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教师资格《小学教育学》押题密卷(16)
-
第 33 题 为什么说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现代社会发展和教育自身发展的必然趋势?
-
第 31 题 为什么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
第 32 题 何谓榜样法?运用该方法有哪些要求?
-
第 29 题 一名合格教师所应具备的良好的个性品质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
第 28 题 课程论
-
第 30 题 在教与学构成的一对矛盾中,为什么教是矛盾的主要方面?
-
第 26 题 学校咨询与辅导
-
第 27 题 教育方针
-
第 25 题 学校德育工作最基本、最经常、最有效的途径是班主任工作。
-
第 23 题 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的过程。
-
第 24 题 我国的教育法规必须经全国人大通过才有效。( )
-
第 22 题 新课程强调课程内容要密切关注学生兴趣和生活经验,并不意味着可以忽略间接经验的学习。
-
第 21 题 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智力、体力和道德的平均发展。
-
第 20 题 从根本上来说教师职业道德的评价标准,就是动机与效果的辩证统一。( )
-
第 18 题 素质教育就是什么都学,什么都学好。
-
第 19 题 心理健康有高低层次之分。( )
-
第 17 题 学习与教相互作用的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过程包括教师和学生两大要素。( )
-
第 16 题 柏拉图主张按照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对儿童进行分阶段教育。
-
第 14 题 组成课程计划的主要内容是( )。
- A.学科设置
- B.学科顺序
- C.课时分配
- D.学年编制
- E.学周安排
-
第 15 题 “环境决定论”完全否定了( )。
- A.遗传的作用
- B.教育的价值
- C.家庭的影响
- D.文化的功能
- E.人的能动性
-
第 13 题 下列能力属于智力范畴的是( )。
- A.观察力
- B.记忆力
- C.想象力
- D.思维力
-
第 12 题 德育过程的矛盾包括( )。
- A.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矛盾
- B.德育与智育的矛盾
- C.德育与教学过程的矛盾
- D.受教育者与德育内容、方法的矛盾
- E.受教育者自身思想品德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矛盾
-
第 11 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出现的著名教育家及其论著有( )。
- A.布鲁纳的《教育过程》
- B.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
- C.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
- D.卢梭的《爱弥儿》
- E.赞科夫的《教学与发展》
-
第 8 题 正规教育的主要标志是( )。
- A.国家教育
- B.民主教育
- C.制度化教育
- D.非制度化教育
-
第 9 题 小学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
- A.教育者与德育内容
- B.受教育者与教育者
- C.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品德水平
- D.教育者与德育方法
-
第 10 题 小学课程设计的最终目的是( )。
- A.将优秀的文化成果传授给学生
- B.实现爱国教育
- C.实现教育目的和学校培养目标
- D.使儿童学会学习,学会适应社会
-
第 7 题 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阐述教育学和教育史的第一本书是( )。
- A.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 B.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
- C.凯洛夫的《教育学》
- D.斯宾塞的《教育论》
-
第 6 题 班主任工作的根本任务是( )。
- A.做好管理工作
- B.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
- C.提高学生成绩
- D.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
第 4 题 强调学生的“一般发展”,要求“以最好的教学效果来达到学生最理想的发展水平”的苏联教育家是( )。
- A.巴班斯基
- B.赞科夫
- C.加里宁
- D.凯洛夫
-
第 5 题 小学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
- A.了解学生
- B.班会活动
- C.建立学生档案
- D.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
第 3 题 预防问题行为的关键是( )。
- A.端正学生的学习目的
- B.建设优良的校风与班风
- C.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 D.改善学生的人际环境
-
第 2 题 活动和交往是学生品德形成的( )。
- A.关键
- B.基础
- C.内容
- D.途径
-
第 1 题 课外活动的主体是( )。
- A.教师
- B.学生
- C.少先队组织
- D.学校管理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