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心理学模拟测试卷(2)
-
某心理学家做“水下打靶”实验。以五年级和六年级小学生为被试,将他们分为两组,要他们练习用标枪投中水下的靶子。实验前,对一组学生讲授了光学折射原理,另一组不讲授。开始投掷练习时,靶子置于水下1.2英寸处,结果,讲授过和夫讲授过折射原理的学生成绩相同。但在实验的第二阶段即把水下1.2英寸处的靶子移到水下4英寸处时,两组学生成绩差异明显,未讲授折射原理组的学生不能适应变化,错误持续发生,而讲授过折射原理组的学生适应快,投得准。
该实验是学习迁移的经典实验,这一实验主要说明的是哪种迁移理论?试论述该迁移理论的基本观点及其对教育的影响。
-
简述促进知识保持的主要方法。
-
简述学生良好思考习惯培养的方法。
-
简述学习动机的激发措施。
-
学生心理发展具有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 )和差异性四个基本特征。
-
简述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
元认知策略包括计划策略、( )和调节策略。
-
个体意识的发展经历了从生理自我到( ),再到心理自我的过程。
-
研究表明,在教师的人格特征中,教师的( )和同情心对教学效果有显著影响。
-
布卢姆把教学目标分为认知目标、( )和动作技能目标。
-
学生把等边三角形既解释为三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又解释为三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根据奥苏伯尔意义学习论,这表明该生的已有知识与等边三角形知识之间已建立了( )联系。
-
勒温将教师的领导方式分为集权型、( )和放任型。
-
小学儿童的品德发展存在着关键年龄。从整体发展来看,小学儿童的品德关键年龄大致在( )。
-
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6--11岁儿童发展的主要任务是培养( )。
-
立榜样、树标兵和杀一儆百,杀鸡儆猴的做法,让学习者因榜样受到强化而间接受到强化。这种强化就是( )
- A.替代强化
- B.自我强化
- C.直接强化
- D.外部强化
-
当小学生表现出期待中的良好行为时,教师发给他们小红星、盖字的卡片或特制的塑料卡,让其累积到一定数量后再兑换具有实际价值的物品或活动。这种行为改变方法就是( )。
- A.行为塑造法
- B.系统脱敏法
- C.代币奖励法
- D.自我控制法
-
桑代克提出了三条重要的学习规律,既效果律、练习律和( )。
-
学习单词basket(篮子)后,再学习basketball(篮球),所产生的迁移是( )。
- A.一般迁移
- B.普遍迁移
- C.非特殊迁移
- D.具体迁移
-
从迁移的观点看,“温故知新”属于( )
- A.顺向正迁移
- B.顺向负迁移
- C.逆向正迁移
- D.逆向负迁移
-
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6~11岁的儿童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 )
- A.勤奋感对自卑感
- B.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 C.主动感对内疚感
- D.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
-
小明学习不是为了获得家长的赞许,也不是为了赢得名次,只是他发觉知识学习过程本身就有乐趣。根据奥苏伯尔关于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理论,小明的学习动机属于( )
- A.认知内驱力
- B.自我提高内驱力
- C.附属内驱力
- D.自我效能感
-
一个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总目标,对学习时间作出总安排,并列出学习日程安排表。这种学习策略属于( )
- A.认知策略
- B.元认知策略
- C.资源管理策略
- D.精细加工策略
-
新课程倡导的研究性学习、合作学习、教学对话等教学方式,其依据的学习理论是( )
- A.联结学习论
- B.认知学习论
- C.建构学习论
- D.信息加工学习论
-
学会写“石”字后,有助于学习写“磊”字。这种把具体、特殊的经验应用到有限情境中的迁移,称为( )
- A.水平迁移
- B.垂直迁移
- C.一般迁移
- D.特殊迁移
-
有研究表明,儿童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期是( )
- A.2岁
- B.3岁
- C.4~5岁
- D.10岁
-
“凡社会大众认可的就是对的,反之就是错的”,按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这种道德判断处于( )。
- A.前习俗水平
- B.习俗水平
- C.后习俗水平
- D.普遍伦理取向
-
汉语拼音的学习干扰了英语音标的学习。根据迁移的性质,这种迁移属于( )
- A.正迁移
- B.负迁移
- C.垂直迁移
- D.水平迁移
-
下列选项中属于精细加工策略的是( )
- A.划线
- B.复述
- C.谐音联想法
- D.列提纲
-
小红在阅读课文时,对其中重要内容作划线标记,运用的是学习的( )。
- A.组织策略
- B.复述策略
- C.元认知策略
- D.精加工策略
-
学习英语单词,属于( )
- A.概念学习
- B.符号学习
- C.命题学习
- D.原理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