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2014年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考前冲刺试卷(2)
-
为什么要学教育学?
-
简述课外活动的意义。
-
试述素质教育的内涵。
-
简述小学教师劳动的特点。
-
我国社会主义新时期小学教师承担的职责是什么?
-
各种教学手段如直观教具、各种电教设备等,统称为__________。
-
__________是教师法的核心部分。
-
简述教育与我国物质文明建设的关系。
-
__________是指师生据以进行教学活动的材料。
-
_________是搞好考核工作的中心环节,考核能否发挥积极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于考核的命题。
-
少先队的队伍建设主要是指__________。
-
__________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主张,并主张既用脑又用手,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提出了“教学做合一”的理论。
-
教材的知识系统由两部分组成:__________和把基本事实组成系统的知识结构(理论知识)。
-
__________在小学生的各种群体中起到统帅的作用。
-
国家用法律形式予以规定,要求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必须保证的国民基础教育,称为__________。
-
师生之间在情感上保持协调和融洽,起关键作用的是__________。
-
教师在教学过程的各个阶段,要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的状况和结果,并根据所反馈的信息及时调整教与学的内容、方法、进度,使教师的教符合学生实际并收到实效的教学原则是__________。
-
__________是学校在以学科为中心的教学活动之外,对学生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
-
__________是对学生突出的优良品德作出的较高评价。一般分以下几种:颁发奖状、发放奖品、授予称号。
-
传递—接受式的基本程序是__________。
-
在小学,组织课外活动的形式,主要有__________、小组性活动和个人活动。
-
素质教育是以培养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为重点的教育。
-
__________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素质教育区别于应试教育的根本所在。
-
个别教师私拆、毁弃学生的信件、日记的行为侵犯了学生的__________。
-
__________是在学习新课的过程中进行的参观,其任务是使正在学习的理论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帮助学生结合实际来理解所学知识。
-
19世纪对班级组织的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的“导生制”出现在( )。
- A.德国
- B.英国
- C.美国
- D.法国
-
目前,在我国人口稀疏、分散的边远山区、贫困地区以及有一定流动性的少数民族聚居的牧区和大山区,出现了教育改革的新生事物,办起了__________学校。
-
学生最基本的权利是( )。
- A.人身自由权
- B.受教育权
- C.隐私权
- D.人格尊严权
-
在小学教育活动系统中,起决定作用的要素是小学( )。
- A.教育目的
- B.教育途径
- C.教育内容
- D.教育评价
-
《学记》提出“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它所反映的教育目的论是( )。
- A.神学教育目的论
- B.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
- C.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论
- D.教育无目的论
-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与这句名言有关的教师劳动特点是( )。
- A.复杂性
- B.间接性
- C.示范性
- D.创造性
-
学校对学生教育管理的具体执行者是( )。
- A.任课教师
- B.班主任
- C.教导处
- D.校长
-
人的主观能动性的最高表现是( )。
- A.预见性
- B.目的性
- C.创造性
- D.选择性
-
在教育中,坚持“不凌节而施”、“学不躐等”,这是依据人的身心发展的( )提出的。
- A.阶段性
- B.不平衡性
- C.个别差异性
- D.顺序性
-
终身教育思想形成于20世纪60年代的欧洲,由( )首先提出。
- A.保罗·朗格郎
- B.杜威
- C.洛克
- D.卢梭
-
班级管理的基本功能是( )。
- A.运用教学技术手段精心设计各种不同教学活动
- B.帮助学生进行社会角色的学习
- C.帮助学生成为学习自主、生活自理、工作自治的人
- D.调动班级成员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
-
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
- A.了解和研究学生
- B.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 C.做好个别教育工作
- D.统一多方面教育力量
-
下列不属于基础教育特征的是( )。
- A.基础性
- B.全民性
- C.未来性
- D.强迫性
-
小学教育的对象是( )的儿童。
- A.4、5岁~8、9岁
- B.6、7岁~11、12岁
- C.6、7岁~15、16岁
- D.7、8岁~17、18岁
-
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首次提出了“教育遵循自然”的观点,他倡导的和谐教育成为后来全面发展教育的思想渊源的是( )。
- A.柏拉图
- B.苏格拉底
- C.亚里士多德
- D.昆体良
-
班级在纪律、规范、班风、舆论以及人际关系等方面预期要达到的标准为( )。
- A.教育目标
- B.管理目标
- C.教学目标
- D.教育目的
-
我国从2001年开始推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 )取代原来的“教学大纲”。
- A.课程计划
- B.课程标准
- C.课程目标
- D.培养目标
-
师生关系本质上讲的是一种( )关系。
- A.人一人
- B.人一物
- C.物一人
- D.物—物
-
亚里士多德认为,教育应该是( )的。
- A.学校
- B.学生
- C.国家
- D.教师
-
学校教育的基础是( ),有关理论是教育科学体系中的重要分支。
- A.教师
- B.学生
- C.班级
- D.课程
-
小学德育过程中的主要矛盾是( )。
- A.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矛盾
- B.教育者与德育内容和方法之间的矛盾
- C.受教育者和德育内容、方法之间的矛盾
- D.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