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江西省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学》考前冲刺试卷(4)
- 
				
开学第一天,新任班主任刘老师走进初二五班,发现黑板上写着“你也下课吧”五个大字,原来,该班已经连续换了两任班主任,原因是该班学生无论是学习、班级卫生以及日常行为规范等方面的表现都极差,前两任班主任就因为在班主任积分上被扣分而失去了当班主任的资格。 如果你是刘老师,你该如何做?( )[不定项选择题]
- A.要言传身教,还要言教情教
 - B.加强自身修养
 - C.以自己的行为举止感化学生
 - D.制定严格的班级制度
 
 - 
				
单元检测后,照例是一节讲评课。上课不到十分钟,王明同学又在翻来覆去的摆弄试题,我用严厉的目光看着他,他稍有收敛。过了一会儿,他又在下面翻找什么,我只得来一个“杀一儆百”了。 “王明”,我大声喝道,“你在干什么?”他脸陡地涨红了,旋即一梗脖子:“我不想听!”我听了气不打一处来,“你……”竞一时语塞,但考虑到教学任务还没有完成,于是我深深吸了一口气。竭力平复自己内心的愤懑。 “你既然不想听,那就请到我的办公室去休息吧!”我故做轻松地说。 他可能考虑到当时的态度,也有些后悔,于是走向办公室,尽管极不情愿。 出现这种情况时,你认为教师应该如何做?( )[不定项选择题]
- A.提倡民主教学
 - B.师生之间应该换位思考
 - C.采取适合学生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的教学方法
 - D.以平等的心态和学生交流
 
 -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材由国家组织编写。( )
- 正确
 - 错误
 
 - 
				
课外活动计划的最终环节是总结。( )
- 正确
 - 错误
 
 - 
				
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过程。( )
- 正确
 - 错误
 
 - 
				
课外活动是指学校在课堂教学任务以外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进行的多种多样的教育活动。( )
- 正确
 - 错误
 
 - 
				
因学生犯有某种过错,学校可以扣发学生的毕业证书或不出具学业成绩证明。( )
- 正确
 - 错误
 
 - 
				
教学组织形式是指为了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教学组织形式是固定不变的。( )
- 正确
 - 错误
 
 - 
				
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
- 正确
 - 错误
 
 - 
				
受教育者是德育的对象,在德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
- 正确
 - 错误
 
 - 
				
“人只有靠教育才能成为人,人是完全的教育的结果,”这是柏拉图的言论。( )
- 正确
 - 错误
 
 - 
				
标志着教学过程理论的形成的是杜威的五步教学法。( )
- 正确
 - 错误
 
 - 
				
技术小组是以实践作业为主的兴趣小组。( )
- 正确
 - 错误
 
 - 
				
根据课程的制定者的不同,可以把课程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 )
- 正确
 - 错误
 
 - 
				
班集体舆论是班集体生活与成员意愿的反映,正确的班集体舆论是形成、巩固班集体和教育集体成员的重要手段。( )
- 正确
 - 错误
 
 - 
				
我国的学校教育层次包括( )。
- A.幼儿教育
 - B.初等教育
 - C.中等教育
 - D.高等教育
 - E.学历教育
 
 - 
				
教学作为一种活动,是共性与多样性的统一。( )
- 正确
 - 错误
 
 - 
				
研究型课程注重的是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 )
- 正确
 - 错误
 
 - 
				
下列能力属于智力范畴的是( )。
- A.观察力
 - B.记忆力
 - C.想象力
 - D.思维力
 
 - 
				
沟通对于学校管理来说,有以下哪些功能?( )
- A.作出判断评价
 - B.信息传递
 - C.控制
 - D.激励
 - E.情感交流
 
 - 
				
根据《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的思想,素质教育的内容主要是( )。
- A.政治素质
 - B.道德素质
 - C.身体素质、心理素质
 - D.个性素质
 - E.思想素质
 
 - 
				
教师良好的教育能力体现在( )。
- A.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
 - B.知识广博
 - C.富有感情、有感染力
 - D.富有个性
 - E.改善实践
 
 - 
				
课外活动的特点是( )。
- A.组织上的自愿性
 - B.内容上的广泛性
 - C.活动上的自主性
 - D.形式上的多样性
 - E.方法上的趣味性
 
 - 
				
学校文化最终要表达以下哪些内容?( )
- A.对人性的理解
 - B.对集体的看法
 - C.对学习、工作的态度
 - D.对学校功能及社会责任的理解
 - E.教育的理想与追求
 
 - 
				
严谨治学的内涵主要包括( )。
- A.树立良好的学风
 - B.刻苦钻研业务
 - C.不断学习新知识
 - D.积极探查教育教学规律
 - E.努力改进教育教学方法
 
 - 
				
下列属于教学活动的是( )。
- A.课前准备
 - B.上课
 - C.练习
 - D.评定
 - E.作业
 
 - 
				
根据教学中使用的主要方法划分课的种类,可分为( )。
- A.新授课
 - B.实验课
 - C.巩固课
 - D.练习课
 - E.演示课
 
 - 
				
在学生品德结构中,处于基础地位的是( )。
- A.道德认识
 - B.道德情感
 - C.道德意志
 - D.道德行为
 
 - 
				
加强自我修养的途径是( )。
- A.组织活动、委托任务
 - B.学习、座右铭、立志、自我批评
 - C.榜样和示范
 - D.说服教育
 
 - 
				
由传统教育向终身教育发展的一种新型教育制度是( )。
- A.基础教育
 - B.职业技术教育
 - C.高等教育
 - D.成人教育
 
 - 
				
卢梭主张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由的人。这种观点属于( )。
- A.社会本位论
 - B.个人本位论
 - C.宗教本位论
 - D.文化本位论
 
 - 
				
欧洲的新教育思潮和美国的进步教育运动出现在( )。
- A.18世纪末19世纪初
 - B.19世纪中叶
 - C.19世纪末20世纪初
 - D.20世纪中叶
 
 - 
				
“拔苗助长”、“凌节而施”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 )。
- A.阶段性
 - B.顺序性
 - C.不均衡性
 - D.差异性
 
 - 
				
主张“经师和人师合一”“老师要做园丁,不要做樵夫”,被毛泽东称为“革命第一,工作第一,他人第一”的教育家是( )。
- A.陶行知
 - B.徐特立
 - C.蔡元培
 - D.鲁迅
 
 - 
				
教学过程包括不同阶段,教师通过一定活动获得关于教学效果的反馈信息以调整教学过程和要求的阶段是( )。
- A.领会知识
 - B.巩固知识
 - C.运用知识
 - D.检查知识
 
 - 
				
家长在子女心目中的地位是重要的,形象是高大的,这充分体现了家庭教育具有( )。
- A.先导性
 - B.感染性
 - C.权威性
 - D.针对性
 
 - 
				
学校开展各类活动的最基本的基础组织是( )。
- A.小组
 - B.年级
 - C.少先队
 - D.班级
 
 - 
				
教育的生物起源论和心理起源论的共同特点是都否认了( )。
- A.教育的社会性
 - B.教育的平等性
 - C.教育的阶级性
 - D.教育的生产性
 
 - 
				
根据现行法律规定,对中小学生的身份表述是:中小学生是在国家法律认可的各级各类中等或初等学校或教育机构中接受教育的( )。
- A.未成年公民
 - B.社会公民
 - C.普通受教育者
 - D.青少年儿童
 
 - 
				
决定教育事业领导权的是( )。
- A.经济发展水平
 - B.政治经济制度
 - C.文化
 - D.科技
 
 - 
				
学生班级的直接教育者、组织者和领导者是( )。
- A.班主任
 - B.班长
 - C.德育教师
 - D.校长
 
 - 
				
人的发展的互补性要求教育应该做到( )。
- A.相互衔接
 - B.循序渐进
 - C.长善救失
 - D.教学相长
 
 - 
				
身处教育实践第一线的研究者与受过专门训练的科学研究者密切协作,以教育实践中存在的某一问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合作研究,再把研究结果应用到自身从事的教育实践中的一种研究方法,这种研究方法是( )。
- A.观察法
 - B.读书法
 - C.文献法
 - D.行动研究法
 
 - 
				
“遗传决定论”的创始人是( )。
- A.华生
 - B.霍尔
 - C.高尔登
 - D.洛克
 
 - 
				
强调教育学的心理学和伦理学基础,奠定了科学教育学基础的教育家是( )。
- A.康德
 - B.第斯多惠
 - C.赫尔巴特
 - D.福禄倍尔
 
 - 
				
个体在不同的年龄段表现出的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这就是身心发展的( )。
- A.差异性
 - B.顺序性
 - C.不平衡性
 - D.阶段性
 
 - 
				
以教育现象和教育规律为共同研究对象的各门教育学科总体,是我们所称的( )。
- A.教育学
 - B.教育科学
 - C.普通教育学
 - D.教育原理
 
 - 
				
社会上出现专门从事知识传授活动的知识分子和专门对儿童进行教育的场所——学校,一般地说是在( )。
- A.原始社会
 - B.奴隶社会
 - C.封建社会
 - D.资本主义社会
 
 - 
				
根据教师关注的内容,把教师生涯分为四个阶段,并提出教师生涯关注理论的美国学者是( )。
- A.弗勒
 - B.布鲁姆
 - C.费斯勒
 - D.奥恩斯坦
 
 - 
				
在班级授课制要求下,课程表的编制依据是( )。
- A.课程计划
 - B.学科课程标准
 - C.教科书
 - D.教学原则
 
 - 
				
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要做到循序渐进,这是因为( )。
- A.学生只有机械记忆的能力
 - B.教师的知识、能力是不一样的
 - C.教育活动中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 D.教育活动完全受到人的遗传素质的制约
 
 - 
				
主张“有教无类”的古代教育家是( )。
- A.孔子
 - B.孟子
 - C.墨子
 - D.荀子
 
 - 
				
在1951年提出“范例教学”主张的是( )。
- A.赫尔巴特
 - B.瓦·根舍因
 - C.怀特海
 - D.克伯屈
 
 - 
				
“因材施教”是人的发展的( )对教育的要求。
- A.顺序性
 - B.不平衡性
 - C.互补性
 - D.个别差异性
 
 - 
				
儿童在13~16岁这一时期身心各方面变化大,特别是身高的快速增长明显,已接近成人,但其心理的成熟程度却比成人要低得多。这说明儿童的发展具有( )。
- A.顺序性
 - B.不平衡性
 - C.阶段性
 - D.个别差异性
 
 - 
				
教师的教学机智说明教师的工作具有( )的特点。
- A.创造性
 - B.复杂性
 - C.长期性
 - D.示范性
 
 - 
				
教学方法现代化最为明显的标志是( )。
- A.自动教学机
 - B.程序教学机器
 - C.电影和电视
 - D.计算机辅助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