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答

甘肃2014年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专家预测试卷(1)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试述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

  2. 如何提高知识直观的效果?

  3. 小学教育应怎样培养儿童的志向?

  4. 简述小学儿童意志发展的一般特点。

  5. 什么是有意注意?有意注意产生的条件是什么?

  6. 人在完成某项活动时,必须以一定的心理和行为方面的条件作为保证。这种基本条件即__________。

  7. 心理学的个性概念与日常生活中的“个性”有什么区别?

  8. 儿童在自己的活动中,从大量具体实例出发,对得到肯定的一类实例加以概括,抽取共同的属性,最终形成一个概念。我们把这一过程称为__________。

  9. 根据语言文字的描述或图样、图纸、符号的描绘,在头脑中再造出与其相应的新形象的过程叫__________。

  10. __________是关于将来做什么事、当什么人的有进步意义的意图和决心。

  11. 语词一逻辑记忆指以概念、判断、__________等抽象思维为内容的记忆。

  12. __________指把注意集中保持在某一对象(事物或操作活动)上时间的长短。时间越长,稳定性越高。

  13. 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__________的反映就是感觉。__________是脑反映现实的最简单的心理过程。

  14. 儿童智力发展水平的总体上来看呈__________分布。

  15. 人际关系就是人们在__________中形成的直接的心理关系。

  16. __________是指生产劳动、技术操作和体育运动等方面的能力,是人在适应和改造环境过程中,手、脑结合,协调自己动作并掌握和施展技能所必备的心理条件。

  17. 道德意志调节和控制一个人的道德行为,使之贯彻始终,成为__________。

  18. 在一般情况下,__________程度焦虑有助于促进儿童取得较好的成绩。

  19. 在儿童心理发展的每一年龄阶段,都具有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称为__________。

  20. 创造过程基本上包括准备、__________、__________、证实四个阶段。

  21. 一个人的心理过程的发展与他的遗传特性、社会关系、生活经验和个人经验相结合,最终会整合成一个人总的精神面貌。这种总的精神面貌,心理学上称之为__________。

  22. 当厌恶刺激出现时,有机体做出某种反应,从而逃避了厌恶刺激,则该反应在以后的类似情境中发生的概率便增加。这类条件作用称为__________。

  23. 根据注意产生和维持有无预定的目的以及是否需要意志努力,可将注意分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种。

  24. 合作学习的目的不仅是培养学生主动求知的能力,而且发展学生合作过程中的__________。

  25. 情感具有__________的功能和__________的功能。

  26. 陆钦斯的__________实验是定势影响迁移的一个典型例证。

  27. 学生在课堂上表现的记忆力水平,主要属于(  )。

    • A.创造力
    • B.一般能力
    • C.操作能力
    • D.特殊能力
  28. 一切较高级心理活动产生的基础是(  )。

    • A.思维
    • B.记忆
    • C.回忆
    • D.感觉
  29. 在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上,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一个人能力的高低会影响他掌握知识、技能的水平
    • B.能力是掌握知识、技能的前提
    • C.能力是掌握知识、技能的结果
    • D.可以根据掌握知识、技能的多少判断一个人的能力的大小
  30. “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说明(  )。

    • A.只有分析没有综合
    • B.只有综合没有分析
    • C.看问题太肤浅
    • D.看问题太片面
  31. 正在上课,一位迟到的学生突然推门而入,这时引起大家的注意是(  )。

    • A.无意注意
    • B.随意注意
    • C.有意注意
    • D.随意后注意
  32. 《红楼梦》中林黛玉的气质类型是(  )。

    • A.多血质
    • B.胆汁质
    • C.抑郁质
    • D.粘液质
  33. (  )的产生和发展是人和动物在心理上的根本分界线。

    • A.自我意识
    • B.学习
    • C.情感
    • D.思维
  34. 儿童要有充足的睡眠和合理的营养,这属于(  )。

    • A.生理的需要
    • B.安全需要
    • C.归属、爱的需要
    • D.成就需要
  35. 一些自愿到边远贫困地区支教的志愿者的行为说明(  )。

    • A.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是错误的
    • B.生理和安全的需要并不具有最强大的力量
    • C.低级需要和高级需要并不是绝对对立的
    • D.不同的人对低级需要的需求是不同的
  36. 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经验之间的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形成和调整自己的经验结构的过程叫(  )。

    • A.上位学习
    • B.建构
    • C.强化
    • D.消退
  37. 一个人道德意识的外部表现形态是(  )。

    • A.道德认识
    • B.道德情感
    • C.道德意志
    • D.道德行为
  38. 个性倾向性特征主要包括(  )。

    • A.感知、记忆、想象思维
    • B.能力、气质、性格
    • C.需要、兴趣、志向、世界观
    • D.自我实现、自我体验、自我监控
  39. (  )是把新知识和旧知识之间有关的部分联系起来,从而使新知识和旧知识之间形成一种从属或总括关系的学习。

    • A.归属学习
    • B.概念学习
    • C.符号学习
    • D.并列结合学习
  40. 已有研究表明,(  )岁是口头言语发展的关键期。

    • A.1
    • B.2
    • C.3
    • D.4
  41.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需要是动机产生的基础,而动机是需要的具体表现形式
    • B.需要是动机产生的基础,而且需要是动机的直接表现形式
    • C.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它与人的活动直接相关
    • D.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它与人的需要、活动目标相连
  42. 有一位先哲说过:“一个人的性格就是他的命运。”说明人格具有(  )。

    • A.稳定性
    • B.独特性
    • C.整合性
    • D.功能性
  43. 小学儿童道德意志发展水平,总的来说属于(  )。

    • A.初步的
    • B.较高的
    • C.相当的
    • D.达到成人水平
  44. 多动症儿童的行为反映出他们的注意(  )过度。

    • A.广度
    • B.分配
    • C.转移
    • D.稳定性
  45. “性善论”和“性恶论”所反映的观点是(  )。

    • A.遗传决定论
    • B.环境决定论
    • C.教育万能论
    • D.共同作用论
  46. 衡量一个教师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是能否自觉地关注(  )。

    • A.生存
    • B.情境
    • C.教材
    • D.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