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江西教师资格《中学教育学》模拟测试题(4)
- 
				
根据这则材料,你认为下列哪些班级管理方法是合理的?( )[不定项选择题]
- A.定位班级管理基调,抓准班级情感支点
 - B.了解学生的个性心理,使班级管理做到有的放矢
 - C.对于犯错误学生的管理应该讲究方法
 - D.制定严厉的班级管理制度
 
 - 
				
记得刚毕业那一年,我接手的这个年级重新分班,一个叫小佳的孩子,异常调皮,分给谁都不要。安排到我们班时,我想:不就一个孩子吗,不信凭我的热情转化不了他。于是,我就接了下来。没想到这还不到一个月,这个小孩的“威力”就显示出来了,迟到、旷课、不完成作业、欺负同学……在屡次叫到办公室谈话、说教失去效果后,我再也忍不住了,决定到他家去一趟,准备让他的父母教训他一顿。可到他家后意外地发现他在屋外打扫庭院,见到我,他吃了一惊,但还是喊了一声“老师好”后。跑到屋里。在同他父母交谈时,我了解到,由于家庭贫困,父母每天早出晚归,疏于教导,因此让孩子养成了一些坏习惯,但这孩子在家里还挺懂事,也能帮忙干活。于是,我把要来告状的话收了回来。
回到班级后,我告诉学生们:“昨天老师到了小佳家里,今天,要表扬小佳同学两点:一是讲礼貌,见到老师能主动问好;二是能帮家里干活。希望同学们能向小佳同学学习,也希望小佳同学能让大家找到更多的优点。”随后,我又安排他负责班级的卫生工作,并对他的尽职尽责及时给予表扬。再往后,他在课堂上认真多了。有一天居然拿了一道题来请教我。一学年后,他已经是老师的得力助手,成绩也升到了中等。根据以上内容,回答3~4题。
这位老师运用了哪些教育方法?( )[不定项选择题]
- A.谈话法
 - B.演示法
 - C.参观法
 - D.表扬与奖励法
 
 - 
				
从德育角度看,你认为应从哪些方面改进这位老师的做法?( )[不定项选择题]
- A.在实际教育中应因势利导,长善救失
 - B.运用各种形式,不断强化和发扬学生自身积极向上的一面
 - C.通过教育,抑制或消除学生落后的一面
 - D.加强思想教育
 
 - 
				
一位家长在星期一发现儿子上学时磨磨蹭蹭,追问怎么回事,孩子犹豫了半天才道出实情。原来上个星期二早上,班主任老师召开全班同学会议,用无记名的方式评选了三名“坏学生”,因有两名同学在最近违反了学校纪律,无可争议地成了“坏学生”,而经过一番评选,第三顶“坏学生”的帽子便落在儿子的头上。这个9岁的小男孩,居然被同学列出了18条“罪状”。当天下午初二年级组长召集评选出来的“坏学生”开会,对这三个孩子进行批评和警告,要求他们写一份检查,将自己干的坏事都写出来,让家长签字,星期一交到年级组长手中。
该家长当着孩子的面,没有表示什么,签了字便打发孩子去上学。随后,她打通班主任的电话,询问到底是怎么回事,班主任说:“你的孩子是班上最坏的孩子,这是同学们用无记名投票方式选出来的。”当她质疑这种方法挫伤到孩子的自尊心时,老师却回答:“自尊心是自己树立的,不是别人给的”,并说他们不认为有什么不对,其目的也是为了孩子好。
自从这个9岁的孩子被评选为“坏学生”后,情绪一直非常低落,总是想方设法找借口逃学。根据以上内容,回答1~2题。
这位老师的做法违背了哪些德育原则?( )[不定项选择题]
- A.因材施教原则
 - B.疏导原则
 - C.以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
 - D.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
 
 - 
				
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是学生接受德育教育的基本途径。( )
- 正确
 - 错误
 
 - 
				
现代学制产生于美国。( )
- 正确
 - 错误
 
 - 
				
对于任何国家来说,教育目的都是一样的,不受任何限制。( )
- 正确
 - 错误
 
 - 
				
教育能使人的价值得到越来越充分的体现,并使人的个性发展空间越来越大。( )
- 正确
 - 错误
 
 - 
				
班级授课制最显著的优点在于教师能根据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 )
- 正确
 - 错误
 
 - 
				
学习方式转变的实质是教育价值、人才观和培养模式的变革。( )
- 正确
 - 错误
 
 - 
				
发展既可能是朝积极的方向发展,也可能是朝消极的方向发展。( )
- 正确
 - 错误
 
 - 
				
课程目标是整个课程编制过程中最为关键的准则,是指特定阶段的学校课程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 )
- 正确
 - 错误
 
 - 
				
目标管理是由美国管理学家夸美纽斯提出的,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调动被管理者的积极性。( )
- 正确
 - 错误
 
 - 
				
教师是一种专业化的技术职业。( )
- 正确
 - 错误
 
 - 
				
教育的目的可以分为教育目的、培养目标、教学目标三个层次。( )
- 正确
 - 错误
 
 - 
				
具有一定的组织结构是班集体形成的基础。( )
- 正确
 - 错误
 
 - 
				
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教师最本质的特征是教师,即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
- 正确
 - 错误
 
 - 
				
在全面发展的教育中起导向和动力作用的是智育。( )
- 正确
 - 错误
 
 - 
				
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具有本质性的区别。( )
- 正确
 - 错误
 
 - 
				
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功能包括( )。
- A.引导和培养、塑造个体发展
 - B.加速个体发展
 - C.具有延时价值
 - D.开发个体特殊才能
 - E.个体发展的主观能动性
 
 - 
				
教育目的为受教育者指明了( )。
- A.发展方向
 - B.发展原则
 - C.发展结果
 - D.发展速度
 - E.发展阶段
 
 - 
				
教学过程的结构包括( )。
- A.引起学习动机
 - B.领会知识
 - C.巩固知识
 - D.运用知识
 - E.检查知识
 
 - 
				
学牛申诉需要符合一定的条件以对学校和教师侵权行为进行维护( )。
- A.提起申诉的人必须不服处分或学校侵犯了其合法权益
 - B.必须针对特定的被申诉人
 - C.提出申诉事项必须在教育法律、法规等规定受理范围之内
 - D.在规定的期限内
 - E.以上说法都对
 
 - 
				
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表现在( )。
- A.制约教育的结构
 - B.制约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 C.决定教育的发展水平
 - D.决定教育的发展速度
 
 - 
				
个人本位教育目的论的产生与兴起,从历史背景看,主要与( )有关。
- A.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
 - B.十八世纪的启蒙运动及其思想
 - C.近代工业革命及资本主义的发展
 - D.近现代西方人本主义哲学思想
 - E.国家主义思潮
 
 - 
				
备课是教师的课前准备,备课内容包括( )。
- A.钻研教材
 - B.了解学生
 - C.课外辅导
 - D.制定教学进度计划
 
 - 
				
科学对教育的作用表现在( )。
- A.科学技术能够改变教育的观念
 - B.科学技术能够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
 - C.科学技术可以影响教育的内容
 - D.科学技术能够影响受教育者的教育质量
 
 - 
				
人的教育活动和动物“教育活动”的本质区别是( )。
- A.模仿性
 - B.意识性
 - C.规律性
 - D.社会性
 - E.复杂性
 
 - 
				
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
- A.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矛盾
 - B.教育者与德育内容和方法的矛盾
 - C.受教育者与德育内容和方法的矛盾
 - D.社会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的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 
				
规章制度是学生在学习、生活、工作中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它的作用有( )。
- A.规范
 - B.管理
 - C.控制
 - D.教育
 
 - 
				
教育者创设一定的情境以提升教育对象的智慧水平为目标的教育称为( )。
- A.德育
 - B.智育
 - C.美育
 - D.体育
 
 - 
				
“今天的教育是明天的经济,教育的消费是明显的消费潜在的生产,是有限的消费扩大的生产,是今日的消费明日的生产”;这一认识表明现代教育具有( )的特征。
- A.科学性
 - B.价值性
 - C.生产性
 - D.未来性
 
 - 
				
与启发性原则在教学中贯彻要求不符的是( )。
- A.激发学生积极思维
 - B.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 C.严格遵守职业道德
 - D.建立民主平等师生关系
 
 - 
				
教学管理的核心是( )。
- A.教学思想管理
 - B.常规管理
 - C.教学质量管理
 - D.教学管理中计算机的应用
 
 - 
				
中国古代“内发论”的代表人物是( )。
- A.孔子
 - B.荀子
 - C.孟子
 - D.墨子
 
 - 
				
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着( )。
- A.教育的领导权
 - B.受教育的权利
 - C.教育目的的性质
 - D.教育结构的变化
 
 - 
				
在教育、教学中采用“一刀切”、“一锅煮”的办法,这是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 )。
- A.顺序性
 - B.阶段性
 - C.互补性
 - D.差异性
 
 - 
				
班级文化是班级中教师和学生共同创造出来的联合生活方式,不包括( )。
- A.班级环境布置
 - B.班级人际关系和班风
 - C.班级制度与规范
 - D.教师与个别学生的亲密关系
 
 - 
				
教师的教育素养基本上包括两个方面,一是( ),二是教育技巧。
- A.教育理论
 - B.教育手段
 - C.教育思想
 - D.思想晶质
 
 - 
				
在教学过程中,素质教育强调的是( ),而不是简单地获得结果。
- A.记忆知识
 - B.“发现”知识
 - C.积累知识
 - D.搜集知识
 
 - 
				
强调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是( )。
- A.弗洛伊德
 - B.威尔逊
 - C.格塞尔
 - D.皮亚杰
 
 - 
				
现代教育的( )是指:一方面,科学教育是现代教育的基本内容和最重要的方面,另一方面,现代教育的发展越来越依靠教育科学的指导,摆脱经验的束缚。
- A.公共性
 - B.生产性
 - C.科学性
 - D.终身性
 
 - 
				
教育教学要求的“一刀切”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 )。
- A.个别差异性
 - B.顺序性
 - C.不平衡性
 - D.互补性
 
 - 
				
德育要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依靠和发扬他们自身的积极因素去克服他们品德上的消极因素,这是( )。
- A.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原则
 - B.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
 - C.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原则
 - D.教育影响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