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答

2013年陕西教师资格《小学教育学》命题预测试卷(7)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简述小学教育在义务教育中的地位。

  2. 有人认为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传授知识,智力的发展是教学无法直接掌控的,而且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更无法在教学过程中同时实现。

    请用所学教育学理论评析这一观点。

  3. 教师布置作业时应遵守哪些基本要求?

  4. 如何建立良好的班集体?

  5. 二战后,综合中学的比例逐渐增加,出现了普通中学_________、职业中学_________的综合化趋势。

  6. 简述素质教育的理论要点。

  7. 简述教学中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基本要求。

  8. 按活动人数和规模可把课外活动的形式分为_________、小组活动和个人活动三类。

  9. 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建立始于__________(人名)。

  10. 苏格拉底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法著名。他的问答分为三步,第一步称为苏格拉底讽刺,第二步叫定义,第三步叫__________。

  11. 根据课程的制定者,课程可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_________。

  12. 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_________思维过渡阶段。

  13. 20世纪以来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中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对教育的等级化、特权化和专制性的否定是教育的__________。

  14. 中国古代身心发展动因内发论的代表人物是__________。

  15. 少年先锋队是中国共产党委托共青团领导的少年儿童的_________组织。

  16. 在学生学业评价的方法中,_________是直接认知被评价者的最好方法;_________是考核、测定学生成绩的基本方法。

  17. 《学记》要求“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这个要求反映的教学原则是(  )

    • A.巩固性原则
    • B.循序渐进原则
    • C.因材施教原则
    • D.直观性原则
  18. 性的成熟是一个人生长过程中生理发育极为重要的特征,这个特征出现时期是在(  )

    • A.童年期
    • B.少年期
    • C.青年期
    • D.成人期
  19. 实质教育论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是(  )。

    • A.发展智力
    • B.培养思想品德
    • C.传授知识
    • D.发展个性
  20. 基础型课程注重学生基础学力的培养,即培养学生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须的“三基”为中心的基础教养。“三基”指的是(  )


    读、写、唱

    唱、跑、跳

    读、跑、跳

    读、写、算


    • A.课程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
    • B.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学大纲
    • C.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教科书
    • D.课程计划、教学计划、教学大纲
  21. 在我国,课程具体表现为(  )。

    • A.课程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
    • B.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学大纲
    • C.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教科书
    • D.课程计划、教学计划、教学大纲
  22. 学生发展的可能性和可塑性转变为现实性的条件是个体与(  )

    • A.遗传的相互作用
    • B.成熟的相互作用
    • C.环境的相互作用
    • D.教师的相互作用
  23. 根据一定的教学任务,组织学生到工厂、农村、社会生活现场和其他场所,通过观察、调查或实际操作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是(  )

    • A.现场教学
    • B.个别教学
    • C.小组教学
    • D.复式教学
  24. 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师生按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是指(  )

    • A.教学策略
    • B.教学过程
    • C.教学组织形式
    • D.教学设计
  25. “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这句名言出自(  )

    • A.裴斯泰洛齐
    • B.赫尔巴特
    • C.第斯多惠
    • D.乌申斯基
  26. 学校课外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

    • A.群众性活动
    • B.小组活动
    • C.个别活动
    • D.集体活动
  27. 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要做到循序渐进,这是因为(  )。

    • A.学生只有机械记忆的能力
    • B.教师的知识、能力是不一样的
    • C.教育活动中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 D.教育活动完全受到人的遗传素质的制约
  28. 个体在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中所表现出来的个体主观能动性。是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  )

    • A.决定性因素
    • B.辅助因素
    • C.影响因素
    • D.引导性因素
  29. 有的人认为人的心灵犹如一块白板,它本身没有内容,可以任意涂抹,外部的力量决定了人的发展状况。这种观点典型的代表人物是(  )

    • A.洛克
    • B.弗洛伊德
    • C.格塞尔
    • D.威尔逊
  30. 在班主任的个别教育工作中处于首要地位的是(  )

    • A.做好班长的工作
    • B.做好先进生的工作
    • C.做好班委的工作
    • D.做好后进生的工作
  31. 课程评价中,目标评价模式的提出者是(  )

    • A.皮亚杰
    • B.布鲁纳
    • C.布鲁姆
    • D.泰勒
  32. 在我国教育史上,第一次把课外活动正式列为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教学计划的是(  )

    • A.1978年
    • B.1980年
    • C.1986年
    • D.1988年
  33. 我国把课程分为国家、地方、学校三个层次。那么,一级课程和二级课程指的是(  )

    • A.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
    • B.国家课程和学校课程
    • C.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
    • D.地方课程和国家课程
  34. 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会用、学以致用,这是(  )

    • A.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 B.启发性原则
    • C.巩固性原则
    • D.循序渐进原则
  35. 为了使学生作好上课前的各种准备,通常在上课开始时,教师需要进行的一项工作是(  )

    • A.检查复习
    • B.组织教学
    • C.布置作业
    • D.提问答疑
  36. 人的身心发展的两个特殊性是指(  )

    • A.顺序性和发展性
    • B.社会实践性和阶段性
    • C.社会实践性和能动性
    • D.不平衡性和均衡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