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教师资格《小学教育学》全真模拟试卷(9)
- 
				
第 45 题 作为权利主体学生享有哪些合法的权利?
 - 
				
第 46 题 试述开展好课外活动的基本要求。
 - 
				
第 44 题 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简述该观点的基本内容
 - 
				
第 42 题 在学校教育中,小学常用的基本教学方法有哪些?
 - 
				
第 43 题 课外活动的作用是什么?
 - 
				
第 41 题 简述设计教学法。
 - 
				
第 40 题 素质教育充分体现了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
- 正确
 - 错误
 
 - 
				
第 39 题 学校教师要贯彻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定和下达的教学内容和要求,促进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保障学生参加各类实现教育目的的活动等。( )
- 正确
 - 错误
 
 - 
				
第 38 题 一节课成败的基本标准是看教学方法是否得当。( )
- 正确
 - 错误
 
 - 
				
第 37 题 在个体发展过程中,小环境的作用更为直接,所以教育者应更注意小环境。( )
- 正确
 - 错误
 
 - 
				
第 36 题 苏霍姆林斯基的代表作有《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和《学生的精神生活》。( )
- 正确
 - 错误
 
 - 
				
第 35 题 小学在劳动技术教育方面的要求是:初步学会生活自理;会使用简单的劳动工具;养成爱劳动的习惯。( )
- 正确
 - 错误
 
 - 
				
第 34 题 充分反映孔子教育思想的著作是《学记》。( )
- 正确
 - 错误
 
 - 
				
第 33 题 在教材的编排上,要做到知识的内在逻辑与教学法要求的统一。( )
- 正确
 - 错误
 
 - 
				
第 31 题 学者伊里奇所构建学习化社会的理想是制度化社会的重要体现。( )
- 正确
 - 错误
 
 - 
				
第 30 题 小学阶段教育是义务教育,是国家为每个__________儿童提供的基础教育。
 - 
				
第 32 题 小学教育能不能对社会发展起作用,归根到底要看小学教育能不能促进教师的发展。( )
- 正确
 - 错误
 
 - 
				
第 29 题 在教育系统的诸要素中,__________和教师是最基本的要素。
 - 
				
第 28 题 课外辅导是对__________的补充和延伸。
 - 
				
第 26 题 __________是指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一定的要求组织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
 - 
				
第 27 题 综合课的结构是:组织教学、检查复习、讲授新教材、__________、布置课外作业等。
 - 
				
第 25 题

 - 
				
第 24 题 课程设计要强调__________、探索性、实践性,保证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亲身实践,注重学生的探索、获得各种直接经验。
 - 
				
第 23 题 潜在课程也称为隐性课程,是广义学校课程的组成部分。它以潜在性和__________为主要特征。
 - 
				
第 20 题 德育过程从本质上说是( )统一的过程。
- A.个体与环境
 - B.个体与社会
 - C.个体与教育
 - D.个体社会化与社会规范个体化
 
 - 
				
第 22 题 教学原则是对__________的反映。
 - 
				
第 21 题 教学大纲即__________,规定了学科的教学目的、任务、知识的范围、深度和结构、教学进度以及有关教学法的基本要求。
 - 
				
第 19 题 教育的生物起源论和心理起源论的共同特点是都否认了( )。
- A.教育的社会性
 - B.教育的平等性
 - C.教育的阶级性
 - D.教育的生产性
 
 - 
				
第 18 题 下列关于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的关系描述不正确的是( )。
- A.侧重于间接经验的获取与侧重于直接经验的获取的关系
 - B.侧重于书本公共知识的学习与侧重于个人实践知识的学习的关系
 - C.关注经验的逻辑方面及关注经验的心理方面的关系
 - D.注意思维与注重行动的关系
 
 - 
				
第 17 题 学校作为个体发展而有意识地安排的一种特殊环境,其要求、内容及各种活动能否引起并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取决于教师对这种环境的( )。
- A.认识
 - B.设计
 - C.设想
 - D.安排
 
 - 
				
第 16 题 根据课程的制定者,课程可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 )。
- A.省级课程
 - B.地级课程
 - C.县级课程
 - D.校本课程(或学校课程)
 
 - 
				
第 14 题 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这体现了个体的身心发展具有( )。
- A.顺序性
 - B.阶段性
 - C.不平衡性
 - D.互补性
 
 - 
				
第 15 题 教师的语言首先要求( )。

 - 
				
第 13 题 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在《行为主义》一书中写道:“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一个由我支配的特殊的环境,让我在这个环境里养育他们,我可担保,任意选择一个,不论他父母的才干、倾向、爱好如何,他父母的职业及种族如何,我都可以按照我的意愿把他们训练成为任何一种人物—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人,甚至乞丐或强盗。”这是( )。
- A.遗传决定论的观点
 - B.环境决定论的观点
 - C.家庭决定论的观点
 - D.儿童决定论的观点
 
 - 
				
第 12 题 组织学校活动的重要依据是( )。

 - 
				
第 11 题 班级管理的主要功能是( )。
- A.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习效率
 - B.维持班级秩序
 - C.形成良好的班风
 - D.锻炼学生能力,学会自治自理
 
 - 
				
第 9 题 17世纪英国的洛克在《教育漫话》一书中认为,“我们日常所见的人中,他们之所以或好或坏,或有用或无用,十分之九都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这是( )。
- A.环境决定论的观点
 - B.遗传决定沦的观点
 - C.教育万能论的观点
 - D.基因决定论的观点
 
 - 
				
第 10 题 新课程改革中提出的课程“三维目标”是( )。
- A.知识、智力、能力
 - B.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础性学力
 - C.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 D.知识、智力、情感
 
 - 
				
第 8 题 疏导原则就是( )原则。
- A.导向性
 - B.因材施教
 - C.循循善诱
 - D.有的放矢
 
 - 
				
第 7 题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利用一定的仪器设备通过条件控制引起实验对象的某些变化,从观察这些变化中获得知识的方法,称之为( )。
- A.练习法
 - B.实习作业法
 - C.实验法
 - D.谈话法
 
 - 
				
第 6 题 负有中小学生受教育权实现义务的主体不包括( )。
- A.教师
 - B.学校
 - C.国家
 - D.企业
 
 - 
				
第 4 题 提出非学校化观念的是( )。
- A.赫尔巴特
 - B.伊里奇
 - C.怀特海
 - D.克伯屈
 
 - 
				
第 5 题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主渠道是( )。

 - 
				
第 3 题 关于“教材”,表达适当的选项是( )。
- A.学校教学的唯一依据
 - B.教学的唯一工具
 - C.学生学习的客体和目的
 - D.落实课程标准的媒介
 
 - 
				
第 2 题 确定小学课外活动内容和形式的主要依据是学生的( )。
- A.观察力
 - B.记忆力
 - C.兴趣、爱好
 - D.想象力
 
 - 
				
第 1 题 小学教材的编写,在内容上最重要的是要考虑( )。
- A.形象性与兴趣性
 - B.娱乐性与生活性
 - C.科学性与思想性
 - D.知识性与个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