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下半年江西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学》深度押题试卷(4)
- 
				
结合案例,对于放任式的班主任领导方式,下列哪项与之最切合?( )
- A.整碗倒掉
 - B.把稻子挑出来扔掉
 - C.把稻子挑出揉成米
 - D.就这样
 
 - 
				
我国现代学生观包括( )。
- A.学生是独立的人
 - B.学生是发展的人
 - C.学生是具有独特个性的人
 - D.学生是责权主体
 
 - 
				
班主任的领导方式包括( )。
- A.权威式
 - B.民主式
 - C.放任式
 - D.溺爱式
 
 - 
				
回答下列各题:
一碗米中有几粒稻子,面对这一问题,我们可能有几种处理方法:
1.整碗倒掉;
2.把稻子挑出来扔掉;
3.把稻子挑出揉成米;
4.就这样。
如案例所示,你会选择( )。
- A.整碗倒掉
 - B.把稻子挑出来扔掉
 - C.把稻子挑出揉成米
 - D.就这样
 
 - 
				
在教育教学中,贯彻该原则要( )。
- A.正确选择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
 - B.重视与讲解相结合
 - C.重视发扬教学民主
 - D.重视组织各种复习
 
 - 
				
要想有效的运用该原则,在教育教学中要遵循感知的( )。
- A.差异律
 - B.强度律
 - C.活动律
 - D.组合律
 
 - 
				
回答下列各题:
夸美纽斯指出:“凡是需要知道的事物,都要通过事物本身来进行教学;这就是说, 应该尽可能地把事物本身或代替它的图像放在面前,让学生去看看,摸摸,听听,闻闻 等等。”乌中斯基进一步指出:“一般说来,儿童是依靠形式、颜色、声音和感觉来进行 思维的。”“逻辑不是别的东西,而是自然界里的事物和现象的联系在我们头脑中的 反映。”
案例说明了在教学过程中要遵循什么教学原则?( )
- A.因材施教原则
 - B.直观性原则
 - C.启发性原则
 - D.巩固性原则
 
 - 
				
“标本”属于( )教具。
- A.实物
 - B.模象 ?
 - C.语言
 - D.言语
 
 - 
				
教师的职责是传授文化知识。 ( )
- 正确
 - 错误
 
 - 
				
以雄辩和与青年智者问答而著名的教育家是柏拉图。 ( )
- 正确
 - 错误
 
 - 
				
教育评价主要是一种用来评判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质量高低的工具与手段。( )
- 正确
 - 错误
 
 - 
				
抛锚式教学是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的教学策略。 ( )
- 正确
 - 错误
 
 - 
				
讲授法就是注入式的教学方法。 ( )
- 正确
 - 错误
 
 - 
				
对学生的学业成就进行评价,主要是通过纸笔测验进行的。 ( )
- 正确
 - 错误
 
 - 
				
中国古代内发论的代表是荀子。 ( )
- 正确
 - 错误
 
 - 
				
“教育不应再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是制度化教育所推崇的理想。 ( )
- 正确
 - 错误
 
 - 
				
班级管理是以班主任为中心的管理。 ( )
- 正确
 - 错误
 
 - 
				
内发论强调人的身心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 ( )
- 正确
 - 错误
 
 - 
				
教育教学中只强调统一要求就行了。 ( )
- 正确
 - 错误
 
 - 
				
班会活动是班主任进行教育活动的辅助手段。 ( )
- 正确
 - 错误
 
 - 
				
课程计划中设置的各门学科可以单科发展。 ( )
- 正确
 - 错误
 
 - 
				
学校要以教学为主,以教学唯一。 ( )
- 正确
 - 错误
 
 - 
				
弗洛伊德把“基因复制”看做决定人的一切行为的本质力量。 ( )
- 正确
 - 错误
 
 - 
				
受教育者既是德育主体,又是德育的客体。 ( )
- 正确
 - 错误
 
 - 
				
德育在人的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导向和动力作用,而遗传才是个体发展的物质基础。( )
- 正确
 - 错误
 
 - 
				
循序渐进要求教学要面面俱到。 ( )
- 正确
 - 错误
 
 - 
				
在教育中,尊重人的个性是智慧的开端。 ( )
- 正确
 - 错误
 
 - 
				
我国《教师法》颁布于1995年。 ( )
- 正确
 - 错误
 
 - 
				
广义德育包括( )。
- A.社会德育
 - B.社区德育
 - C.学校德育
 - D.家庭德育
 - E.环境德育
 
 - 
				
群众性活动的类型主要有( )。
- A.报告和讲座
 - B.集会
 - C.比赛
 - D.参观访问
 - E.小制作活动
 
 - 
				
新型的师生关系要求( )。
- A.教学上的授受关系
 - B.保护与被保护关系
 - C.人格上的平等关系
 - D.朋友式的友好帮助关系
 - E.道德上的相互促进关系
 
 - 
				
教科书的编排通常采用( )等几种形式。
- A.直线式
 - B.螺旋式
 - C.探究式
 - D.发现式
 - E.图文式
 
 - 
				
定型的教育组织形式包括古代与近代的( )。
- A.前学校
 - B.前社会教育机构
 - C.学校
 - D.社会教育机构
 - E.高等学校
 
 - 
				
“环境决定论”完全否定了( )。
- A.遗传的作用
 - B.教育的价值
 - C.家庭的影响
 - D.文化的功能
 - E.人的能动性
 
 - 
				
现代教育的特征主要有( )。
- A.公共性和生产性
 - B.公益性和免费性
 - C.科学性
 - D.国际性
 - E.终身性和未来性
 
 - 
				
课外活动制定计划的基本要求是课外活动必须具有( )。
- A.可行性
 - B.协调性
 - C.明确性
 - D.安全性
 - E.组织性
 
 - 
				
练习按学生掌握技能、技巧的进程分为( )。
- A.模仿性练习
 - B.口头练习
 - C.独立性练习
 - D.创造性练习
 - E.书面练习
 
 - 
				
按活动的规模和人数可将课外活动分为( )。
- A.群众性活动
 - B.科技活动
 - C.小组活动
 - D.个人活动
 - E.学科活动
 
 - 
				
小学教育在义务教育中的地位主要表现在( )。
- A.普及性
 - B.民主性
 - C.基础性
 - D.全民性
 - E.强制性
 
 - 
				
苏格拉底教学法包括( )。
- A.思索
 - B.苏格拉底讽刺
 - C.启发
 - D.定义
 - E.助产术
 
 - 
				
一堂好课的标准有( )。
- A.目标明确
 - B.内容正确
 - C.方法得当
 - D.组织有效
 - E.体验积极
 
 - 
				
赫尔巴特的理论思想包括( )。
- A.教师中心论
 - B.学生中心论
 - C.强调知识的传授
 - D.强调经验的获得
 - E.重视课堂教学的作用
 
 - 
				
在赫尔巴特的影响下,形成了以传统教育为中心的特点,即( )。
- A.教师中心
 - B.教材中心
 - C.学生中心
 - D.知识中心
 - E.课堂中心
 
 - 
				
个案研究中常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 )。
- A.跟踪法
 - B.追因法
 - C.临床法
 - D.产品分析法
 - E.教育会诊法
 
 - 
				
学生档案有两种,即( )。
- A.书面档案
 - B.电子档案
 - C.集体档案
 - D.个体档案
 - E.网络档案
 
 - 
				
主题班会的组织,一般要经过( )阶段。
- A.确定主题
 - B.精心准备
 - C.具体实施
 - D.反馈评价
 - E.效果深化
 
 - 
				
学校课程的设置直接受制于( )的规定。
- A.教育目的
 - B.培养目标
 - C.教学目标
 - D.课程目标
 - E.政治制度
 
 - 
				
教学活动的多种形态有( )。
- A.课内
 - B.课外
 - C.班级
 - D.小组
 - E.个别化
 
 - 
				
现代教育的特征是( )。
- A.生产知识教育
 - B.科技教育
 - C.人文教育
 - D.共产主义思想教育
 
 - 
				
在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关系问题上,应坚持的是( )。
- A.坚持人文教育为主
 - B.坚持科学教育为主
 - C.坚持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携手并进
 - D.要看情况而定
 
 -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说明教师的劳动具有( )。
- A.复杂性
 - B.创造性
 - C.示范性
 - D.长期性
 
 - 
				
教科书的主体部分是( )。
- A.提纲
 - B.课文
 - C.目录
 - D.习题
 
 - 
				
学生学习和模仿的榜样是教师的( )。
- A.言行
 - B.知识
 - C.修养
 - D.品德
 
 - 
				
根据学生已学教材向其提出一系列问题,通过师生问答形式帮助学生复习,深化已 学知识的方法是( )。
- A.启发谈话
 - B.总结谈话
 - C.复习谈话
 - D.评价谈话
 
 - 
				
中国最早的学校教育形态出现在( )。
- A.夏代
 - B.商代
 - C.西周
 - D.春秋战国时期
 
 - 
				
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
- A.备课
 - B.上课
 - C.布置作业
 - D.课外辅导
 
 - 
				
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 )。
- A.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 B.全面了解学生
 - C.培养优良的班风
 - D.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
 
 - 
				
人类教育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是( )。
- A.社会生产力
 - B.人口数量
 - C.科学技术
 - D.自然环境
 
 - 
				
学校中开展各类活动的最基本的基层组织是( )。
- A.小组
 - B.班级
 - C.年级
 - D.教研室
 
 - 
				
学生的学习是人类学习的一种特殊形式,其特殊性之一是他们的学习是一种( )学习。
- A.直接性
 - B.多样化
 - C.复杂化
 - D.规范化
 
 - 
				
衡量一个国家文明程度和人口素质高低的是( )。
- A.初等教育
 - B.中等教育
 - C.基础教育
 - D.高等教育
 
 - 
				
学校德育是各个社会共有的教育活动,具有鲜明的( )。
- A.社会性
 - B.稳定性
 - C.连续性
 - D.共同性
 
 - 
				
难题提供了试题的( )信息。
- A.错误率
 - B.通过率
 - C.平均通过率
 - D.平均错误率
 
 - 
				
学校教育的总体中各个部分的比例关系和组合方式,被称为( )。
- A.学校教育环境
 - B.学校教育条件
 - C.学校教育机构
 - D.学校教育结构
 
 - 
				
身心发展的关键期表明人的身心发展具有( )。
- A.阶段性
 - B.差异性
 - C.不均衡性
 - D.顺序性
 
 - 
				
教育( )是对教育专制性、等级化和特权化的否定。
- A.全民化
 - B.民主化
 - C.现代化
 - D.终身化
 
 - 
				
教育制度化的形成是以( )为标志的。
- A.高等教育
 - B.中等教育
 - C.成人教育
 - D.学校教育系统
 
 - 
				
学生学习间接经验的基础是( )。
- A.直接经验
 - B.理论知识
 - C.科学知识
 - D.实践知识
 
 - 
				
与课堂教学相比,学生在课外活动中具有更大的( )。
- A.自愿性
 - B.自主性
 - C.强迫性
 - D.创造性
 
 - 
				
提出“师者,人之模范”的教育家是( )。
- A.孟子
 - B.苟子
 - C.杨雄
 - D.老子
 
 - 
				
传授系统知识,促进学生发展的最有效的形式是( )。
- A.课外活动
 - B.班主任活动
 - C.教学活动
 - D.实践活动
 
 - 
				
启蒙思想家卢梭宣扬自然主义教育理想的作品是( )。
- A.《大教学论》
 - B.《教育漫话》
 - C.《爱弥尔》
 - D.《普通教育学》
 
 - 
				
从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因看,属于外铄论的学者是( )。
- A.洛克
 - B.格赛尔
 - C.孟子
 - D.威尔逊
 
 - 
				
个体身心发展的某一方面机能和能力最适宜于形成的时期称为( )。
- A.机能期
 - B.发展期
 - C.差异期
 - D.关键期
 
 -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起( )作用。
- A.主体
 - B.辅导
 - C.从属
 - D.主导
 
 - 
				
讲述是教师主要的教学手段,一般可分( )三个阶段进行。
- A.导人、详述和汇总
 - B.导人、分析和汇总
 - C.分析、详述和总结
 - D.分析、质疑和总结
 
 - 
				
学生课余生活的良好形式是( )。
- A.课外活动
 - B.课余活动
 - C.群众活动
 - D.文娱活动
 
 - 
				
由于学生身心发展存在着个别差异,因此要( )。
- A.坚持以教师为中心
 - B.因材施教
 - C.坚持以教材为中心
 - D.实施标准化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