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陕西省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心理学》考前冲刺试卷(六)
-
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
试述自我意识在人格形成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
学生认知风格差异表现在哪些方面?
-
简述常用的精细加工策略。
-
简述性格差异的教学含义。
-
将外在的社会规范的要求转化为个体的内在需要表现出一贯的_________,才标志着品德的形成。
-
简述小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
-
道德情感表现形式有三种:一是直觉的道德情感,二是_________的道德情感,三是伦理的道德情感。
-
一般认为,态度与品德的形成过程经历了依从、__________、内化三个阶段。
-
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三个成分。其中,___________是个体品德的核心部分。
-
教育心理学对__________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
-
一切学习都是通过条件作用,在刺激S和反应R之间建立直接联结的过程,这是_________理论的观点。
-
教师专业需要某些特殊能力,其中最重要的可能是思维的条理性、逻辑性以及 __________和组织教学活动的能力。
-
强调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在以往的学习中,他们已经形成了丰富的经验,所以教学不能无视学生的这些经验。这是_________的学生观。
-
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基本规律是__________。
-
影响课堂管理的主要因素有班级规模、教师的领导风格、班级的性质和__________。
-
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认为,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__________三个过程。
-
会谈是心理咨询与辅导的基本方法,可分为__________与影响性会谈。
-
__________是学习的主体因素。
-
在技能形成过程中。练习到一定时期会出现练习成绩的暂时停顿现象,称为_________。
智力技能形成的阶段可分为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和_________。
-
信度是指测验的可靠性,即某一测验在多次施测后所得到的分数的_________、一致程度。
-
心理发展有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和__________。
-
苛勒认为,学习是个体利用本身的智慧与理解力对情境及情境与自身关系的_________。
-
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是__________。
-
创造性是指个体产生__________、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或特性。
-
心理测验是_________的心理评估方法。
-
人类道德发展有一定顺序,并认为道德认知是可以通过教育加以培养的,提出这一道德发展理论的是( )
- A. 皮亚杰
- B. 班杜拉
- C. 奥苏伯尔
- D. 柯尔伯格
-
弗洛伊德提出的解释遗忘原因的理论是( )
- A. 痕迹消退说
- B. 同化说
- C. 干扰说
- D. 动机说
-
用不同形式的直观材料或事例说明事物的本质属性,即变换同类事物的非本质特征。以便突出本质特征,这就是( )
- A. 举例
- B. 变式
- C. 比较
- D. 归纳
-
下列属于布鲁姆教学目标分类中动作技能目标的是( )
- A. 综合
- B. 分析
- C. 价值观念
- D. 知觉
-
自下而上的迁移被称为( )
- A. 正迁移
- B. 垂直迁移
- C. 负迁移
- D. 水平迁移
-
以概念同化的学习方式获得概念主要发生在( )
- A. 学龄期
- B. 学前期
- C. 成人
- D. 以上都是
-
通过直接感知要学习的实际事物而进行的一种直观方式,即为( )
- A. 言语直观
- B. 模象直观
- C. 实物直观
- D. 行为直观
-
学生刚学英语时,对26个字母的记忆两头容易中间难,这种现象的解释是( )
- A. 痕迹消退说
- B. 动机说
- C. 同化说
- D. 前摄抑制与倒摄抑制
-
心理学家研究认为,态度的核心成分是( )
- A. 认知成分
- B. 情感成分
- C. 行为倾向成分
- D. 认知与情感成分
-
下列属于肯定性训练的是( )
- A. 消除敏感反应
- B. 消除肌肉紧张
- C. 呈现厌恶刺激
- D. 公开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
-
廖世承编写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是在( )
- A. 1932年
- B. 1924年
- C. 1919年
- D. 1903年
-
皮亚杰认为6-8岁儿童认为听父母或大人的话就是好孩子,他们的道德发展处于( )
- A. 权威阶段
- B. 自我中心阶段
- C. 公正阶段
- D. 可逆阶段
-
班杜拉把通过一定的榜样来强化相应的学习行为和学习行为倾向叫作( )
- A. 替代性强化
- B. 直接强化
- C. 外在强化
- D. 自我强化
-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遵循学科发展的一般规律,大致经历四个时期,其中发展时期是( )
- A. 20世纪之前
- B. 20世纪20年代以前
- C. 20世纪20—50年代
- D. 20世纪60一70年代
-
中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是由廖世承发表于( )
- A. 1914年
- B. 1924年
- C. 1934年
- D. 1944年
-
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是给学习者提供( )
- A. 图表
- B. 新知识
- C. 认知框架
- D. 以上都对
-
美国心理学家贾德提出的迁移理论被称为( )
- A. 定势说
- B. 经验类化说
- C. 关系转化说
- D. 共同要素说
-
皮亚杰认为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的思维具有下列之一特征( )
- A. 单维思维
- B. 具体逻辑推理
- C. 自我中心
- D. 思维的不可逆性
-
福勒和布朗认为,经常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认识到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有不同的需要,某些教学材料和方式不一定适合所有学生等问题的教师,其所处的发展阶段是( )
- A. 关注生存阶段
- B. 关注学生阶段
- C. 关注任务阶段
- D. 关注自我发展阶段
-
小学生儿童的社会性发展表现的两个方面是( )
- A. 社会性认知与社会性情感
- B. 社会性行为与社会性交往
- C. 社会性意志与社会性认知
- D. 社会性认知与社会性交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