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答

2012年教师资格《小学教育学》全真模拟试卷(2)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第 44 题 对教师语言表达能力的要求有哪些?

  2. 第 46 题 学生在小学阶段应达到的目标是什么?

  3. 第 45 题 简述班级授课制的主要缺点。

  4. 第 42 题 课程计划对小学教师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小学教师应做到哪些方面?

  5. 第 43 题 什么是美育?

  6. 第 40 题 我们常说的“助人为乐”是指德育的这种个体享用功能。(  )

    • 正确
    • 错误
  7. 第 41 题 小学班主任的主要工作是什么?

  8. 第 39 题 教学具有教育性,所以教学中永远有德育。(  )

    • 正确
    • 错误
  9. 第 37 题 运用知识的过程是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转化为技能和技巧的过程。(  )

    • 正确
    • 错误
  10. 第 38 题 教学中,教师处于主体地位,教师的教具有主导作用。(  )

    • 正确
    • 错误
  11. 第 34 题 充分反映孔子教育思想的著作是《论语》。(  )

    • 正确
    • 错误
  12. 第 35 题 “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主张的是引导式教学。(  )

    • 正确
    • 错误
  13. 第 36 题 面对人的遗传素质在个体身心发展中的决定作用,教育是无能为力的。(  )

    • 正确
    • 错误
  14. 第 32 题 教师专业化有利于教师地位的提高。(  )

    • 正确
    • 错误
  15. 第 33 题 教师的主导作用表现在:教师的指导决定着学生学习的方向、内容、进程、结果和质量。(  )

    • 正确
    • 错误
  16. 第 29 题 学生的受教育权包括受完法定教育年限权、__________权和公正评价权。

  17. 第 30 题 教学大纲的中心部分是__________。

  18. 第 31 题 教学计划规定了各学科的基本要求、各种活动的主要任务和基本要求等,还设置了“地方安排课程”。(  )

    • 正确
    • 错误
  19. 第 27 题 人的身心发展包括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的发展,其中,心理的发展主要指__________与意向的发展。

  20. 第 28 题 社会、知识和__________是制约学校课程的三大因素。

  21. 第 25 题 教师必须自觉遵守宪法、法律和__________,使自己的言行举止具有示范性。

  22. 第 24 题 教师的语言首先要求__________、明了、有逻辑性。

  23. 第 26 题 教学方法是为完成__________而采用的办法。

  24. 第 23 题 陶冶法是教师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对学生的品德进行培养,__________其产生作用的方式的突出特点是__________。

  25. 第 22 题 综合型策略是直接从__________、任务出发,综合展开的教学策略。

  26. 第 20 题 依据课外活动的机能可将课外活动分为接受性活动、创造性活动和(  )。

    • A.探究性活动
    • B.发现性活动
    • C.训练性活动
    • D.社会性活动
  27. 第 21 题 教学进程包括一节课的__________的详细安排、教学方法的具体运用方式和时间的分配。

  28. 第 19 题 我国倡导启发式教学的第一人是古代教育家(  )。

    • A.孔子
    • B.墨翟
    • C.董仲舒
    • D.朱熹
  29. 第 18 题 个体在不同的年龄段表现出的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这就是身心发展的(  )。

  30. 第 17 题 非制度化教育相对于制度教育而言,其重要的改变是(  )。

  31. 第 15 题 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人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这一原则是(  )。

    • A.导向原则
    • B.疏导原则
    • C.因材施教原则
    • D.教育的一贯性原则
  32. 第 16 题 指导课程编制过程最为关键的准则是(  )。

    • A.课程内容
    • B.课程计划
    • C.课程目标
    • D.课程设计
  33. 第 12 题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中国传统儒家思想把(  )。

    • A.教育与生活相隔离
    • B.教育与经济相隔离
    • C.教育与政治相隔离
    • 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隔离
  34. 第 14 题 教育对儿童的心理发展起着(  )作用。

    • A.决定
    • B.主导
    • C.促进
    • D.减缓
  35. 第 13 题 “三个结合”、“六个并举”的原则是(  )。

    • A.《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中提出的
    • B.《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中提出的
    • C.《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提出的
    • D.《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提出的
  36. 第 11 题 不属于课堂要素的是(  )。

    • A.学生
    • B.学习过程
    • C.学习情境
    • D.学习信号
  37. 第 10 题 我国学校课程的雏形“六艺”是指(  )。

    • A.“诗、书、礼、乐、射、数”
    • B.“诗、书、礼、乐、御、数”
    • C.“礼、乐、射、御、书、数”
    • D.“礼、乐、射、御、诗、画”
  38. 第 7 题 “洪堡式”大学的传统是由(  )传承的。

    • A.巴黎大学
    • B.剑桥大学
    • C.柏林大学
    • D.哈佛大学
  39. 第 8 题 班主任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  )。

    • A.平行管理
    • B.常规管理
    • C.民主管理
    • D.目标管理
  40. 第 9 题 德育“认知模式”中,设置两难问题是为了(  )。

    • A.道德发展的形式
    • B.测量道德判断的发展水平
    • C.测量道德发展的能力
    • D.测量道德发展的结构
  41. 第 5 题 用正确的动机战胜错误的动机,用理智战胜欲望,用果断战胜犹豫,用坚持战胜动摇等,一般是指(  )。

    • A.道德认识
    • B.道德情感
    • C.道德意志
    • D.道德行为
  42. 第 6 题 构成思想品德的四个基本要素是知、情、意、行,其中关键性的要素是(  )。

    • A.行
    • B.情
    • C.意
    • D.知
  43. 第 2 题 根据现行法律规定,对中小学生的身份表述是:中小学生是在国家法律认可的各级各类中等或初等学校或教育机构中接受教育的(  )。

    • A.未成年公民
    • B.社会公民
    • C.普通受教育者
    • D.青少年儿童
  44. 第 4 题 在我国,课程具体表现为(  )。

  45. 第 3 题 马卡连柯提出“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反映了德育的(  )。

  46. 第 1 题 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

    • A.社会通过教师向学生提出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 B.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矛盾
    • C.教育者与德育内容、德育方法之间的矛盾
    • D.受教育者与德育内容、德育方法之间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