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2012年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理论》命题预测试卷(五)
-
为什么教脊要以人为本?你认为在教育过程中应如何体现以人为本?
-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如何提高知识直观的效果?
-
高中班主任张某脾气较为暴躁,对学生经常采取罚款、不允许进教室,甚至罚站、罚跑步等方式来惩罚犯错的学生,学生和家长对此意见很大,但是小张却不以为然。
从教师职业道德的角度如何看待张某的做法,试做分析。
-
试述当前初中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改革思路。
-
小张毕业后分配到一所中专工作,工作期间常常利用上班时间联系生意。在担任班主任期间,他一直不安心工作,没有把精力放在如何搞好班级工作提高学生素质上,而是想方设法利用学生家长为其生意提供便利。
试从教师职业道德的角度对小张的做法进行分析。
-
中学做好团员发展工作应注意的问题有哪些?
-
怎样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
-
课堂提问有哪些基本环节?
-
简述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
运用讲授法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
教学过程中,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基本阶段有哪些?
-
低智商的人可能有高创造性,也可能有低创造性。 ( )
- 正确
- 错误
-
教学方法是指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的方法。( )
- 正确
- 错误
-
波斯纳提出的教师成长公式是:经验+反思=成长。 ( )
- 正确
- 错误
-
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 )
- 正确
- 错误
-
教师职业道德范畴是特指教师在职业活动中按照一定的职业道德原则和规范,进行自我锻炼和自我改造以及所形成的道德品质和所达到的道德境界。( )
- 正确
- 错误
-
现代生产力的各种要素中,都渗透了教育的作用。因此,就其本质来说,教育就是生产力。( )
- 正确
- 错误
-
中国采用班级组织形式最早的雏形始于1862年清政府开办的京师大学堂。 ( )
- 正确
- 错误
-
德育过程中应少讲德育的“享用”功能。 ( )
- 正确
- 错误
-
教学目标表述的可操作性指的是,要指出实现教学目标的具体途径。 ( )
- 正确
- 错误
-
班主任做好班级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 )
- 正确
- 错误
-
教师课堂上的多余动作、过分紧张、思维滞迟都是教学技能不良的表现。( )
- 正确
- 错误
-
教育法不具有评价作用。( )
- 正确
- 错误
-
问题解决具有目的性、认知性和情境性三个基本特点。 ( )
- 正确
- 错误
-
按评价的功能,教学评价方法可分为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 )
- 正确
- 错误
-
激励性评价的关键在于评价者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和优点。 ( )
- 正确
- 错误
-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教师职业道德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和基本规范的具体贯彻。( )
- 正确
- 错误
-
培养学生的自护能力,需要我们首先教会他们辨别是非美丑。 ( )
- 正确
- 错误
-
心理健康概念具有相对性,心理健康与否,在一定程度上说是一个社会评价问题。( )
- 正确
- 错误
-
课后作业必须和课堂教学一起进行设计。 ( )
- 正确
- 错误
-
形成性评价的基本思想是采取频繁的反馈和根据每个学生的需要因人而异地进行评价。 ( )
- 正确
- 错误
-
学生思想品德的心理结构要素有 ( )
- A.道德认识
- B.道德行为
- C.道德情感
- D.道德意志
- E.德育内容
-
下列对迁移的描述正确的有 ( )
- A.是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
- B.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 C.也称训练迁移
- D.广泛存在于各种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中
- E.广泛存在于各种行为规范和态度的学习中
-
教育法律关系构成的要素有( )
- A.教育法律关系内容
- B.教育法律关系客体
- C.教育权利能力
- D.教育的行为能力
- E.教育法律关系的主体
-
帮助学生形成或改变态度和品德的常用而有效的方法有( )
- A.说服
- B.暗示
- C.榜样示范
- D.群体约定
- E.价值辨析
-
中学共青团活动的特点是 ( )
- A.鲜明性
- B.灵活性
- C.时代性
- D.创新性
- E.严肃性
-
影响教学方法发展的直接因素有 ( )
- A.教学目的和任务
- B.教学内容
- C.时代要求
- D.学校环境
- E.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
情境教学法提出的依据主要是 ( )
- A.情意和认知活动相互作用
- B.有意识和无意识心理活动相互统一
- C.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互统一
- D.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
- E.知识和智力相互作用
-
新授课不可缺少的因素是( )
- A.组织教学
- B.检查复习
- C.学习新材料
- D.巩固新教材
- E.布置课外作业
-
教育目的对教育工作的作用表现在 ( )
- A.导向
- B.辅助
- C.评价
- D.激励
- E.督导
-
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包括 ( )
- A.先进的教育理念
- B.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 C.教育教学能力
- D.研究能力
- E.管理能力
-
“教必有法”,但“教无定法”讲的是教学方法的运用必须 ( )
- A.坚持以启发式为指导思想
- B.做到最佳选择
- C.做到优化细合
- D.做到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
对被评价对象做出鉴定,区分等级,了解教育目标的实现程度,这属于 ( )
- A.诊断性评价
- B.形成性评价
- C.总结性评价
- D.相对性评价
-
主张教学的任务在于训练学生的官能,训练学生的思维形式的理论,被称为 ( )
- A.传统教育论
- B.形式教育论
- C.实质教育论
- D.现代教育论
-
教师申诉制度建立的直接法律依据是 ( )
- A.《宪法》
- B.《教育法》
- C.《教师法》
- D.《义务教育法》
-
以持久的心境低落为特征的神经症称为 ( )
- A.强迫症
- B.焦虑症
- C.恐惧症
- D.抑郁症
-
发明“介入教学”方法的日本教育家是 ( )
- A.斋藤喜博
- B.南部吕敏
- C.中野光
- D.泽柳政太郎
-
将学业成功或失败归因于个人内部的不稳定因素,指的是归因于( )
- A.能力
- B.努力
- C.运气
- D.任务难度
-
马卡连柯认为,适宜作为“教育主体”的是( )
- A.学生个体
- B.学生集体
- C.教师个体
- D.教师集体
-
对客观事物作判断时不易受外来因素影响和干扰的认知方式属于 ( )
- A.场独立
- B.自主性
- C.场依存
- D.沉思型
-
教师义务的实质是教师的职责 ( )
- A.在行为上的体现
- B.在意志上的体现
- C.在信念上的体现
- D.在意识上的体现
-
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 )
- A.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矛盾
- B.教育者与德育内容方法的矛盾
- C.受教育者与德青内容方法的茅盾
- D.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品德水平的矛盾
-
关于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国际社会已达成共识,普遍认为( )
- A.经济发展先于教育的发展
- B.教育发展先于经济发展
- C.教育与经济要同步发展
- D.二者发展互不相关
-
课堂教学结构设计的重点环节是 ( )
- A.组织教学
- B.检查学习
- C.学习新教材
- D.巩固新教材
-
直接从教学目标、任务出发展开的教学策略是( )
- A.形式型策略
- B.综合型策略
- C.方法型策略
- D.目标型策略
-
非指导性教学法的首倡者是( )
- A.加涅
- B.罗杰斯
- C.布鲁姆
- D.杜威
-
主张教学任务在于训练学生的官能,训练学生思维形式的教育理论,被称为 ( )
- 主张教学任务在于训练学生的官能,训练学生思维形式的教育理论,被称为 ( ) A.传统教育论
- B.现代教育论
- C.实质教育论
- D.形式教育论
-
教学方法现代化最为明显的标志是( )
- A.自动教学机器
- B.程序教学机器
- C.电影和电视
- D.计算机辅助教学
-
通过列提纲或利用图形整合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的学习策略是( )
- A.复述策略
- B.精细加工策略
- C.组织策略
- D.资源管理策略
-
在中学阶段为培养学生独立地研究问题,获得知识,体验研究过程与方法,发展各种能力,教学中应多选用( )
- A.活动的方法
- B.探究的方法
- C.直观的方法
- D.讲授的方法
-
一般认为,行为具有盲目性、被动性、不稳定性,随情景的变化而变化,这是态度和品德的形成过程中哪一阶段的表现 ( )
- A.认知阶段
- B.认同阶段
- C.依从阶段
- D.同化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