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答

2013下半年江西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心理学》标准全真试卷(2)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依据案例,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 A.教师、家长和社会人员都应为学生的道德教育树立好榜样 
    • B.德育离不开学校、家庭和社会三者结合 
    • C.环境对人的道德品格的形成起决定性作用 
    • D.既然是在校学生,学生德育主要就是学校的责任 
  2. 案例说明了,影响人格形成的因素有哪些?( ) 

    • A.环境 
    • B.学校教育 
    • C.家庭教育 
    • D.遗传 
  3. 若该儿童是通过暴力电视节目学会攻击性行为的,这符合( )的观点。 

    • A.联结试误学习理论 
    • B.格式塔学习理论 
    • C.社会观察学习理论 
    • D.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4. “狼孩”的案例说明了( )。 

    • A.心理是个体对于客观现实的主观映像 
    • B.社会实践决定人的心理内容 
    • C.心理活动是主动的 
    • D.心理活动是被动的 
  5. 卡玛拉经过训练,智力水平也只相当于一个普通婴儿的智力水平,为什么?( ) 

    • A.不适应人类生活 
    • B.没有接受学校教育 
    • C.错过智力发展关键期 
    • D.没有父母关爱 
  6. 根据下列材料回答下列各 题。

    在接手三年级的一个新班后,我发现班里有个比较“特别”的孩子,他不仅性格孤僻,而且几乎与班上所有同学都发生过摩擦。经了解,这个孩子的家庭成员文化水平不高,父亲是某娱乐场所的部门经理,性格暴躁;母亲因不堪忍受父亲的个性,在孩子4岁时与孩子父亲离婚。父母离异后,爷爷奶奶非常疼爱孙子,在物质生活上尽量满足他。通过家访,我发现这个孩子家的DVD影片几乎都是有关枪战、爆炸、打斗的,他说自己最喜欢看暴力电视节目。针对这些情况,我婉转而客观地与家长分析了孩子的攻击性行为,认为家庭环境对孩子个性形成影响较大。鉴于孩子年龄较小,可塑性较强,可及时进行干预以帮助其矫正。经过协商,他父亲与爷爷奶奶表示愿意支持、配合对孩子的教育,一是决不打骂孩子,二是尽量限制孩子观看暴力影片,三是尽可能多的与孩子进行沟通交流。同时根据他的实际情况,在学校我们通过合理宣泄、榜样示范等方法对他进行教育疏导。经过较长一段时间,他的变化很大,攻击性行为明显减少,还交上了几个好朋友。 

    案例中,该儿童的问题是由哪些因素造成的?( ) 

    • A.父亲的性格暴躁 
    • B.爷爷奶奶的教育方式 
    • C.暴力影片的影响 
    • D.缺少关爱 
  7. 个体心理发展具有什么特点?( ) 

    • A.阶段性 
    • B.顺序性 
    • C.差异性 
    • D.不平衡性 
  8. 根据下列材料回答下列各 题。

    1920年,在印度加尔各答东北的一个名叫米德纳波尔的小镇,人们发现了两个 “狼孩”。这两个“狼孩”后来被送到米德纳波尔的孤儿院去抚养,人们还给他们取了名字,大的叫卡玛拉,小的叫阿玛拉。在孤儿院里,人们首先对他们进行了身体检查,发现他们身体的生理系统是正常的,只有少许营养不良。人们还发现这两个狼孩虽然长得与人一样,但行为举止却完全和狼一样。他们白天睡觉,夜晚活动,常常像狼那样嚎叫。他们用四肢爬着走路,用手直接抓食物送到嘴边吃。于是研究者就在人类的正常社会环境里对其进行训练,教他们识字,教他们学习人类的基本行为方式和生活技能。然而,阿玛拉不幸死亡,卡玛拉在四年之后(十一二岁)才开始能够讲一点点话,但智力只相当于一个普通婴儿的智力水平。 

    “狼孩”的案例说明了( )对于个体发展的影响。 

    • A.遗传 
    • B.环境 
    • C.教育 
    • D.个体主观能动性 
  9. 头脑风暴法是一种集体激励的策略。 ( ) 

    • 正确
    • 错误
  10. 心理健康的定义之一是生活适应良好。 ( ) 

    • 正确
    • 错误
  11. 负强化就是惩罚。 ( ) 

    • 正确
    • 错误
  12. 态度是一种内部准备状态,而不是实际反应本身。 ( ) 

    • 正确
    • 错误
  13. 对大多数学习而言,集中学习的效果优于分散复习。 ( ) 

    • 正确
    • 错误
  14. 斯金纳认为强化的作用在于改变某一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 ( ) 

    • 正确
    • 错误
  15. 顿悟是以对问题的某一方面突然领悟为前提的。 ( ) 

    • 正确
    • 错误
  16. 教学评价就是测量和测验。 ( ) 

    • 正确
    • 错误
  17. 情感教学是一个连续的内化过程,教师应积极的促成情感教育的“积累效应”。( ) 

    • 正确
    • 错误
  18. 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的思维是以命题形式进行的。 ( ) 

    • 正确
    • 错误
  19. 心理健康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个社会的评价标准。 ( ) 

    • 正确
    • 错误
  20. 使用范例导人多用在德育课和技能操作课的教学中。 ( ) 

    • 正确
    • 错误
  21. 通过综合归纳获得意义的学习是下位学习。 ( ) 

    • 正确
    • 错误
  22. 态度与能力是相同的,二者都是内部倾向。 ( ) 

    • 正确
    • 错误
  23. 品德受道德观念控制,所以有时不是自己的自觉行为。 ( ) 

    • 正确
    • 错误
  24. 以合作学习方式学习的学生比独自总结或简单阅读材料的学生的学习效果更好。 

    ( ) 

    • 正确
    • 错误
  25. 高智商不一定有高创造性。 ( ) 

    • 正确
    • 错误
  26. 在《心理结构》一书中提出八种智力的是加德纳。 ( ) 

    • 正确
    • 错误
  27. 智力年龄的概念是比纳创造的。 ( ) 

    • 正确
    • 错误
  28. CAl的优越性体现在( )。 

    • A.交互性 
    • B.即时反馈 
    • C.所呈现的信息生动形象 
    • D.机器规定速度 
    • E.自定步调 
  29. 皮亚杰认为,儿童只有达到自律的水平才可能具有真正的道德品质。 ( ) 

    • 正确
    • 错误
  30. 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是各种各样的,研究者倾向于将其分为两类,即 ( )。 

    • A.有结构的问题 
    • B.无结构的问题 
    • C.创造性的问题 
    • D.认知性的问题 
    • E.一般性的问题 
  31. 记忆性学习任务的特点是( )。 

    • A.清晰 
    • B.风险高 
    • C.动机高 
    • D.动机低 
    • E.风险低 
  32. 维纳把行为结果归因分为三个维度,即( )。 

    • A.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 
    • B.内部归因与稳定归因 
    • C.稳定归因与不稳定归因 
    • D.可控制归因与稳定归因 
    • E.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制归因 
  33. 教学设计的原则是( )。 

    • A.以学生为主体 
    • B.灵活性 
    • C.可操作性 
    • D.以教师为主导 
    • E.创新性 
  34. 品德的功能结构理论认为品德的构成部分是( )。 

    • A.生成结构 
    • B.定向结构 
    • C.操作结构 
    • D.反馈结构 
    • E.激发结构 
  35. 对技能分类的较典型的观点是将技能分为( )。 

    • A.言语技能 
    • B.操作技能 
    • C.记忆技能 
    • D.心智技能 
    • E.体育技能 
  36. 教学目标能够发挥应有的作用是有条件的,综合多个实验结果,我们认为教学目标有效的条件是( )。 

    • A.学生对目标有意识 
    • B.目标明确具体、数量适当 
    • C.教师能够理解目标 
    • D.教学目标能够回应教学过程 
    • E.教学目标的评价是可操作的 
  37. 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外在因素有( )。 

    • A.家庭的教养方式 
    • B.教育思想和学校类型 
    • C.社会形态 
    • D.学生气质类型 
    • E.文化 
  38. 以下属于联结派的心理学家是( )。 

    • A.桑代克 
    • B.华生 
    • C.巴甫洛夫 
    • D.斯金纳 
    • E.苛勒 
  39. 影响人际吸引和排斥的主要因素有( )。 

    • A.距离的远近 
    • B.交往的频率 
    • C.态度的相似性 
    • D.个性的互补性 
    • E.外形特征 
  40. 特殊儿童的类型包括( )。 

    • A.智力超常儿童 
    • B.弱智儿童 
    • C.心理障碍儿童 
    • D.学习困难学生 
    • E.聋、哑、盲儿童 
  41. 教学评价是一种系统化的持续过程,包括( )。 

    • A.确定评估目标 
    • B.搜集有关的资料 
    • C.描述并分析资料 
    • D.形成价值判断 
    • E.作出决定 
  42. 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观因素有( )。 

    • A.知识经验 
    • B.定势 
    • C.认知水平与特性 
    • D.人格特征 
    • E.对问题的表征 
  43. 教师采取民主的态度,学生的发展将会表现出( )。 

    • A.情绪稳定 
    • B.组织性较差 
    • C.态度友好 
    • D.不能自制 
    • E.具有领导能力 
  44. 教师在工作中具备的角色有( )。 

    • A.学习的指导者和促进者 
    • B.行为规范的示范者 
    • C.组织者与管理者 
    • D.反思者 
    • E.研究者 
  45. 奥苏伯尔认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主要由三方面的内驱力组成,即( )。 

    • A.认知内驱力 
    • B.直接的内驱力 
    • C.自我提高的内驱力 
    • D.间接的内驱力 
    • E.附属的内驱力 
  46. 以下关于需要层次理论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 

    • A.需要层次理论有五个层次,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 B.层次越高的需要出现的越晚 
    • C.层次较低的需要直接关系到个体的生存,所以又叫生长的需要 
    • D.层次较高的需要有益于健康长寿和精力旺盛,所以又叫缺失的需要 
    • E.自我实现的需要的力量最大 
  47. 概念的结构包括( )。 

    • A.概念名称 
    • B.概念定义 
    • C.概念特征 
    • D.概念类型 
    • E.概念实例 
  48. 个别化教学的主要方式有( )。 

    • A.程序教学 
    • B.探究教学 
    • C.掌握学习 
    • D.个别辅导 
    • E.合作教学 
  49. 以下属于元认知计划策略的是( )。 

    • A.设置学习目标 
    • B.对材料进行自我提问 
    • C.测验先做简单题目 
    • D.考试时监视自己的速度和时间 
  50. 当学生遭遇失败或取得成功时,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形成( )。 

    • A.能力归因 
    • B.努力归因 
    • C.运气归因 
    • D.任务难度 
  51. 测验中可以直接提问或以不完整的句子的形式出现,目的是为了设置问题情境的是 

    ( )。 

    • A.题干 
    • B.内容 
    • C.结果 
    • D.选项 
  52. 生理自我的基本成熟是在( )左右。 

    • A.4岁 
    • B.3岁 
    • C.5岁
    • D.7岁 
  53. 问题解决的首要条件是( )。 

    • A.提出假设 
    • B.提出问题 
    • C.发现问题 
    • D.提出方案 
  54. 以下反映迁移的词语是( )。 

    • A.习性结合 
    • B.教学相关 
    • C.触类旁通 
    • D.不愤不启 
  55. ( )强调学习的主动性和认知结构的重要性,所以主张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对学科结构的一般理解。 

    • A.苛勒 
    • B.桑代克 
    • C.布鲁纳 
    • D.斯金纳 
  56. 师生之间发生了冲突,教师应主动化解矛盾,这是由教师的哪一特点决定的?( ) 

    • A.平等、民主 
    • B.有主导面的多重角色 
    • C.双向性 
    • D.互动性 
  57. 教育心理学初创时期大致在( )。 

    • A.20世纪20年代以前 
    • B.20世纪20年代至S0年代 
    • C.20世纪60至70年代 
    • D.20世纪80年代以后 
  58. 学生学习是为了改变自己在班集体中的排名,这样的学习动机属于( )。 

    • A.认识内驱力 
    • B.附属内驱力 
    • C.自我提高内驱力 
    • D.交往内驱力 
  59. 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呈现的趋势是( )。 

    • A.快慢协调 
    • B.先快后慢 
    • C.先慢后快 
    • D.时快时慢 
  60. 儿童在家中养成的爱劳动的习惯也会在学校中表现出来,这是( )。 

    • A.知识迁移 
    • B.技能迁移 
    • C.态度迁移 
    • D.行为规范迁移 
  61. 衡量一个教师是否成熟的标志之一是其能否自觉( )。 

    • A.关注生存 
    • B.关注情境 
    • C.关注学生 
    • D.关注自我 
  62. 我国学者廖世承编写的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于( )出版。 

    • A.1903年 
    • B.1913年 
    • C.1924年 
    • D.1930年 
  63. 认为人类不仅可以通过直接的经验产生学习,而且还可以通过观察他人即榜样的行为学习,获得间接经验的学习理论是( )。 

    • A.认知发现理论 
    • B.认知同化理论 
    • C.社会学习理论 
    • D.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64. 场独立型概念的提出人是( )。 

    • A.卡特尔 
    • B.威特金 
    • C.吉尔福特 
    • D.列为托夫 
  65. 教师往往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主要是由于教师扮演了( )。 

    • A.知识的传授者 
    • B.学生的楷模 
    • C.学生家长的代理人 
    • D.严格的管理者 
  66. 课堂管理始终制约着教学和评价的有效进行,其功能在于( )。 

    • A.引导 
    • B.促进和维持 
    • C.反馈 
    • D.评价 
  67. 儿童厌学症的主要表现是( )。 

    • A.缺少学习技能 
    • B.过度焦虑 
    • C.注意力缺陷 
    • D.对学习不感兴趣 
  68. ( )目标是最高水平的认知学习结果。 

    • A.应用 
    • B.分析 
    • C.综合 
    • D.评价 
  69. 学习正方体、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后,再学习一般立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这属于( )。 

    • A.并列结合学习 
    • B.下位学习 
    • C.上位学习 
    • D.相关类属学习 
  70. 1~3岁是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这表明心理发展具有( )。 

    • A.阶段性 
    • B.顺序性 
    • C.不平衡性 
    • D.差异性 
  71. 成为以后各个时期发展的基础,尤其是青年时期发展同一性的基础,也是形成健康的个性品质的基础的是( )。 

    • A.基本的信任感 
    • B.自主感 
    • C.主动感 
    • D.勤奋感 
  72. 精细加工策略是一种( )的记忆策略。 

    • A.感知性 
    • B.理解性 
    • C.计划性 
    • D.调节性 
  73. 如果将在教学过程中实施测验的解释视为形成性评价,那么对期末考试结果的解释就是( )。 

    • A.定性评价 
    • B.考查性评价 
    • C.定量评价 
    • D.总结性评价 
  74. 经常看到主语在句子的开端部位,因而就认为主语就是句子开端部位的那个词,这属于( )。 

    • A.形象概括 
    • B.理性概括 
    • C.表象概括 
    • D.感性概括 
  75. 个体的成就动机中含有两种成分:追求成功的动机和( )。 

    • A.追求利益的动机 
    • B.避免失败的动机 
    • C.避免困难的动机 
    • D.追求刺激的动机 
  76. 通常在教学过程中实施,一般是由学生完成一些与教学活动密切相关的测验,也可以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状况进行自我评估,或者凭教师的日常观察记录,或与学生面谈进行的评价是( )。 

    • A.形成性评价 
    • B.总结性评价 
    • C.正式评价 
    • D.非正式评价 
  77. 概念是用( )来表达的。 

    • A.句子 
    • B.词语 
    • C.言语命题 
    • D.图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