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答

甘肃2014年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考前冲刺试卷(2)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为什么要学教育学?

  2. 简述课外活动的意义。

  3. 试述素质教育的内涵。

  4. 简述小学教师劳动的特点。

  5. 我国社会主义新时期小学教师承担的职责是什么?

  6. 各种教学手段如直观教具、各种电教设备等,统称为__________

  7. __________是教师法的核心部分。

  8. 简述教育与我国物质文明建设的关系。

  9. __________是指师生据以进行教学活动的材料。

  10. _________是搞好考核工作的中心环节,考核能否发挥积极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于考核的命题。

  11. 少先队的队伍建设主要是指__________

  12. __________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主张,并主张既用脑又用手,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提出了“教学做合一”的理论。

  13. 教材的知识系统由两部分组成:__________和把基本事实组成系统的知识结构(理论知识)。

  14. __________在小学生的各种群体中起到统帅的作用。

  15. 国家用法律形式予以规定,要求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必须保证的国民基础教育,称为__________

  16. 师生之间在情感上保持协调和融洽,起关键作用的是__________

  17. 教师在教学过程的各个阶段,要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的状况和结果,并根据所反馈的信息及时调整教与学的内容、方法、进度,使教师的教符合学生实际并收到实效的教学原则是__________

  18. __________是学校在以学科为中心的教学活动之外,对学生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

  19. __________是对学生突出的优良品德作出的较高评价。一般分以下几种:颁发奖状、发放奖品、授予称号。

  20. 传递—接受式的基本程序是__________

  21. 在小学,组织课外活动的形式,主要有__________、小组性活动和个人活动。

  22. 素质教育是以培养____________________为重点的教育。

  23. __________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素质教育区别于应试教育的根本所在。

  24. 个别教师私拆、毁弃学生的信件、日记的行为侵犯了学生的__________

  25. __________是在学习新课的过程中进行的参观,其任务是使正在学习的理论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帮助学生结合实际来理解所学知识。

  26. 19世纪对班级组织的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的“导生制”出现在(  )。

    • A.德国
    • B.英国
    • C.美国
    • D.法国
  27. 目前,在我国人口稀疏、分散的边远山区、贫困地区以及有一定流动性的少数民族聚居的牧区和大山区,出现了教育改革的新生事物,办起了__________学校。

  28. 学生最基本的权利是(  )。

    • A.人身自由权
    • B.受教育权
    • C.隐私权
    • D.人格尊严权
  29. 在小学教育活动系统中,起决定作用的要素是小学(  )。

    • A.教育目的
    • B.教育途径
    • C.教育内容
    • D.教育评价
  30. 《学记》提出“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它所反映的教育目的论是(  )。

    • A.神学教育目的论
    • B.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
    • C.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论
    • D.教育无目的论
  31.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与这句名言有关的教师劳动特点是(  )。

    • A.复杂性
    • B.间接性
    • C.示范性
    • D.创造性
  32. 学校对学生教育管理的具体执行者是(  )。

    • A.任课教师
    • B.班主任
    • C.教导处
    • D.校长
  33. 人的主观能动性的最高表现是(  )。

    • A.预见性
    • B.目的性
    • C.创造性
    • D.选择性
  34. 在教育中,坚持“不凌节而施”、“学不躐等”,这是依据人的身心发展的(  )提出的。

    • A.阶段性
    • B.不平衡性
    • C.个别差异性
    • D.顺序性
  35. 终身教育思想形成于20世纪60年代的欧洲,由(  )首先提出。

    • A.保罗·朗格郎
    • B.杜威
    • C.洛克
    • D.卢梭
  36. 班级管理的基本功能是(  )。

    • A.运用教学技术手段精心设计各种不同教学活动
    • B.帮助学生进行社会角色的学习
    • C.帮助学生成为学习自主、生活自理、工作自治的人
    • D.调动班级成员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
  37. 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

    • A.了解和研究学生
    • B.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 C.做好个别教育工作
    • D.统一多方面教育力量
  38. 下列不属于基础教育特征的是(  )。

    • A.基础性
    • B.全民性
    • C.未来性
    • D.强迫性
  39. 小学教育的对象是(  )的儿童。

    • A.4、5岁~8、9岁
    • B.6、7岁~11、12岁
    • C.6、7岁~15、16岁
    • D.7、8岁~17、18岁
  40. 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首次提出了“教育遵循自然”的观点,他倡导的和谐教育成为后来全面发展教育的思想渊源的是(  )。

    • A.柏拉图
    • B.苏格拉底
    • C.亚里士多德
    • D.昆体良
  41. 班级在纪律、规范、班风、舆论以及人际关系等方面预期要达到的标准为(  )。

    • A.教育目标
    • B.管理目标
    • C.教学目标
    • D.教育目的
  42. 我国从2001年开始推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  )取代原来的“教学大纲”。

    • A.课程计划
    • B.课程标准
    • C.课程目标
    • D.培养目标
  43. 师生关系本质上讲的是一种(  )关系。

    • A.人一人
    • B.人一物
    • C.物一人
    • D.物—物
  44. 亚里士多德认为,教育应该是(  )的。

    • A.学校
    • B.学生
    • C.国家
    • D.教师
  45. 学校教育的基础是(  ),有关理论是教育科学体系中的重要分支。

    • A.教师
    • B.学生
    • C.班级
    • D.课程
  46. 小学德育过程中的主要矛盾是(  )。

    • A.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矛盾
    • B.教育者与德育内容和方法之间的矛盾
    • C.受教育者和德育内容、方法之间的矛盾
    • D.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