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教师资格《小学教育学》押题密卷(9)
-
第 28 题 论述课程计划的构成要素有哪些。
-
第 29 题 论述义务教育课程计划在小学阶段应达到的目标是什么?
-
第 26 题 小学阶段课程的性质是什么?
-
第 27 题 简述义务教育的意义。
-
第 24 题 简述教科书的作用。
-
第 25 题 班主任的学期工作计划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
第 23 题 小学德育内容
-
第 21 题 教育结构
-
第 22 题 学生申诉制度
-
第 19 题 素质教育是以__________为根本宗旨的教育。
-
第 20 题 操行评定一般包括学生自评、小组评议、__________和__________等四个步骤。
-
第 18 题 我国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思想的是__________,在国外,启发式教学始于古希腊的__________。
-
第 16 题 测验的难度是指测验包含的试题__________。
-
第 17 题 基础型课程是一种注重学生__________能力培养的课程。
-
第 15 题 课程的基本类型有( )。
- A.学科课程
- B.经验课程
- C.活动课程
- D.潜在课程
- E.核心课程
-
第 13 题 中国封建社会出现过的学校教育的类型有( )。
- A.官学
- B.私学
- C.骑士学校
- D.书院
- E.社区学院
-
第 14 题 用“课程标准”取代原来的“教学大纲”,新的课程标准发生的明显的变化有( )。
- A.课程功能
- B.课程内容
- C.课程实施
- D.课程管理
- E.课程核心
-
第 11 题 以下关于课外活动的论述,正确的是( )。
- A.课外活动是学生自愿选择的、自愿参加的
- B.课外活动也能在校内进行
- C.选修课是学生自己选择的,属于课外活动
- D.课外活动是近代学校才出现的教育活动
- E.课外活动可以扩大学生的活动领域
-
第 12 题 文化发展对学校课程产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 )。
- A.内容的丰富
- B.增强国家对课程改革控制权
- C.课程结构的更新
- D.为课程改革提供的物质基础
- E.课程改革由受教育者完成
-
第 10 题 学生的个别差异给劳动造成了( )。
- A.复杂性
- B.创造性
- C.示范性
- D.长期性
-
第 9 题 采取一个模式,用一个标准要求学生,这根本上是对教育上的( )的关系及其意义缺乏正确的认识所致。
- A.自然性与社会性
- B.受动性与能动性
- C.共性与个性
- D.方向性与现实性
-
第 8 题 在我国历史上,将教师纳入“天、地、君、亲”序列的人是( )。
- A.孔子
- B.老子
- C.庄子
- D.荀子
-
第 6 题 平时所说的三结合教育,这“三结合”是指( )。
- A.学校、家庭、社会三种教育力量的一体化
- B.教师、学生、教室
- C.历史、现实、未来的三结合
- D.教科书、实验室、网络的三结合
-
第 7 题 允许成绩优秀的学生跳级,体现了( )原则。
- A.启发性
- B.直观性
- C.因材施教
- D.巩固性
-
第 5 题 师范学校的出现,与教师成为一种独立的社会职业,从时间上来说,( )。
- A.是同时的
- B.师范学校出现得早
- C.教师成为一种独立的社会职业的时间早
- D.说不清楚
-
第 3 题 世界上最早颁布《义务教育法》的国家是( )。
- A.中国
- B.日本
- C.新加坡
- D.德国
-
第 4 题 中国古代“内发论”的代表人物是( )。
- A.孔子
- B.荀子
- C.孟子
- D.墨子
-
第 1 题 世界上最早实施义务教育的是哪个国家?( )
- A.英国
- B.法国
- C.德国
- D.日本
-
第 2 题 课外活动不包括( )。
- A.社会活动
- B.科技活动
- C.文学艺术活动
- D.选修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