读遇到障碍而反复阅读。这种学习策略属于( )。
- A.精细加工策略
- B.复述策略
- C.组织策略
- D.元认知策略
-
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学生表现出来的对稳定、可预测环境的需要,属于( )。
- A.生理需要
- B.安全需要
- C.归属需要
- D.自尊需要
-
根据成就动机理论,力求成功者最可能选择的任务的成功概率为( )。
- A.25%
- B.50%
- C.75%
- D.100%
-
读文章标题,去猜测文中具体内容属于( )。
- A.头脑风暴训练
- B.自我设计训练
- C.推测与假设训练
- D.发散思维训练
-
某生的智力年龄为10岁,实际年龄为8岁。按照斯坦福一比纳量表的智商计算公式,该生的智商为( )。
- A.80
- B.100
- C.125
- D.81
-
在苏联,被称为“教育心理学之父”的心理学家是( )。
- A.卡普杰列夫
- B.桑代克
- C.乌申斯基
- D.维果茨基
-
一位学生这样来管理自己的学习,“如果我能在40分钟内完成好学习任务,那么就出去和朋友玩。”这里他所运用的是( )。
- A.外部强化
- B.替代强化
- C.自我强化
- D.负强化
-
抑郁症的主要特征是持久的( )。
- A.焦虑
- B.紧张
- C.情绪低落
- D.注意障碍
-
下列选项中属于陈述性知识的是( )。
- A.学习的定义
- B.产品的使用说明
- C.汽车驾驶方法
- D.问题解答思考过程
-
教师在开始讲授“雷达的工作原理”时,先让学生讨论了对“回声”的了解,接着他将雷达的工作原理与类似的回声联系起来。他使用了下列哪种技术?( )
- A.程序教学
- B.先行组织者
- C.标记
- D.提示策略
-
恐怖症是对特定的无实在危害的事物与场景的( )。
- A.严重惧怕
- B.焦虑
- C.非理性惧怕
- D.持久性地惧怕
-
用可观察和可测量的行为术语陈述的教学目标是( )。
- A.动作技能目标
- B.行为目标
- C.认知目标
- D.认知与行为相结合的目标
-
掌握学习是由( )提出的。
- A.布鲁纳
- B.斯金纳
- C.布卢姆
- D.艾里斯
-
官能训练注重训练的( )而不注重内容。
- A.技能
- B.形式
- C.方法
- D.技巧
-
把握问题的性质和关键信息,摒弃无关因素,并在头脑中形成有关问题的初始状态、目标状态和操作过程,即形成问题表征的过程。这一过程被称为( )。
- A.发现问题
- B.理解问题
- C.提出假设
- D.检验假设
-
智商的计算公式是( )。
- A.智商IQ=心理年龄(MA)/实足年龄(CA)+100
- B.智商IQ=心理年龄(MA)/实足年龄(CA)×100
- C.智商IQ=心理年龄(MA)/实足年龄(CA)×100%
- D.智商IQ=心理年龄(MA)/实足年龄(CA)-100
-
要求学生尽可能多地列举由“大地”一词所想到的事物,是为训练学生的( )。
- A.发散思维
- B.推测与假设
- C.好奇心
- D.独立性
-
学习源于对学习内容或结果的兴趣而发的学习动机,属于( )。
- A.内部动机
- B.外部动机
- C.间接的动机
- D.近景性动机
-
人的学习主要通过( )。
- A.视觉
- B.听觉
- C.嗅觉
- D.触觉
-
群体发展的最高阶段是( )。
- A.正式群体
- B.联合群体
- C.松散集体
- D.集体
-
高中阶段学生关于“元素周期表”的学习,深化了他们对初中阶段“元素化合物”等知识的理解,这种迁移属于( )。
- A.顺向正迁移
- B.顺向负迁移
- C.逆向负迁移
- D.逆向正迁移
-
( )是使教材有效地发挥功效的最直接的环节。
- A.练习册
- B.课程标准
- C.教学程序
- D.教学内容
-
与教师评分的相对标准对应的评价方式是( )。
- A.标准参照评价
- B.常模参照评价
- C.诊断性评价
- D.形成性评价
-
程序性知识的基本单元是( )。
- A.组块
- B.图式
- C.知识网络
- D.产生式
-
研究表明,学习的熟练程度达到( )%,记忆效果最好。
- A.100
- B.150
- C.200
- D.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