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下半年江西省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心理学》临考押密卷(4)
-
教师的期望对于学生的学习结果影响巨大,这种现象我们称之为( )。
- A.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
- B.罗森塔尔效应
- C.榜样效应
- D.高原现象
-
对回答正确的学生进行鼓励,运用了( )学习理论。
- A.观察
- B.强化
- C.需要层次
- D.成就目标
-
下列各心理学家做了这样一个实验:从三个班中将成绩排名后六位的学生抽出来,组成一个18名学生的班级。心理学家对这18名学生进行了智力测验,发现每一名学生智商都在正常范围。于是要求这18名学生的任课老师对他们做到以下几点:
1.分析他们在学业上失败的原因;
2.上课提问时,难度适当;
3.对回答问题正确的同学给予鼓励,回答错误的同学给予肯定并耐心纠正错误;
4.鼓励学生的点滴进步,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半年后,这18名同学的学习成绩大有进步,已经不再是差生了。
维纳归因理论中,可控的因素是( )。
- A.运气
- B.工作难度
- C.努力程度
- D.能力
-
“上课提问时,难度适当”是指教学要符合学生的( )。
- A.期望
- B.最近发展区
- C.思维发展
- D.心理需要
-
案例说明了,影响人格形成的因素有哪些?( )
- A.环境
- B.学校教育
- C.家庭教育
- D.遗传
-
依据案例,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 A.教师、家长和社会人员都应为学生的道德教育树立好榜样
- B.德育离不开学校、家庭和社会三者结合
- C.环境对人的道德品格的形成起决定性作用
- D.既然是在校学生,学生德育主要就是学校的责任
-
若该儿童是通过暴力电视节目学会攻击性行为的,这符合( )的观点。
- A.联结试误学习理论
- B.格式塔学习理论
- C.社会观察学习理论
- D.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
下列各在接手三年级的一个新班后,我发现班里有个比较.“特别”的孩子,他不仅性格孤僻。而且几乎与班上所有同学都发生过摩擦。经了解,这个孩子的家庭成员文化水平不高,父亲是某娱乐场所的部门经理,性格暴躁;母亲因不堪忍受父亲的个性,在孩子4岁时与孩子父亲离婚。父母离异后,爷爷奶奶非常疼爱孙子,在物质生活上尽量满足他。通过家访,我发现这个孩子家的DVD影片几乎都是有关枪战、爆炸、打斗的,他说自己最喜欢看暴力电视节目。针对这些情况,我婉转而客观地与家长分析了孩子的攻击性行为,认为家庭环境对孩子个性形成影响较大。鏊于孩子年龄较小,可塑性较强,可及时进行干预以帮助其矫正。经过协商,他父亲与爷爷奶奶表示愿意支持、配合对孩子的教育,一是决不打骂孩子,二是尽量限制孩子观看暴力影片,三是尽可能多的与孩子进行沟通交流。同时根据他的实际情况,在学校我们通过合理宣泄、榜样示范等方法对他进行教育疏导。经过较长一段时间,他的变化很大,攻击性行为明显减少,还交上了几个好朋友。
案例中,该儿童的问题是由哪些因素造成的?( )
- A.父亲的性格暴躁
- B.爷爷奶奶的教育方式
- C.暴力影片的影响
- D.缺少关爱
-
心理学将对自身认知活动有所意识的能力称为元认知。 ( )
- 正确
- 错误
-
建构主义认为教学就是知识的传递。 ( )
- 正确
- 错误
-
高智商不一定有高创造性。 ( )
- 正确
- 错误
-
迁移仅存在于某种经验内部。 ( )
- 正确
- 错误
-
画线是阅读时常用的一种精细加工策略。 ( )
- 正确
- 错误
-
对于与学生经验有关的逻辑性问题,可提供直接指导。 ( )
- 正确
- 错误
-
元认知策略的三个方面是相对独立的工作。 ( )
- 正确
- 错误
-
记忆是一个被动保持信息的系统。 ( )
- 正确
- 错误
-
技能是一种活动方式,属于动作经验,与属于认知经验的知识是相同的。 ( )
- 正确
- 错误
-
教学评价就是测量和测验。 ( )
- 正确
- 错误
-
认知教学的本质是以学生认知发展为中心。 ( )
- 正确
- 错误
-
惩罚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措施,体罚作为一种惩罚措施也可适当运用。 ( )
- 正确
- 错误
-
表扬和奖励对学习具有推动作用,因此应多用。 ( )
- 正确
- 错误
-
按知识本身的复杂程度来划分学习的类型,由低到高依次是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 ( )
- 正确
- 错误
-
教育过程中应奖励一些具体的道德行为,而不是奖励一些概括性的行为。 ( )
- 正确
- 错误
-
苛勒认为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有意义地接受学习。 ( )
- 正确
- 错误
-
头脑风暴法能有效地促进个体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力的发展。 ( )
- 正确
- 错误
-
一个教师经常思考“学生喜欢我吗”和“同学们怎样看待我”等间题时,说明该教师已进入关注情境阶段。 ( )
- 正确
- 错误
-
测量和测验是对学习结果的主观判断。 ( )
- 正确
- 错误
-
皮亚杰认为,儿童只有达到自律的水平才可能具有真正的道德品质。 ( )
- 正确
- 错误
-
根据练习的任务分配方式,可以把练习分为( )。
- A.集中练习
- B.分散练习
- C.整体练习
- D.部分练习
- E.复杂练习
-
从性质来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包括( )。
- A.发展性教育
- B.培养心理素质
- C.补救性教育
- D.维护心理健康
- E.培养健全人格
-
根据课堂师生的注意、思维、情感和意志等,可将课堂气氛分为( )。
- A.顺从的
- B.积极的
- C.反抗的
- D.叛逆的
- E.消极的
-
标准化成就测验的优越性有( )。
- A.客观性
- B.主观性
- C.计划性
- D.随意性
- E.可比性
-
期待包括( )。
- A.过程期待
- B.结果期待
- C.方法期待
- D.效能期待
- E.自我期待
-
对于学习习惯的建立,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基本学习习惯不良多始于小学
- B.家长的“陪读”会造成孩子在学习上对家长的依赖
- C.不良学习习惯的扭转和改变不是很难的事
- D.行为强化技术是改变不良学习习惯的一项重要技术
- E.学习习惯的改变和确立要趁热打铁,趁学生有改变的兴趣,在最短的时间内全面改变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建立好的学习习惯
-
张春兴认为心理健康的条件有( )。
- A.情绪较稳定
- B.乐于工作
- C.能与人建立和谐的关系,并乐于和他人交往
- D.对自己有适当的了解,并悦纳自我
- E.对环境有适切的认识并能切实有效地面对问题和解决问题
-
学生在学校的人际关系主要是( )。
- A.同伴关系
- B.师生关系
- C.朋友关系
- D.合作关系
- E.亲子关系
-
知识应用的具体过程一般包括( )。
- A.审题
- B.联想
- C.提出假设
- D.解题验证
- E.课题类化
-
根据知识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复杂程度,知识学习可以分为( )。
- A.符号学习
- B.上位学习
- C.概念学习
- D.下位学习
- E.命题学习
-
教学设计的原则是( )。
- A.以学生为主体
- B.灵活性
- C.可操作性
- D.以教师为主导
- E.创新性
-
优生与差生在知识水平上的区别主要表现在( )。
- A.知识量
- B.知识的理解程度
- C.知识结构
- D.知识的层次
- E.智力的差别
-
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体现在( )。
- A.个体心理发展的不同方面,发展速度不同
- B.个体心理发展的不同方面,达到成熟的时间不同
- C.个体心理发展的不同方面,发展的最佳时期不同
- D.个体心理发展的不同方面,发展条件相同
- E.个体心理发展的同一方面在不同的时期发展速度不同
-
态度与品德的形成过程包括( )。
- A.依从
- B.坚定
- C.外化
- D.认同
- E.内化
-
陈述性知识的学习过程包括( )。
- A.注意与预期
- B.激活原有知识
- C.选择性知觉
- D.新旧知识相互作用
- E.认知结构的重组
-
常用的精细加工策略有( )。
- A.记忆术
- B.做笔记
- C.提问
- D.列提纲
- E.画关系图
-
教师进行说服教育时,只提出正面材料的情况有( )。
- A.对理解能力有限的低年级学生
- B.理解能力较高的高年级学生
- C.学生没有相反的观点时
- D.学生原本就有相反的观点时
- E.说服的任务是解决当务之急时
-
分析教学对象主要是分析( )。
- A.学生的起始能力
- B.学生的生活背景
- C.学生的学习态度与兴趣
- D.学生的家庭背景
- E.学生的年龄特征
-
创造性思维的主要特征有( )。
- A.流畅性
- B.认知性
- C.变通性
- D.序列性
- E.独创性
-
学与教的相互作用过程是由一些活动交织在一起的,它们是( )。
- A.学习过程
- B.教学过程
- C.管理过程
- D.评价/反思过程
- E.认识过程
-
一般说来,由( )支配下的行为更具有持久性。
- A.内部动机
- B.外部动机
- C.交往动机
- D.无意识动机
-
布卢姆认为几乎所有的学生对几乎所有的学习内容都可以达到掌握的程度是( )。
- A.100%
- B.80%~90%
- C.70%
- D.50%
-
“当我们学到了更高级的概念与规律以后,高级的观念可以代替低级概念,使低级概念遗忘,从而减轻记忆负担。”这种思想和以下的哪一种理论有关?( )
- A.痕迹衰退说
- B.同化说
- C.动机说
- D.干扰说
-
学习一种新材料时运用联想、假借意义,对记忆很有帮助的这种方法是( )。
- A.语义联想
- B.视觉想象
- C.谐音联想法
- D.关键词法
-
在学习两条直线“垂直”这个概念时,教师经常变动直线相交成直角的方向和位置,以突出其关键特征,这属于( )。
- A.分类教学
- B.使用变式教学
- C.使用例子教学
- D.使用比较教学
-
技能的学习可以以( )的掌握为前提。
- A.感性知识
- B.理性知识
- C.陈述性知识
- D.程序性知识
-
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论,小学生人格发展的主要任务是( )。
- A.发展勤奋感
- B.培养主动性
- C.形成亲密感
- D.建立自我同一感
-
在小学阶段,学生规则学习的主要形式是( )。
- A.发现学习
- B.接受学习
- C.创造学习
- D.认知学习
-
在学习中,( )是一种主要的记忆手段。
- A.复述
- B.组织
- C.计划
- D.调节
-
画线是阅读时常用的一种( )。
- A.精细加工策略
- B.复述策略
- C.组织策略
- D.资源管理策略
-
在感觉记忆中,信息的存储形式是( )。
- A.语义
- B.概念体系
- C.视像和声像
- D.图式
-
教师( )的流畅性与他的教学效果有显著的相关。
- A.记忆
- B.思维
- C.想像
- D.观察
-
学生学习是为了改变自己在班集体中的排名,这样的学习动机属于( )。
- A.认识内驱力
- B.附属内驱力
- C.自我提高内驱力
- D.交往内驱力
-
学生在学习弹奏钢琴曲的练习中,当练习到一定阶段时,常会感到自己的进步似乎停止了,这种现象属于技能学习中的( )。
- A.高原现象
- B.倒摄抑制
- C.生理极限
- D.及时反馈
-
“量杯”实验是测验定势影响问题解决的一个典型例证,其策划者是( )。
- A.桑代克
- B.苛勒
- C.斯金纳
- D.陆钦斯
-
厌学是由于人为因素所造成的儿童( )上的失调状态。
- A.知觉
- B.思维
- C.情绪
- D.行为
-
为促进迁移,教师在教材的呈现程序方面应( )。
- A.从细节到整体
- B.从一般到个别,不断分化
- C.从个别到一般
- D.没关系
-
根据技能的性质和表现形式,通常把技能分为操作技能与( )。
- A.活动技能
- B.学习技能
- C.一般技能
- D.心智技能
-
学生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后,掌握了“四边形”的概念。这种学习是( )。
- A.连锁学习
- B.概念学习
- C.辨别学习
- D.规则学习
-
反映测验的可靠性即多次测验分数的稳定、一致程度的特征称为( )。
- A.信度
- B.效度
- C.难度
- D.区分度
-
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三个阶段是( )。
- A.生理自我
- B.社会自我
- C.虚拟自我
- D.心理自我
-
依据经验或直觉选择解法的方式是( )。
- A.推理式
- B.启发式
- C.算法式
- D.演绎式
-
在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中,( )代表较高水平的理解。
- A.知识
- B.领会
- C.应用
- D.分析
-
根据迁移内容的不同抽象和概括水平。可将迁移分为( )。
- A.正迁移与负迁移
- B.顺向迁移与逆向迁移
- C.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
- D.一般迁移与具体迁移
-
提出问题解决的五步模式,被人们看作一种经典的解决问题过程的标志的人物是( )。
- A.杜威
- B.纽厄尔
- C.华莱尔
- D.巴甫洛夫
-
整合所学新知识、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的学习策略是( )。
- A.组织策略
- B.复述策略
- C.监视策略
- D.计划策略
-
将各种信息聚合起来,得出一个正确答案或最好的解决方案的思维形式是( )。
- A.形象思维
- B.发散思维
- C.聚合思维
- D.直觉思维
-
阿特金森认为个体成就动机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力求成功的动机,另一类是( )的动机。
- A.追求利益
- B.追求刺激
- C.避免困难
- D.避免失败
-
下列现象中不属于学习的是( )。
- A.杯弓蛇影
- B.蜜蜂采蜜
- C.儿童对成人的模仿
- D.近墨者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