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答

2014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模拟试卷(一)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简述原有认知结构如何影响迁移。

  2. 相同要素说认为,两个学习活动之间存在共同成分,只是产生迁移的必要前提,而产生迁移的关键是,学习者在两种活动中概括出它们之间的共同原理。

  3. 简述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途径。

  4. 简述高创造者一般具有的个性特征。

  5. 道德情感的内容主要包括爱国主义情感、集体主义情感、义务感、责任感、事业感、自尊感和羞耻感。其中,爱国主义情感、责任感和自尊感对于儿童和青少年尤为重要。

  6. 所谓需要的满足是指绝对的满足,一般说来,低级需要只有充分满足后,较高的需要才有可能出现,人的动机才有可能受新的需要支配。

  7. 教育心理学的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而展开的,由学习过程和教学过程这两个过程交织在一起。

  8. 直观是知识掌握的开端环节,是感性知识的重要来源,是理解抽象的科学知识的起点。缺乏这一起点,学生只能习得一些空洞的概念、原理,或者曲解概念和原理。因此,任何情况下的教学都必须从直观开始。

  9. 我国心理学家主张把学习分为:知识的学习、   、行为规范的学习。

  10. 在教师的人格特征中,有两个重要特征对教学效果有显著影响:一是  ;一是教师富于激励和想象的倾向性。

  11. 我们认为,____是学习者在探究、解决其学习任务时所表现出来的典型的、一贯的、独具个人特色的学习策略和学习倾向。

  12.     是指个人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最大潜能,以及妥善地处理和适应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13. 皮亚杰通过观察儿童的活动,用编造的____同儿童交谈,研究儿童关于公正、责任、欺骗、奖励等道德发展问题。

  14. 学会认识一类事物的共同属性,并对同类事物的抽象特征做出反应的学习称为   

  15.      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如学习的实质、条件、动机以及不同种类学习的特点等。

  16. 态度与品德形成过程经历的第二阶段是(   )

    • A.依从
    • B.接受
    • C.认同
    • D.内化
  17. 从学科发展来看,教育心理学还是一门交叉学科,其交叉性的特点主要表现在____ 

  18. 在教室里,面对着你的一个窗户是方形的,其他几个窗户看起来不是方形的,可你仍感知它们是方形的。这是知觉的(   )

    • A.整体性
    • B.选择性
    • C.理解性
    • D.恒常性
  19. 一个争强好胜的学生和另一个个性软弱的学生在一起很可能感到更自在。这在非正式学生群体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中属于(   )

    • A.类似性因素
    • B.空间因素
    • C.需要的互补性
    • D.仪表
  20. 把个人学习与社会主义事业相联系,为未来参加祖国建设做出贡献而学习的动机属于(   )

    • A.间接的远景性动机
    • B.直接的近景性动机
    • C.间接的近景性动机
    • D.直接的远景性动机
  21. 按照智力测验的标准,智力超常儿童是指智商至少达到多少的儿童?(   )

    • A.130
    • B.140
    • C.150
    • D.160
  22. 儿童的思维运算具有可逆性和守恒性,但思维运算还离不开具体事物的支持,这说明儿童的认知发展所处的阶段是(   )

    • A.感觉运动
    • B.前运算
    • C.具体运算
    • D.形式运算
  23. 小老鼠通过尝试一错误进行的“迷宫”问题解决模式属于(   )

    • A.独立的发现学习
    • B.有指导的发现学习
    • C.有意义学习
    • D.接受学习
  24. 看同一部电影或上同一堂课,不同的人感受也不同,这说明人的心理具有(   )

    • A.客观性
    • B.主观性
    • C.现实性
    • D.能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