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答

甘肃2014年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考前冲刺试卷(1)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简述义务教育小学阶段的课程结构。

  2. 试述上课的技能。

  3. 简述小学德育的实施要求。

  4. 简述教育方针的特点。

  5. 学生的学习认识活动主要受哪几种学习动机的影响?

  6. 使小学生掌握现代社会中社会主义公民所必备的____________________,是小学教学的基本任务。

  7. 小学教师的素质结构分为哪几方面?

  8. __________是教师通过口头问答的形式,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判断、推理获取新知识、巩固旧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

  9. __________是人们根据一定道德需要,在感知、理解、评价客观事物时产生的一种情绪体验。

  10. 反映学生对个人学习的社会意义的认识和个人的理想和志愿的动机是__________

  11. __________是课外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

  12. __________原则,是指在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既要用共产主义的思想精神教育学生,又要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实状况和要求出发,实事求是地对学生进行教育。

  13. __________是由整个班级组成,以完成学校教育任务为共同目标,有一定组织机构、规章制度的学生共同体。它是班级群体发展的高级形式。

  14. 我国对人才素质的基本要求是__________

  15. 通过对学生思想品德的评价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方法是__________

  16. __________原则是由少先队组织的特点和少年儿童的认识特点决定的。

  17. __________是为培养学生达到培养目标而制定的学生必须遵守的规章制度,它具有行政的规定性,每一个学生都必须按制度的规定去做。

  18. 在普通小学为残疾儿童专门办的班称为__________

  19. 教师的职业道德,择其主要方面来说,可分为六个重要品质,即:坚定的职业信念;师爱;__________;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团结协作精神;教师的言表风度。

  20. 义务教育法规定,国家实行__________年义务教育制度。

  21. __________是指人们为了达到确定的目的,自觉克服困难和障碍的能力和毅力。

  22. __________是指客观存在的社会环境,即一切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和精神生活条件的影响。

  23. 在丰富的教学实践基础上,把学习过程概括为学、思、行的统一过程的学者是我国古代的教育家__________

  24. __________原则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引导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并发展能力。

  25. 班级在纪律、规范、班风、舆论以及人际关系等方面预期要达到的标准是__________

  26. “性善论”和“性恶论”所反映的观点是(  )。

    • A.遗传决定论
    • B.环境决定论
    • C.教育万能论
    • D.共同作用论
  27. 第一个提出教育学成为科学,并认为应以伦理学和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的教育家是__________

  28. (  )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它对教学活动起导向作用和激励作用,并为教学评价提供依据。

    • A.教学目标
    • B.教学内容
    • C.教学环境
    • D.教学手段
  29. 内发论者一般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  )。

    • A.人自身的内在需要
    • B.社会环境的要求
    • C.教育要求的内化
    • D.个体的理想和目标
  30. 衡量和评价教育实施效果的根本依据和标准是(  )。

    • A.教育目的
    • B.教学目标
    • C.教育方针
    • D.培养目标
  31. “揠苗助长”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  )。

    • A.阶段性
    • B.差异性
    • C.顺序性
    • D.不平衡性
  32. “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说明教学中应重视(  )。

    • A.知识的传授
    • B.发展学生的能力
    • C.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
    • D.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
  33. 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法是(  )。

    • A.说服教育法
    • B.情感陶冶法
    • C.实际锻炼法
    • D.榜样示范法
  34. 发展关键期或最佳期的概念是心理学家根据人的身心发展的(  )提出来的。

    • A.互补性
    • B.阶段性
    • C.顺序性
    • D.不平衡性
  35. 中国古代“内发论”的代表人物是(  )。

    • A.孔子
    • B.荀子
    • C.孟子
    • D.墨子
  36. 班集体形成的主要标志之一是(  )。

    • A.成立了班委会
    • B.开展了班级工作
    • C.形成了正确的集体舆论
    • D.确定了班级工作计划
  37. 下列属于综合课的是(  )。

    • A.语文
    • B.音乐
    • C.历史
    • D.自然
  38. 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理解、巩固的程度和实际运用知识的能力是教师(  )的目的。

    • A.讲授新教材
    • B.上课
    • C.批改作业
    • D.巩固新教材
  39. 在法规中提出“四有、两爱、两精神”的是(  )。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B.《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 C.《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 D.《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40. 学生掌握知识的中心环节是(  )。

    • A.感知教材
    • B.理解教材
    • C.巩固知识
    • D.运用知识
  41. 我国的“教师法”于(  )年起施行。

    • A.1985
    • B.1986
    • C.1994
    • D.1994
  42. 传统学校教育的优劣标准所依据的是掌握在他人手中的“筛选制度”,而网络教育所依据的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  )。

    • A.“兴趣选择”
    • B.“价值取向”
    • C.“成功秘笈”
    • D.“工作需要”
  43. 对人的身心发展起主导作用的是(  )。

    • A.遗传因素
    • B.社会环境
    • C.学校教育
    • D.自然环境
  44. 思想教育对学生进行的是有关(  )。

    • A.人生观和世界观的教育
    • B.政治态度和立场教育
    • C.传统美德教育
    • D.道德行为习惯教育
  45. (  )体现了国家对各科教学的基本要求和具体规定。

    • A.课程计划
    • B.培养目标
    • C.教学大纲
    • D.教育目的
  46. (  )原则是由社会主义的教育目的确定的。

    • A.知和行统一
    • B.教育和自我教育
    • C.社会主义现实性
    • D.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