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陕西省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学》考前冲刺试卷(三)
-
联系实际谈谈你对教师角色的认识。
-
简述课外辅导的主要内容和任务。
-
简述我国小学课程设计的原则。
-
贯彻直观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
简述小学教育的总任务。
-
在如何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上,现代教学论强调教与学二者的辩证关系,认为教师主导作用应与学生__________结合。
-
简述课外活动的作用。
-
操行评定主要由__________负责。
-
教学大纲和教科书的编排通常采取直线式和__________式两种。
-
我国制定小学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关于___________的理论。
-
教学原则是对教学_________的反映,也是人们教学_________的总结。
-
“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这句话体现了_________。
-
杜威强调儿童在教育中的中心地位,主张教师应以___________为目的,围绕学生的需要和活动组织教学。
-
_________阶段是学生初步形成人生观、世界观的时期。
-
制定课程目标的三个主要依据是:对_________的研究;对社会的研究;对_________的研究。
-
我国古代以教学与学术研究紧密结合,重视读书自学,强调辩论问题的教育机构称为_________,其主持人称为_________。
-
根据一定的要求和标准,对学生的思想言行做出判断的德育方法是法,是对品德发展的强化手段。
-
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清朝末年的“_________”,以及颁布了全国统一的教育宗旨和近代学制。
-
课程目标是指整个课程编制过程的最为关键的准则,它有四个方面的规定性:时限性、具体性、预测性和__________性。
-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必须接受学校行政决定被编入一定的班级,具有一定的_________。与课堂教学相比,学生在课外活动中具有更大的_________。
-
自我教育能力主要由__________能力和自我调控能力等构成。
-
客观性测验是通过出一系列___________要求学生回答来测定他们的知识与能力水平的测验。
-
班级管理的实质是___________。
-
小学教育的根本任务是_________。
-
《义务教育法》规定,我国义务教育实行“__________”的管理体制。
-
按学生掌握技能、技巧的进程,练习可分为:模仿性练习、__________、创造性练习。
-
教学的中心环节是( )
- A. 引起学习动机
- B. 领会知识
- C. 巩固知识
- D. 运用知识
-
能较全面地反映被评价者品德情况,且应用较广的品德评价法的是( )
- A. 加减评分法
- B. 操行评语法
- C. 模糊综合测评法
- D. 评等评分评语综合测评法
-
班级活动的主要形式是( )
- A. 小组活动
- B. 集体活动
- C. 个别教育
- D. 主题班会
-
“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这句名言的提出者是( )
- A. 裴斯泰洛齐
- B. 赫尔巴特
- C. 第斯多惠
- D. 乌申斯基
-
我国《教师法》界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 )
- A. 事务员
- B. 工作人员
- C. 公务员
- D. 专业人员
-
在教学进程的基本阶段中,中心环节是( )
- A. 运用知识
- B. 引发动机
- C. 巩固知识
- D. 领会知识
-
我国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
- A. 个别教学制
- B. 分组教学制
- C. 班级授课制
- D. 复式教学制
-
在教育系统的诸种要素中,最基本的要素是( )
- A. 学生与课程
- B. 学生与教师
- C. 学生与教材
- D. 学生与教学
-
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 )
- A. 管理
- B. 引导
- C. 控制
- D. 交往
-
“建国居民,教学为先”这句话反映了( )
- A. 教育与经济的关系
- B. 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 C. 教育与科技的关系
- D. 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
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建立始于( )
- A. 卢梭
- B. 赫尔巴特
- C. 杜威
- D. 夸美纽斯
-
我国小学德育主要由以下三部分构成:一是道德教育,二是政治教育,三是( )
- A. 世界观教育
- B. 人生观教育
- C. 思想教育
- D. 理想教育
-
按学科分别组织的渺小学习和研究活动是( )
- A. 科技活动
- B. 社会活动
- C. 文学艺术活动
- D. 学科活动
-
我国的小学产生于( )
- A. 殷周时代
- B. 秦代
- C. 战国时期
- D. 唐代
-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 )中对教育方针的表述。
- A.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 B.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 C.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 D.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测验有个质量指标问题。测验结果的可靠程度指的是( )
- A. 信度
- B. 效度
- C. 难度
- D. 区分度
-
如果一个测验基本达到了测验目的,测出了它所要测出的东西,那么这个测验( )
- A. 信度较好
- B. 效度较好
- C. 难度适中
- D. 区分度较好
-
教育目的对整个教育工作具有导向作用、激励作用和( )
- A. 评价作用
- B. 选拔作用
- C. 决定作用
- D. 主导作用
-
1956年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制定出了《教育目标的分类系统》,把教育目标分为三大类,即( )。
- A. 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动作目标
- B. 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审美目标
- C. 认知目标、技能目标、动作目标
- D. 认知目标、情感目标、技能目标
-
以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发展学生各种不同的特殊能力,并迁移到其他方面的学习课程称为( )
- A. 研究型课程
- B. 基础型课程
- C. 拓展型课程
- D. 实践型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