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答

2012年江西教师资格《中学教育学》模拟测试题(5)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教师应当采取什么方法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不定项选择题]

    • A.应重视学生的智力开发与能力培养
    • B.重视思维能力、学习能力的培养
    • C.重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D.重视个别差异,加强个别指导
  2. 李老师的做法有哪些不妥?(  )[不定项选择题]

    • A.没有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
    • B.对学生实施变相体罚
    • C.事先没有充分调查学生未完成作业的原因
    • D.违背《教师法》、《义务教育法》的关于学生权利和义务的规定
  3. 对学生来说,由于知识基础的差异和个性品质的不同,对课程也有很多不适应的地方。比如,新课程提倡的研究性学习,就有很多学生不知所措。一个班少则有四五十人,多则有六七十人,要进行有效的合作探究,难度很大。据上课教师分析,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只有那些主动性强的学生受益,三分之二的学生是跟着走或跟不上。在众多的课堂实践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只是那些性格外向的学生,性格内向的学生只能做旁观者。这种情况很容易导致学生出现两极分化。根据以上内容,回答3~4题。

    这则材料反映了新课改的什么问题?(  )[不定项选择题]

    • A.教师和学生之间缺乏互动
    • B.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
    • C.教师思想观念跟不上时代
    • D.不能因材施教
  4. 某小学语文教师李某,一次在检查作业时,发现学生何某未完成作业,李老师气愤地要求何某抄写课文十遍,到第三天该生还是未完成,李老师便大发雷霆,当众宣布让该生抄写课文一百遍作为处罚。

    1.李老师的做法对吗?(  )[单选题]

    • A.对
    • B.不对
  5. 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基本技能。(  )

    • 正确
    • 错误
  6. 教科书的主体部分是目录和习题。(  )

    • 正确
    • 错误
  7. 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基本上是一样的,只是提法具有时代性。(  )

    • 正确
    • 错误
  8. 学校可以为了教学而忽略其他事情。(  )

    • 正确
    • 错误
  9. 教育目的的导向作用仅针对受教育者,对教育者不具有导向作用。(  )

    • 正确
    • 错误
  10. 班级常规管理是指通过制定和执行规章制度去管理班级的经常性活动。(  )

    • 正确
    • 错误
  11. 道尔顿制教学法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创造才能。(  )

    • 正确
    • 错误
  12. 教师专业化有利于教师地位的提高。(  )

    • 正确
    • 错误
  13. 班会一般有三类:常规班会、生活会和例会。(  )

    • 正确
    • 错误
  14. 道德教育的认知模式是当代德育教育理论中流传最广、占据主导地位的德育学说,是由柯尔伯格最先提出的。(  )

    • 正确
    • 错误
  15. 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矛盾。(  )

    • 正确
    • 错误
  16. 教育受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因而不会对社会的政治经济产生作用。(  )

    • 正确
    • 错误
  17. 教育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  )

    • 正确
    • 错误
  18. 班级活动中学生既是对象,又是目的。(  )

    • 正确
    • 错误
  19. 学校的精神或观念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  )

    • 正确
    • 错误
  20. 人力资本投资包括(  )形式。

    • A.学校教育
    • B.职业训练
    • C.科技发展
    • D.卫生保健
    • E.信息搜寻
  21. 认知模式的特征有(  )。

    • A.人的本质是理性的
    • B.坚持性善论
    • C.注重个体认知发展与社会客体的相互作用
    • D.注重研究个体道德认知能力的发展过程
    • E.倡导民主德育观
  22. 课程管理有审定制、固定制和多样化自由选择几种模式,统整各自优势。课程一般结构发生了变化,体现在(  )。

    • A.保持原有特色的优势
    • B.强调统一基础上增加灵活性
    • C.在多样性基础上增加调控
    • D.采用导向式管理
    • E.建立与学生自主探索学习方式相一致的课程结构
  23. 小班教学体现教育公平,保证教学质量,在实施中应注意(  )。

    • A.教师包班而不分科任教
    • B.因材施教
    • C.学生机会均等
    • D.责任明确
    • E.分层管理
  24. 教育的功能有(  )。

    • A.政治功能
    • B.经济功能
    • C.文化功能
    • D.科学技术发展功能
  25. 在教学史上,先后出现的影响较大的教学组织形式有(  )。

    • A.个别教学制
    • B.班级授课制
    • C.分组教学
    • D.道尔顿制
    • E.设汁教学法
  26. 运用奖励和处分应注意的要求是(  )。

    • A.公平、正确、合情合理
    • B.与启发说服相结合
    • C.发扬民主
    • D.注重宣传和教育
    • E.坚持严格要求
  27. 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主要有(  )。

    • A.教育再生产劳动力
    • B.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
    • C.传播一定社会的思想意识
    • D.培养专门的人才
  28. 皮亚杰将个体的认识发展划分的阶段包括(  )。

    • A.感知运算阶段
    • B.前运算阶段
    • C.具体运算阶段
    • D.形式运算阶段
    • E.抽象运算阶段
  29. 德育教育的体谅模式的特征有(  )。

    • A.坚持性善论,尊重儿童发展需求
    • B.坚持人具有一种天赋的自我实现趋向
    • C.注重个体认知发展与社会客体的相互作用
    • D.大力倡导民主的德育观
    • E.强调按道德认知能力发展的要求进行学校道德教育
  30. 班级组织建构的首要原则是(  )。

    • A.有利于教育的原则
    • B.目标一致的原则
    • C.可接受性原则
    • D.有利于身心发展的原则
  31. 教育改革的核心是(  )。

    • A.内容改革
    • B.方法改革
    • C.课程改革
    • D.途径改革
  32. 教师最基本的权利是(  )。

    • A.管理学生权
    • B.科研学术活动权
    • C.民主管理权
    • D.教育教学权
  33. 儿童身心发展有高速发展期,某一时期特别迅速而其他阶段相对平稳,这一现象体现了儿童身心发展的(  )特征。

    • A.不平衡性
    • B.顺序性
    • C.阶段性
    • D.个别差异性
  34. 就儿童发展整体而言,生理的成熟先于心理的成熟体现了儿童身心发展(  )的特点。

    • A.顺序性
    • B.不平衡性
    • C.个别差异性
    • D.阶段性
  35. 在现代社会中,影响一个国家盛衰强弱的关键因素是(  )。

    • A.科技
    • B.经济
    • C.综合国力
    • D.教育
  36. 一节课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是(  )。

    • A.组织教学
    • B.讲授新教材
    • C.巩固新教材
    • D.检查复习
  37.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反映了(  )对人的身心发展的影响。

    • A.遗传因素
    • B.环境因素
    • C.学校教育
    • D.个体因素
  38. 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性表明,教师任职期间应接受(  )。

    • A.高等教育
    • B.在职培训
    • C.继续教育
    • D.终身教育
  39. 难题提供了试题的(  )信息。

    • A.错误率
    • B.通过率
    • C.平均通过率
    • D.平均错误率
  40. 课程实施计划的展开过程足(  )。

    • A.安排课程表
    • B.分析教学任务
    • C.选择并确定教学模式
    • D.组织教学活动
  41. 将课程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这是(  )。

    • A.从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制度角度划分的
    • B.从课程的功能角度划分的
    • C.从课程的组织核心角度划分的
    • D.从课程的任务角度划分的
  42.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教育属于(  )。

    • A.道德素质教育
    • B.思想素质教育
    • C.政治素质教育
    • D.心理素质教育
  43. 造成人的片面发展的原因是(  )。

    • A.社会的进步
    • B.旧式劳动分工
    • C.生产力的发展与分化
    • D.科技水平的提高
  44. 世界上最早系统地论述教学理论的专著是(  )。

    • A.中国古代的《学记》
    • B.古代印度的《吠陀》
    • C.柏拉图的《理想国》
    • D.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