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北京市教师资格《中小学教育学》专家预测试卷(4)
-
今后我国教育发展的任务是什么?★★☆☆☆(新增)
-
原始教育形态特点是什么?★★★☆☆
-
《学记》的教育思想有哪些?★★★☆☆
-
简述终身教育的思想内容及其影响。★★★☆☆
-
学生的本质特点有哪些?★★☆☆☆
-
素质教育的基本观点有哪些?★★★★☆
-
“春风化雨”这句话所体现的德育方法是__________;教师采用画“小红花”、插“小红旗”等方式来鼓励学生的德育方法是__________。
-
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中国的文化教育为新民主主义的,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中心方针是:__________;体现教育的__________。
-
__________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原则则带有主观色彩,是人们根据一定的需要制定或提出的。正确的原则必然反映了客观规律的要求,但不等同于客观规律。
-
教师职业道德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的要求:一是__________,二是师德基准,三是__________。
-
教育学是以__________、__________为研究对象,不断探索并揭示__________的一门社会科学。
-
教育,作为__________的教育现象,是人类社会的一个永恒范畴。
-
美国学者__________的__________理论,把教师生涯发展成八个阶段;职前教育阶段、实习导入阶段、能力建立阶段、热心成长阶段、生涯挫折阶段、稳定停滞阶段、生涯低落阶段、生涯引退阶段。
-
恩格斯在《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中提出了“__________”的论断,一般认为教育起源于__________的__________。
-
学制包括两方面:一是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
-
教育目的的__________就是主张人在宗教的影响下,以__________上帝为其生活理想,把人培养成__________的宗教人士。
-
__________,即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有不成熟性。
-
__________:要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注重教育的社会价值;主张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合格公民和社会成员;评价教育要看其对社会发展的贡献的指标。代表人物有柏拉图、涂尔干、凯兴斯泰纳、赫钦斯等。
-
教育目的在教育实践中具有导向、激励和评价的作用。
-
从词源上来讲,在汉语中第一次把“教”和“育”连在一起使用的人是__________。
-
教师劳动的特点本质上是一种__________。
-
我国义务教育制度体现了一般义务教育的三个基本特征:__________。
-
__________是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类型学校的教育任务,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
苏联教育部长__________主编的《__________》,对我国建国初期的教育产生了很大影响。
-
班级授课制的提出者是__________。
-
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__________,又称__________,是把学生按照年龄和文化程度分成班级,教师根据课程计划、学科课程标准和规定的时间表进行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
-
古罗马昆体良的教育著作是( )。
- A.《论演说家的教育》
- B.《理想国》
- C.《大教学论》
- D.《教育论》
-
“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孔子的这句话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
- A.说服教育法
- B.榜样示范法
- C.指导实践法
- D.陶冶教育法
-
教育目的可以发挥下列哪几种作用?( )。
- A.导向、规范和权威作用
- B.激励、评价和统一作用
- C.导向、激励和评价作用
- D.宣传、引导和激励作用
-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的社会是( )。
- A.奴隶社会
- B.原始社会
- C.资本主义社会
- D.社会主义社会
-
在影响人身心发展的诸因素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
- A.遗传素质
- B.教育
- C.环境
- D.个人的主观能动性
-
主张文化陶冶的教育学流派是( )。
- A.批判教育学
- B.实用主义教育学
- C.实验教育学
- D.文化教育学
-
“孟母三迁”的故事反映了( )对人的重要影响。
- A.教育
- B.环境
- C.遗传
- D.家庭教育
-
战国后期,我国出现的具有世界影响的教育文献是( )。
- A.《中庸》
- B.《大学》
- C.《孟子》
- D.《学记》
-
提出结构主义教学理论和发现式学习的教育家是( )。
- A.赞科夫
- B.马卡连柯
- C.杜威
- D.布鲁纳
-
俗语“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说明了儿童身心发展具有( )。
- A.顺序性
- B.不平衡性
- C.阶段性
- D.个别差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