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2015年教师资格《小学教育学》专家预测试卷(3)
- 
				
试述素质教育思想的基本观点。
 - 
				
论述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的联系与区别
 - 
				
中学常用的德育方法有哪些?
 - 
				
简述遗传素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 
				
选择教育研究方法需要考虑哪些因素?
 - 
				
简述教学的任务。
 - 
				
简述孔子的教育思想。
 - 
				
课外活动的主体是__________。
 - 
				
__________是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
 - 
				
教学活动中通常采用的直观形式有实物直观、模象直观、__________。
 - 
				
在我国,课程具体表现为课程计划、__________和教科书。
 - 
				
孔子把学习过程概括为__________的统一过程。这是最早的关于教学过程思想。
 - 
				
素质教育是面向__________的教育。倡导人人有受教育的权利,强调在教育中每个人都得到发展。
 - 
				
西方启发式教育思想的渊源是__________。
 - 
				
__________是现代教育的重要标志,是教育民主化的根本保证,是国家干预和管理教育的一种重要手段。
 - 
				
班主任建立学生档案一般分四个环节:收集、整理、__________和保管。
 - 
				
舒尔茨把人所拥有的诸如知识、技能及其他类似的可以影响从事生产性工作的能力称为__________。
 - 
				
教育的根本属性是教育的__________。
 - 
				
备课的内容包括__________、了解学生和制定教学进度计划。
 - 
				
__________认为,教育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人的发展完全是由教育决定的。
 - 
				
学生学习间接经验要以__________为基础。
 - 
				
正规教育的主要标志是近代以__________为核心的教育制度,又称制度化教育。
 - 
				
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__________,它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
 - 
				
从课程制定者的角度,课程可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__________三种类型。
 - 
				
__________既是课程设计和实施的终点,又是课程设计与实施继续向前发展的起点。
 - 
				
__________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一定的仪器设备,通过条件控制引起实验对象的某些变化,进而从观察这些变化中获得知识的方法。
 - 
				
班级目标管理是一种以__________为中心的管理,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调动被管理者的积极性。
 - 
				
体谅模式把( )的培养置于中心地位。
- A.道德情感
 - B.道德认识
 - C.道德意志
 - D.道德行为
 
 - 
				
中国当代历史上第一个以法律形式出现的教育目的是( )
- A.新民主主义文化教育方针
 - B.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的教育方针
 - C.《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提出的教育方针
 - D.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的教育方针
 
 - 
				
“父母有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反映了我国法律所规定的少年儿童合法权利中的( )
- A.受教育的权利
 - B.受尊重的权利
 - C.安全的权利
 - D.生存的权利
 
 - 
				
我国教育的基本大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它颁布于( )年。
- A.1995
 - B.1993
 - C.1986
 - D.1985
 
 - 
				
“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反映了我国法律所规定的少年儿童合法权利中的( )
- A.生存的权利
 - B.安全的权利
 - C.受教育的权利
 - D.受尊重的权利
 
 - 
				
注入式教学最本质的特征是( )
- A.教师从头讲到尾
 - B.以讲授法为主
 - C.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
 - D.把学生看做是知识的容器
 
 - 
				
不属于我国中学德育的主要途径的是( )
- A.政治课与其他学科
 - B.学校共青团、少先队活动
 - C.班主任工作
 - D.体育竞赛
 
 - 
				
被称之为“现代教育学之父”的教育家是( )
- A.赫尔巴特
 - B.康德
 - C.培根
 - D.夸美纽斯
 
 - 
				
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是( )
- A.面向全体
 - B.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 C.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 D.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 
				
“我们敢说日常所见的人中,十分之九都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这一观点出自洛克的( )
- A.《大教学论》
 - B.《教育漫话
 - C.《爱弥尔》
 - D.《普通教育学》
 
 - 
				
在“对话一互动”式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 )
- A.教师是主体,学生是客体
 - B.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客体
 - C.都是主体
 - D.都是客体
 
 - 
				
“活到老,学到老”体现了 ( )
- A.素质教育
 - B.非学历教育
 - C.终身教育
 - D.非制度化教育
 
 - 
				
( )的核心与关键是人际关系。
- A.“纲要信号”图表教学法
 - B.非指导性教学法
 - C.暗示教学法
 - D.程序教学法
 
 - 
				
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 )
- A.重要力量
 - B.主要力量
 - C.内部动力
 - D.外部动力
 
 - 
				
为达到某种预测效果所采取的多种教学行动的综合方案称为( )
- A.教学模式
 - B.教学策略
 - C.教学方法
 - D.教学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