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答

2014年江西省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考前预测试卷(2)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该老师的做法,体现了新课改的(  )。[不定项选择题]

    查看材料

    • A.关注学生全面发展
    • B.关注学生创新
    • C.把学生看做自主的学习者
    • D.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
  2.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有一位学生在课堂上总是默默无言,老师为他写到:“在老师的眼里,你是一个聪明文静的孩子,每一次作业,你总是那么认真,每一节课上,你是那么专心,什么时候,能让老师听到你甜美的声音。”亲切的语言像漫漫春风,不仅让老师和学生之间不可逾越的鸿沟消失了,而且把学生的兴趣吸引到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良好的心理体验之中。

    该老师的做法有何成功之处?(  ) [不定项选择题]

    查看材料

    • A.尊重和鼓励学生
    • B.及时发现学生的优点和闪光之处
    • C.充分发挥质性评价的作用
    • D.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 这种分类方法是根据(  )。[单选题]

    查看材料

    • A.根据信息加工所依据的信息
    • B.根据反应的时间和精确性
    • C.根据思维的方向
    • D.根据创新性
  4.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学生A和学生B是班里学习成绩最好的两个学生。但是,他俩的个性完全不同。比如,老师还没有读完题目的时候,学生A就迫不及待地举手要回答,但是往往会答错。学生B则安静地坐在那里,只有老师点名提问的时候才会回答,有时候站立起后也迟迟不作答,但往往能作出正确答案。

    你认为学生A的认知风格是(  )。[单选题]

    查看材料

    • A.冲动型
    • B.沉思型
    • C.场独立型
    • D.场依存型
  5. 教师的教学策略主要有两种,一是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策略,二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策略。(  )

    • 正确
    • 错误
  6. 学生B的认知风格是(  )。[单选题]

    查看材料

    • A.冲动型
    • B.沉思型
    • C.场独立型
    • D.场依存型
  7. 最早研究群体动力的心理学家是布卢姆。 (  )

    • 正确
    • 错误
  8. 在皮亚杰看来,学习从属于发展,从属于主体的特殊认知水平。(  )

    • 正确
    • 错误
  9. 练习中的反馈主要来自于内部反馈和外部反馈两方面。(  )

    • 正确
    • 错误
  10. 依从是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他人相接近。(  )

    • 正确
    • 错误
  11. 干扰说认为,前摄抑制是后面学习的材料对保持或回忆前面学习材料的干扰。(  )

    • 正确
    • 错误
  12. 习惯与技能不同。 (  )

    • 正确
    • 错误
  13. 一般而言,创造性与个性之间具有互为因果的关系。 (  )

    • 正确
    • 错误
  14. 在通常情况下,课堂气氛可能分为积极的、消极的和对抗的三种类型。 (  )

    • 正确
    • 错误
  15. 群体凝聚力是指群体对每一个成员的吸引力,所以群体凝聚力对课堂管理功能的实现没有影响。 (  )

    • 正确
    • 错误
  16. 人类的学习与学生的学习是一样的。(  )

    • 正确
    • 错误
  17. 心理学家把问题行为分为三类:认知性问题行为,性格性问题行为,情绪上、社会上的不成熟行为。(  )

    • 正确
    • 错误
  18. 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是由杨贤江于1924年编写的。(  )

    • 正确
    • 错误
  19. 远景的间接性动机是与学习的社会意义和个人的前途相联系的。(  )

    • 正确
    • 错误
  20. 民主型教养方式有利于孩子创造性的培养。(  )

    • 正确
    • 错误
  21. 行为演练的基本方法有(  )。

    • A.自我控制法
    • B.全身松弛训练
    • C.系统脱敏法
    • D.肯定性训练
  22. 创造性思维表现为思维的(  )。

    • A.独创性
    • B.发散性
    • C.灵活性
    • D.突发性
    • E.活跃性
  23. 进行专门训练的关键程序有(  )。

    • A.每天进行回顾
    • B.有意义地呈现新材料
    • C.有效地指导课堂作业
    • D.布置家庭作业
    • E.每周、每月都进行回顾
  24. 依据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可将知识学习分为(  )。

    • A.上位学习
    • B.下位学习
    • C.概念学习
    • D.并列结合学习
  25. 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有(  )。

    • A.个体的性格特征
    • B.定势与功能固着
    • C.问题特征
    • D.已有的知识与经验
  26. 示范法由于范例的不同有(  )。

    • A.辅导教师的示范
    • B.角色的示范
    • C.他人提供的示范
    • D.电视、录像的示范
    • E.有关读物的示范
  27.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实践中各种心理与行为规律的科学
    • B.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教育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 C.教育心理学的核心研究内容是教师
    • D.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学、教以及学与教之间的相互作用
  28. 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有(  )。

    • A.家庭教养模式
    • B.学校教育
    • C.同辈群体
    • D.身体素质
  29. 一般认为态度与品德的形成过程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

    • A.同化
    • B.依从
    • C.认同
    • D.内化
  30. 根据迁移过程中所需要的内在心理机制的不同,可将迁移划分为(  )。

    • A.具体迁移
    • B.同化性迁移
    • C.顺应性迁移
    • D.重组性迁移
  31. 小明为了得到老师和家长的赞许或认可而认真学习,他的学习动机表现为(  )。

    • A.认知内驱力
    • B.附属内驱力
    • C.自我提高内驱力
    • D.求知欲
  32. 一个测验能够测量出所要测量的内容的程度称为(  )。

    • A.信度
    • B.效度
    • C.难度
    • D.区分度
  33. 下列现象中属于学习的是(  )。

    • A.杯弓蛇影
    • B.蜜蜂采蜜
    • C.望梅止渴
    • D.近墨者黑
  34. 元认知的实质是人对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和(  )。

    • A.自我控制
    • B.自我认知
    • C.自我体验
    • D.自我学习
  35. 教师威信实质上反映了一种良好的(  )。

    • A.教师权威
    • B.教师感召力
    • C.师生关系
    • D.教师能力
  36. 测量首先要根据某种标准和一定的程序将学生的学习行为与结果确定为(  )。

    • A.一种量值
    • B.一种题型
    • C.某种题型
    • D.多种题型
  37. 对有关历史事件的领会,不能缺少(  )。

    • A.言语直观
    • B.形象直观
    • C.感知直观
    • D.表象直观
  38. 根据遗忘的干扰说,当学生学习一系列的词汇后立即对其测验,测验结果通常会出现(  )。

    • A.只有开头几个词汇记忆较好
    • B.所有词汇都没记住
    • C.开头和最后几个词汇记忆较好,中间的词汇容易遗忘
    • D.只有最后几个词汇被记住
  39. 某人在读一首短诗,10遍刚好就能成诵。但他在能背诵之后再读5遍,这种刚好成诵以后的附加学习,被称为(  )。

    • A.分散复习
    • B.集中复习
    • C.过度学习
    • D.组块化编码
  40. 掌握学习理论认为,学生能力上的差异并不能决定他们能否成功掌握教学内容,而是在于他们(  )。

    • A.学习积极性
    • B.学习自觉性
    • C.要花多少时间
    • D.智力水平
  41. 乘坐校车时,系好安全带就可以中止刺耳的提示噪音,这种强化属于(  )。

    • A.负强化
    • B.正强化
    • C.替代强化
    • D.自我强化
  42. 认知结构迁移理论的提出者是(  )。

    • A.桑代克
    • B.贾德
    • C.奥苏伯尔
    • D.布鲁纳
  43. 班级的大小是影响课堂管理的一个(  )。

    • A.可用因素
    • B.微弱因素
    • C.重要因素
    • D.利弊兼有的因素
  44. “警示”教育所产生的强化作用属于(  )。

    • A.外部强化
    • B.自我强化
    • C.替代强化
    • D.积极强化
  45. 人类的智力分布基本上呈(  )。

    • A.倒U型曲线
    • B.偏态分布形式
    • C.U型曲线
    • D.正态分布形式
  46. 小王总是怀疑自己家的门没有上锁,因此常常要反复检查,它的这种行为属于(  )。

    • A.焦虑
    • B.强迫行为
    • C.强迫观念
    • D.强迫恐惧
  47.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情境中(  )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 A.德育与智育
    • B.知识与技能
    • C.动机与迁移
    • D.学习与教学
  48. 研究“如何提高学生的能力水平”,这类问题主要属于(  )。

    • A.结构良好问题
    • B.结构不良问题
    • C.界定清晰问题
    • D.非现实问题
  49. 班主任采取通过全班同学讨论协商建立行为准则并约束行为的方式来实现课堂管理。这种管理利用的是(  )。

    • A.群体凝聚力
    • B.群体规范
    • C.课堂气氛
    • D.从众
  50. 在解决问题时,强调速度而非精度的认知风格是(  )。

    • A.冲动型
    • B.反思型
    • C.场依存型
    • D.场独立型
  51. 某学生在学习“gas一煤气”这一单词时加入中介词,将其加工成“gas一该死一煤气”。该学生所使用的策略是(  )。

    • A.精细加工策略
    • B.组织策略
    • C.复述策略
    • D.计划组织策略
  52. 请问下列哪项动机属于社会性动机?(  )

    • A.繁衍后代
    • B.获取食物
    • C.逃避危险
    • D.参加交往
  53. 历史试卷中有一道题是“请回答辛亥革命发生于哪一年?”这是一个(  )。

    • A.常规性问题
    • B.结构不良问题
    • C.有结构问题
    • D.创造性问题
  54. 学会写“石”字后,有助于学习写“磊”字。这种把具体、特殊的经验应用到有限情境中的迁移,称为( )。

    • A.水平迁移
    • B.垂直迁移
    • C.一般迁移
    • D.特殊迁移
  55. 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是(  )。

    • A.1—2岁
    • B.3—4岁
    • C.5—6岁
    • D.7—8岁
  56. 要求学生尽可能多地列举红砖的用途,是为了训练学生的(  )。

    • A.发散思维
    • B.辐合思维
    • C.经验思维
    • D.理论思维
  57. 学习是学生通过尝试一错误,使某情境和某行为之间形成稳定的联系。该学习理论观点的提出者是(  )。

    • A.巴甫洛夫
    • B.桑代克
    • C.布鲁纳
    • D.加涅
  58. 学生渴望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希望自己越来越成为所希望的人物,完成与自己能力相称的一切活动。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这属于(  )。

    • A.自我实现的需要
    • B.尊重的需要
    • C.求知的需要
    • D.审美的需要
  59. (  )不属于智力群体差异的表现。

    • A.性别差异
    • B.年龄差异
    • C.种族差异
    • D.水平差异
  60. 某学生过分害怕猫,教师先让他看猫的照片、谈论猫,再让他看关在笼中的猫、接近猫,最后让他摸猫、抱猫,消除他对猫的恐惧反应。这种行为矫正技术就是(  )。

    • A.放松疗法
    • B.系统脱敏疗法
    • C.厌恶疗法
    • D.满灌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