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四川省教师资格《教育学》(A级)专家命题预测试卷(五)
-
教学设计的步骤有哪些?
-
论述教学过程的规律。
-
论述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
-
简述教育的基本要素。
-
简述良好的家庭教育的基本条件。
-
教学设计
-
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是什么?
-
为什么说学生是发展中的人?简述理由。
-
师生关系
-
教育情境
-
教育学
-
教育问题
-
教师劳动具有复杂性,这是因为【 】
- A.劳动任务复杂
- B.劳动对象复杂
- C.综合运用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
- D.体力劳动过度
- E.脑力劳动过度
-
教学计划的基本内容包括【 】
- A.课程目标
- B.课时分配
- C.学年编制和学周安排
- D.学科设置
- E.学科顺序
-
课堂管理的基本原则包括【 】
- A.了解学生的需要
- B.建立教室常规
- C.建立学生良好的同伴关系
- D.建立积极的师生关系
- E.实施有效的教学措施,促进最佳学习
-
下列选项中属于传统教育好的方面的有【 】
- A.教育适应学生的年龄特征
- B.提倡班级授课制
- C.注重传播系统的科学知识
- D.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
- E.忽视因材施教和课外教育
-
在当代出现了哪几种课程形式?【 】
- A.融合课程
- B.相关课程
- C.核心课程
- D.广域课程
- E.活动课程
-
教师的能力结构除了教育预见能力、教育传导能力外,还有【 】
- A.操纵学生的能力
- B.教育过程的控制能力
- C.与学生沟通交往的能力
- D.驾驭教材的能力
-
动作技能形成的正确顺序是【 】
- A.定向,分解,熟练,定位
- B.定向,分解,定位,熟练
- C.定向,分解,熟练
- D.分解,定位,熟练
-
教育的基本要素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和【 】
- A.教育影响
- B.教育功能
- C.教育目的
- D.教育属性
-
以儿童的兴趣和动机为基本出发点,以儿童的某些基本动机作为教学组织的中心的课程属于【 】
- A.学科课程
- B.活动课程
- C.隐性课程
- D.显性课程
-
教师的专业化的尝试始于【 】
- A.教师职业的出现
- B.师资培训机构的建立
- C.国民教育制度的确立
- D.教育立法的规定
-
下列哪一说法是夸美纽斯的观点?【 】
- A.美德是否可教
- B.教学即生长,学校即社会
- C.教学的教育性
- D.“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即教育
-
学校微观环境对于学生个体成长具有重要影响,下列选择项中,不属于这种影响的是【 】
- A.花盆效应
- B.同伴影响
- C.期待效应
- D.教学成效
-
教育的最基本的职能是【 】
- A.传播文化
- B.人口功能
- C.培养人才
- D.生产功能
-
“直接教学”又称做【 】
- A.概念形成策略
- B.发展性教学策略
- C.行为练习策略
- D.认知发展策略
-
_______是师生通过相互提问,以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推理获取新知识,巩固旧知识,增进记忆的一种方法。【 】
- A.谈话法
- B.参观点
- C.演示法
- D.讨论法
-
下列不属于教师劳动特点的是【 】
- A.独特的创造性
- B.科学性和艺术性
- C.空间的广延性和时间的连续性
- D.极强的功利性
-
奖励是对学生的思想品德给予肯定的评价,其形式有赞许、表扬和【 】
- A.记过
- B.惩罚
- C.奖赏
- D.警告
-
古代教育是以使用青铜器、铁器和 为标志的古代社会的教育。【 】
- A.陶器
- B.手工工具
- C.现代化技术
- D.玉器
-
探讨课程各组成部分如何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的问题是【 】
- A.课程结构
- B.学科课程
- C.活动课程
- D.必修课
-
日本广岛大学教授冈德雄把课堂上积极的气氛称为【 】
- A.防卫型气氛
- B.消极的气氛
- C.抵制型气氛
- D.支持型气氛
-
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共同的客体是【 】
- A.教育手段
- B.教育目的
- C.教育方法
- D.教育内容
-
在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中,居于中心环节的是【 】
- A.运用知识
- B.领会知识
- C.引起学习动机
- D.巩固知识
-
促进系统发展的最重要的机制是【 】
- A.激励机制
- B.淘汰机制
- C.协作机制
- D.竞争机制
-
创立社会模仿模式的教育家是【 】
- A.柯尔伯格
- B.麦克费尔
- C.皮亚杰
- D.班杜拉
-
学生最主要的权力是【 】
- A.人身自由权
- B.隐私权
- C.受教育权
- D.人格尊严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