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答

甘肃2014年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专家深度预测试卷(2)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简述小学学校管理的基本内容。

  2. 简述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作用。

  3. 在小学,一个班集体的形成大致要经历哪几个发展阶段?班主任应如何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4. 简述小学智育的任务和实施要求。

  5. 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方针是什么?

  6. 德国心理学家__________经过实验得出一条最基本的遗忘规律,即遗忘的历程是先快后慢。

  7. __________是指学校为实现教育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的总和及其进程安排,它包括教学科目(简称学科)和学校有目的、有计划组织的课外活动。

  8. 简述课外活动的特点。

  9. 20世纪初,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__________提出了儿童中心论的观点,贬低和否定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10. 美国心理学家格赛尔提出了__________,强调成熟机制对人的身心发展的决定作用。

  11. 基础教育又称为国民基础教育,是培养__________的教育。

  12. 新课程计划增加了计划的灵活性,把统一性和多样性结合起来,改变了原教学计划只有一种统一要求的单一模式。这首先表现在新课程计划除有国家统一设置的课程外,新增加了__________

  13. 广义的课程概念把学科和课外活动合称为列入学校课程计划的__________;教育环境称为__________

  14. 基础教育又称为国民基础教育,其特征是:全民性、__________、未来性。

  15. __________是指教师要以正面的事实、道理、榜样等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

  16. __________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基础。

  17. __________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

  18. __________是课程实施过程中的最直接的参与者。新的课程计划能否成功,主要取决于

  19. 根据一节课所要完成任务的多少,我们把课分为__________课和综合课。

  20. 班主任的基本职责是__________,对全班每个学生在德、智、体几方面的发展全面负责。

  21. __________是指培养青少年学生形成社会所需要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规范的教育。

  22. 师爱是有层次的,第一层次是亲近感、第二层次是理解感和尊重感、第三层次是__________

  23. 在辅导老师的指导下,根据学生对某项活动的兴趣、爱好和自愿,组织小组集体进行的活动形式是__________

  24. 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杨雄说:“师者,人之模范也。”突出地揭示了教师劳动的__________性特点。

  25. 组织广大学生参加的一种带有普及性质的活动是__________

  26.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全面发展最根本的是指(  )。

    • A.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 B.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
    • C.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
    • D.既能从事体力劳动又能从事脑力劳动
  27. 少先队有自己一套严密的组织系统,是按照__________的原则组织起来的独立自主的少年儿童群众组织。

  28. “只要有人类社会,就有教育。”说明教育具有(  )。

    • A.历史性
    • B.继承性
    • C.永恒性
    • D.相对独立性
  29. 柏拉图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他的代表作(  )中。

    • A.《苏格拉底的申辩》
    • B.《教育漫话》
    • C.《斐多》
    • D.《理想国》
  30. 小学教育改革的实验基地是(  )。

    • A.特殊学校
    • B.特殊班
    • C.单班小学
    • D.实验小学
  31. 小学生接受教育最持久、最广泛的地方是(  )。

    • A.家庭
    • B.社会
    • C.学校
    • D.社区
  32. 教学活动系统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是(  )。

    • A.教师和学生
    • B.教学内容
    • C.教学环境
    • D.教学手段
  33. 小学阶段的儿童处于(  )。

    • A.幼儿期
    • B.儿童期
    • C.少年期
    • D.青年期
  34. 为解决某一问题或达成某种共识而进行讨论的班会称为是(  )。

    • A.主题汇报会
    • B.主题讨论会
    • C.主题报告会
    • D.主题晚会
  35. 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

    • A.备课
    • B.上课
    • C.课外辅导
    • D.成绩评定
  36. 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  )。

    • A.柏拉图的《理想国》
    • B.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又译《论演说家的教育》)
    • C.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 D.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37. 儿童生活时间最长的环境是(  )。

    • A.家庭
    • B.社会
    • C.学校
    • D.社区
  38. 教师胜任教学工作的基础性要求是必须具有(  )。

    • A.学科专业素养
    • B.教育专业素养
    • C.品德专业素养
    • D.职业道德素养
  39. 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  )。

    • A.政治制度
    • B.生产关系
    • C.生产力
    • D.生活方式
  40. 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是(  )。

    • A.教育目的
    • B.教育方针
    • C.教育目标
    • D.培养目标
  41. 培养学生良好的(  ),这是小学阶段思想品德教育的中心任务。

    • A.人生观
    • B.世界观
    • C.自我教育能力
    • D.道德观念
  42. 认为“不论我们选教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主张让学生学习学科知识的基本结构的教育家是(  )。

    • A.詹姆斯
    • B.布鲁纳
    • C.斯金纳
    • D.桑代克
  43. 学校管理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是(  )。

    • A.计划
    • B.实施
    • C.检查
    • D.总结
  44. 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在于重视(  )。

    • A.思维能力的培养
    • B.实践能力的培养
    • C.思想能力的培养
    • D.创新能力的培养
  45. 在小学,学校中学生集体的基层组织是(  )。

    • A.年级
    • B.班级
    • C.少先队
    • D.小组
  46. 认为“学生对教师必须保持一种被动的状态”,提出“教师中心”观点的教育家是(  )。

    • A.赫尔巴特
    • B.杜威
    • C.夸美纽斯
    • D.斯宾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