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2015年教师资格《小学教育学》专家预测试卷(3)
-
试述素质教育思想的基本观点。
-
论述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的联系与区别
-
中学常用的德育方法有哪些?
-
简述遗传素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
选择教育研究方法需要考虑哪些因素?
-
简述教学的任务。
-
简述孔子的教育思想。
-
课外活动的主体是__________。
-
__________是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
-
教学活动中通常采用的直观形式有实物直观、模象直观、__________。
-
在我国,课程具体表现为课程计划、__________和教科书。
-
孔子把学习过程概括为__________的统一过程。这是最早的关于教学过程思想。
-
素质教育是面向__________的教育。倡导人人有受教育的权利,强调在教育中每个人都得到发展。
-
西方启发式教育思想的渊源是__________。
-
__________是现代教育的重要标志,是教育民主化的根本保证,是国家干预和管理教育的一种重要手段。
-
班主任建立学生档案一般分四个环节:收集、整理、__________和保管。
-
舒尔茨把人所拥有的诸如知识、技能及其他类似的可以影响从事生产性工作的能力称为__________。
-
教育的根本属性是教育的__________。
-
备课的内容包括__________、了解学生和制定教学进度计划。
-
__________认为,教育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人的发展完全是由教育决定的。
-
学生学习间接经验要以__________为基础。
-
正规教育的主要标志是近代以__________为核心的教育制度,又称制度化教育。
-
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__________,它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
-
从课程制定者的角度,课程可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__________三种类型。
-
__________既是课程设计和实施的终点,又是课程设计与实施继续向前发展的起点。
-
__________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一定的仪器设备,通过条件控制引起实验对象的某些变化,进而从观察这些变化中获得知识的方法。
-
班级目标管理是一种以__________为中心的管理,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调动被管理者的积极性。
-
体谅模式把( )的培养置于中心地位。
- A.道德情感
- B.道德认识
- C.道德意志
- D.道德行为
-
中国当代历史上第一个以法律形式出现的教育目的是( )
- A.新民主主义文化教育方针
- B.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的教育方针
- C.《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提出的教育方针
- D.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的教育方针
-
“父母有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反映了我国法律所规定的少年儿童合法权利中的( )
- A.受教育的权利
- B.受尊重的权利
- C.安全的权利
- D.生存的权利
-
我国教育的基本大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它颁布于( )年。
- A.1995
- B.1993
- C.1986
- D.1985
-
“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反映了我国法律所规定的少年儿童合法权利中的( )
- A.生存的权利
- B.安全的权利
- C.受教育的权利
- D.受尊重的权利
-
注入式教学最本质的特征是( )
- A.教师从头讲到尾
- B.以讲授法为主
- C.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
- D.把学生看做是知识的容器
-
不属于我国中学德育的主要途径的是( )
- A.政治课与其他学科
- B.学校共青团、少先队活动
- C.班主任工作
- D.体育竞赛
-
被称之为“现代教育学之父”的教育家是( )
- A.赫尔巴特
- B.康德
- C.培根
- D.夸美纽斯
-
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是( )
- A.面向全体
- B.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 C.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 D.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
“我们敢说日常所见的人中,十分之九都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这一观点出自洛克的( )
- A.《大教学论》
- B.《教育漫话
- C.《爱弥尔》
- D.《普通教育学》
-
在“对话一互动”式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 )
- A.教师是主体,学生是客体
- B.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客体
- C.都是主体
- D.都是客体
-
“活到老,学到老”体现了 ( )
- A.素质教育
- B.非学历教育
- C.终身教育
- D.非制度化教育
-
( )的核心与关键是人际关系。
- A.“纲要信号”图表教学法
- B.非指导性教学法
- C.暗示教学法
- D.程序教学法
-
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 )
- A.重要力量
- B.主要力量
- C.内部动力
- D.外部动力
-
为达到某种预测效果所采取的多种教学行动的综合方案称为( )
- A.教学模式
- B.教学策略
- C.教学方法
- D.教学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