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答

甘肃2014年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专家预测试卷(2)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试述典型的学习策略有哪些。

  2. 简述品德与道德的区别和联系。

  3. 心理学有哪些分支学科?

  4. 怎样对青少年进行人际交往教育?

  5. 自我意识的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6. 简述个性的结构及其之间的关系。

  7. __________是对客观事物的一种不正确的、歪曲的知觉。它可以发生在视觉方面,也可以发生在其他知觉方面。

  8. __________是人类一切心理活动的基础,使个体与环境保持平衡。

  9. __________过程对人的认识过程和情感过程具有调控作用。

  10. __________是让儿童在集体活动中扮演不同的角色以体验不同情境中的感受的方法,能帮助儿童形成新的行为模式。

  11. 过__________是预期学生通过教学活动获得的学习结果。

  12. 所谓高级神经活动指的是大脑皮层的活动。神经系统最基本的活动方式是__________。

  13. 社会环境主要是指儿童直接所处的__________、家庭情况、全部的人际关系和周围的社会风气等社会生活条件。

  14. 所谓__________就是对识记过的东西不能回忆,或者是错误的回忆。它是与保持相反的过程。

  15. __________反射是先天固有的、不变的反射,由低级神经中枢控制,如新生儿生来就会吸吮,食物进入口中会分泌唾液,就属于此类反射。

  16. 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__________,叫做注意。

  17. 过度焦虑又称儿童焦虑症,是儿童情感发展中较常见的一种问题,从婴儿期起即可发生这种障碍,但最多见于__________。其主要表现为过分敏感、多虑,经常为一些小事而烦躁不安、焦虑担忧。

  18. __________是个体积极性的内在源泉,它直接导致情绪的产生,也推动认识和意志的发展。

  19. __________是由教师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教材内容和测验目的,自己编制的测验,是为特定的教学服务的。

  20. 最早研究群体动力的是心理学家__________。

  21. __________是对已经识记过的东西,由于没有得到反复的复习和运用,头脑中保留的痕迹便自动消失,不经重新学习记忆不能再恢复。

  22. 皮亚杰认为,__________阶段的儿童对行为的判断主要根据客观结果,而不考虑主观动机。

  23. 依从是态度与品德的学习过程的最初阶段,它包括__________和服从。

  24. __________是一种社会认知技能,是指在自我认知或社会交往中摆脱自我中心的限制,在自我与交往对象之间转换观察问题的角度,将自我与他人的观点进行比较,体验他人的观点,最后得出较为客观的观点或结论。

  25. __________是心理的器官,人的心理是__________的机能。

  26. __________是性格最主要的组成部分,是性格的最直接的表现。

  27. 小学儿童的思维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转折时期,在正常情况下,一般在(  )阶段。

    • A.6、7岁
    • B.7、8岁
    • C.8、9岁
    • D.10或11岁
  28. 在巴甫洛夫所讲的两种信号系统中,第二信号系统属于(  )。

    • A.人类与动物共同具有的
    • B.动物独有的
    • C.人类特有的
    • D.无条件反射
  29. 看完《西游记》后,脑中产生一个“栩栩如生”的孙悟空的形象的心理过程是(  )。

    • A.再造想象
    • B.创造想象
    • C.幻想
    • D.表象形成
  30. 教师在制作教学课件时,应注意字体颜色的搭配,这是因为(  )。

    • A.活动的物体更易引起人的无意注意
    • B.新的刺激更易引起人的无意注意
    • C.色彩对比鲜明的刺激更易引起人的无意注意
    • D.刺激强度大的物体更易引起人的无意注意
  31. 在教师的人格中有两种重要特征对教学有显著影响:一是富于激励和想象的倾向性;二是(  )。

    • A.说到做到
    • B.敬业精神
    • C.热心和同情心
    • D.重义气讲交情
  32. 小学生认知技能获得的主要方式是(  )。

    • A.在尝试解决问题中学习
    • B.规则的发现学习
    • C.从范例中学习
    • D.以上答案都不对
  33.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反应的情绪状况是(  )。

    • A.心境
    • B.激情
    • C.应激
    • D.焦虑
  34. 学习者运用缩简和编歌诀的方法帮助掌握、记忆知识的策略属于(  )。

    • A.组织策略
    • B.精细加工策略
    • C.复述策略
    • D.元认知策略
  35. 曹雪芹写《红楼梦》时,关于林黛玉形象的想象是(  )。

    • A.有意想象
    • B.无意想象
    • C.再造想象
    • D.创造想象
  36. 提出经典条件反射作用理论的巴甫洛夫是(  )。

    • A.苏联心理学家
    • B.美国心理学家
    • C.俄国生理学家和心理学家
    • D.英国医生
  37.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这句话反映了(  )对人的身心发展的影响。

    • A.遗传因素
    • B.环境因素
    • C.学校教育
    • D.个体因素
  38. 影响人际吸引的主要条件有相似性与互补性、接近性与熟悉性以及(  )。

    • A.个人品质
    • B.社会地位
    • C.经济条件
    • D.学历层次
  39. 人类意识的最高形式是(  )。

    • A.潜意识
    • B.自我意识
    • C.无意识
    • D.心理
  40. 能力形成与发展的物质基础是(  )

    • A.遗传素质
    • B.早期营养
    • C.环境
    • D.实践活动
  41. “人云亦云”是缺乏思维的(  )。

    • A.广阔性
    • B.批判性
    • C.深刻性
    • D.灵活性
  42. 提问者要求列举砖头的各种用途。可能的答案是:作建筑材料、当打人的武器、代替尺子划线等。这种寻找答案的思维方式是(  )。

    • A.直觉思维
    • B.聚合思维
    • C.抽象思维
    • D.发散思维
  43. 研究发现,人们通过视觉获得知识一般能记住25%,通过听觉能力记住15%,如果将视觉和听觉结合起来是65%。这种促进记忆提高的方法是(  )。

    • A.多感官参与
    • B.合理分配复习时间
    • C.复习方式多样化
    • D.及时复习
  44. 吟咏“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诗句时,仿佛看到了祖国江南秀丽的景色。这是一种(  )。

    • A.记忆表象
    • B.再造想象
    • C.创造想象
    • D.幻想
  45. 小学儿童道德情感的发展是不匀速的,其中小学(  )年级的发展速度最快。

    • A.1~2
    • B.3~5
    • C.4~6
    • D.5~6
  46. 动机产生的条件是(  )。

    • A.内在需要
    • B.外在刺激诱因
    • C.兴趣和爱好
    • D.内在需要和外在诱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