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答

2015年湖北省教师资格认定考试《中学心理学》模拟试卷(一)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郑费是××小学四年级学生,学习成绩中等偏下,一提考试就没精神,遇到考试时晚上睡不着,头痛,还伴随着发烧.请分析该同学的症状属于何种不良情绪,并指出调节的方法.

  2. 简述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

  3. 如何提高教师教学效能感.

  4. 简述奥苏伯尔成就动机的三种内驱力.

  5. 简述培养创造力的途径和方法.

  6. 自我效能感

  7. 替代强化

  8. 简述思维的过程.

  9. 学习风格

  10. 最近发展区

  11. 有意注意

  12. 心理学家通常根据测验方式将人格测验分为()和投射式测验.

    • A.陈述性测验
    • B.自陈式测验
    • C.罗夏墨迹测验
    • D.主题统觉测验
  13. 中学生将爱情的动机转向以求知、体育活动、音乐美术等形式抒发感情,使原有的动机冲突得以宣泄,这是()的表现.

    • A.理智的压抑
    • B.幽默
    • C.合理的宣泄
    • D.升华
  14. 个体动作发展的规律,遵循自上而下、由躯体中心向外围、从大肌肉动作到精细动作的发展规律,这种规律现象说明心理发展具有().

    • A.不平衡性
    • B.顺序性和阶段性
    • C.方向性和不可逆性
    • D.连续性和稳定性
  15. 以前经常遇到的压力和逆境,会使个体在今后面临类似消极经历时产生更为脆弱的感受,这种现象是( ).

    • A.敏化效应
    • B.钢化效应
    • C.习惯化
    • D.去习惯化
  16. ()是指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师生的相互作用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一种综合的群体心理状态.

    • A.课堂心理气氛
    • B.课堂心理环境
    • C.课堂气氛
    • D.教学环境
  17. 根据教学监控的对象,教学监控能力可分为自我指向型和()两类.

    • A.操作指向型
    • B.一般型
    • C.特殊型
    • D.任务指向型
  18. 奥尔波特将人格特质区分为()和个人特质.

    • A.次要特质
    • B.共同特质
    • C.中心特质
    • D.首要特质
  19. 操作条件反射学说的提出者是().

    • A.华生
    • B.斯金纳
    • C.加涅
    • D.巴甫洛夫
  20. ()是指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能力的主观判断.

    • A.自我调节能力
    • B.自我效能感
    • C.教学效能感
    • D.教学监控能力
  21. 苛勒认为学习的过程就是().

    • A.顿悟过程
    • B.强化过程
    • C.试误过程
    • D.同化过程
  22. 根据奥苏伯尔对学习方式的分类,学生独立地通过自己的探索寻找,从而获得问题的答案,这种学习方式是().

    • A.机械学习
    • B.意义学习
    • C.发现学习
    • D.接受学习
  23. 心理学通过实验研究,认为()对学习或工作有一定的益处.

    • A.过度焦虑
    • B.适度焦虑
    • C.低焦虑
    • D.无焦虑
  24. 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某个议题,在集体中或学习小组中,相互交流个人的观点、相互启发、相互学习的教学方法是().

    • A.讲授法
    • B.提问法
    • C.讨论法
    • D.发现法
  25. 斯腾伯格提出人的智力是由成分智力、()和经验智力这三部分控制.

    • A.人际智力
    • B.成功智力
    • C.背景智力
    • D.自知智力
  26. 在没有外界控制的条件下,个体有意无意地仿效他人行为举止而引起与之相同或相似的行为是().

    • A.模仿
    • B.暗示
    • C.从众
    • D.合作
  27. 手段一目的分析属于问题解决策略的().

    • A.计划式策略
    • B.规则式策略
    • C.启发式策略
    • D.算法式策略
  28. 成就动机由力求成功的动机和避免失败的动机组成,这是()的理论.

    • A.罗杰斯
    • B.班杜拉
    • C.奥苏伯尔
    • D.阿特金森
  29. 精神分析的代表人物是().

    • A.华生
    • B.斯金纳
    • C.弗洛伊德
    • D.马斯洛
  30. 需要层次理论中的最高层需要是().

    • A.生理需要
    • B.自我实现
    • C.爱和归属
    • D.安全需要
  31. 心理学之父是().

    • A.华生
    • B.弗洛伊德
    • C.斯金纳
    • D.冯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