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江西教师资格《中学教育学》模拟测试题(2)
-
开学第一天,新任班主任刘老师走进初二五班,发现黑板上写着“你也下课吧”五个大字,原来,该班已经连续换了两任班主任,原因是该班学生无论是学习、班级卫生以及日常行为规范等方面的表现都极差,前两任班主任就因为在班主任积分上被扣分而失去了当班主任的资格。如果你是刘老师,你该如何做?( )[不定项选择题]
- A.要言传身教,还要言教情教
- B.加强自身修养
- C.以自己的行为举止感化学生
- D.制定严格的班级制度
-
课堂上有位学生指出老师对某个问题的解释有误,老师当时就恼怒起来:“某某同学,算你厉害,老师不如你,以后老师的课就由你来上好了!”全班同学随老师一起嘲笑起这位学生,该生从此在课堂上不再发现问题,不再主动回答问题了。
这位老师的做法有哪些不当之处?( )[不定项选择题]
- A.不尊重学生
- B.过于自信
- C.对待质疑学生一棒吓退
- D.严重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
这位老师的行为违反了下列哪些教学原则?( )[不定项选择题]
- A.教师主导与学生自觉性相结合
- B.创造民主的教学环境
- C.巩固性原则
- D.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
学校如何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 )[不定项选择题]
- A.把劳动教育纳入整个教学计划之中,使师生重视劳动教育
- B.对国家规定的劳动时间,学校不得随意删减
- C.劳动教育不应只限制于学校里,而应重视家庭的早期劳动教育
- D.劳动教育还应该通过生产劳动和公益劳动来实现
-
国外有人调查统计了某家族的八代136名家庭成员,发现其中50名男子都是音乐家,这是由遗传决定的。( )
- 正确
- 错误
-
教科书是教师备课和上课的主要依据。( )
- 正确
- 错误
-
教育目的与教学目标、培养目标彼此相关,可以相互取代。( )
- 正确
- 错误
-
德育就是思想政治教育。( )
- 正确
- 错误
-
班主任是班级活动的组织者,因而不需要注重交往活动。( )
- 正确
- 错误
-
教学作为一种活动,是共性与多样性的统一。( )
- 正确
- 错误
-
德育内容是德育目标在德育活动中的具体化,是实现德育目标的基本条件。( )
- 正确
- 错误
-
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
- 正确
- 错误
-
教育目的在不同的阶级社会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
- 正确
- 错误
-
对残疾儿童的教育要依据不平衡性的特征进行。( )
- 正确
- 错误
-
教育教学权是教师为履行教学职责而必须具备的基本权利。( )
- 正确
- 错误
-
遗传因素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前提,并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
- 正确
- 错误
-
对未成年学生和儿童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是违法的。( )
- 正确
- 错误
-
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构建的。( )
- 正确
- 错误
-
班主任是联系班级任课教师和学生团队组织的纽带,是沟通学校、家长和社会的桥梁。( )
- 正确
- 错误
-
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体现在( )。
- A.决定教育发展的规模
- B.制约教育的结构
- C.制约教育的内容
- D.决定教育发展的速度
- E.决定教育发展的方向
-
中小学教育评价的内容包括以下哪几方面?( )。
- A.学生发展评定
- B.管理水平评价
- C.学生活动效果评价
- D.教师授课质量评价
- E.课程和教材评价
-
课程的具体表现包括( )。
- A.教科书
- B.课程标准
- C.各门学科
- D.课外活动
- E.教学计划
-
测验和考试是用来检查教学的手段,应把握的原则有( )。
- A.客观性原则
- B.计划性原则
- C.随机性原则
- D.指导性原则
- E.发展性原则
-
教育目的的制定要考虑到哪些客观条件?( )
- A.生产力和科技发展水平
- B.一定社会政治和经济制度
- C.制定者的哲学观念、理想人格
- D.社会历史发展进程
- E.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
-
个体主观能动性由不同层次的内容构成,包括( )。
- A.生理活动
- B.精神活动
- C.心理活动
- D.社会实践活动
- E.思维活动
-
教学过程中,学生认识的特殊性表现在( )方面。
- A.认识的间接性
- B.认识的交往性
- C.认识的目的性
- D.认识的有效性
- E.认识的教育性
-
教师的科研活动权包括( )。
- A.有权发表自己的观点
- B.有权决定是否参加学术团体
- C.有权确定科研课题的科研方法
- D.有权确定自己的教学内容
- E.有权为改善实践而研究
-
关于当代儿童发展观,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 A.儿童的身心发展受制约于社会的发展状况
- B.儿童的发展是以个体的生物遗传素质为基础的
- C.儿童的发展蕴含于儿童主体的活动之中
- D.实现发展是儿童的权利
- E.以上几种说法都是不对的
-
成熟对个体发展的影响表现在( )。
- A.个体的器官随年龄的增长而发展
- B.人的先天素质在发展过程中逐步成熟
- C.人的机体的成熟程度为一定阶段身心特点的出现提供了可能
- D.成熟在高级心理活动中起到作用
- E.成熟决定了个体受教育的内容
-
班级管理的基本功能是( )。
- A.运用教学技术手段精心设计各种不同教学活动
- B.调动班级成员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
- C.帮助学生成为学习自主、生活自理、工作自治的人
- D.进行社会角色的学习
-
我国正式颁布《义务教育法》的时间是( )。
- A.1957年
- B.1982年
- C.1986年
- D.1990年
-
( )是直接决定教育目的的因素。
- A.生产力
- B.政治制度
- C.科学技术
- D.文化
-
下列原则中既属于我国中学教育原则又属于德育原则的是( )。
- A.导向性原则
- B.因材施教原则
- C.直观性原则
- D.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
伯克赫斯特创立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
- A.班级授课
- B.设计教学法
- C.道尔顿制
- D.分组教学
-
德育的个体发展功能的发挥应注意( )。
- A.强调德育的外在强制性
- B.注意功能实现的间接性
- C.注重个体的享用性
- D.尊重学习个体的主体性
-
我国最早使用“教育”一词的是( )
- A.孔子
- B.孟子
- C.许慎
- D.朱熹
-
发展关键期或最佳期的概念是心理学家根据人的身心发展的( )提出来的。
- A.互补性
- B.阶段性
- C.顺序性
- D.不平衡性
-
进行德育时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这体现了德育的( )。
- A.疏导原则
- B.因材施教原则
- C.导向性原则
- D.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
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 )。
- A.政治制度
- B.生产关系
- C.生产力
- D.生活方式
-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利用一定的仪器设备通过条件控制引起实验对象的某些变化,从观察这些变化中获得知识的方法,称之为( )。
- A.练习法
- B.实习作业法
- C.实验法
- D.谈话法
-
( )是品德教育中运用最为广泛的基本方法。
- A.榜样示范法
- B.说服教育法
- C.情感陶冶法
- D.锻炼法
-
构成思想品德的四个基本要素是知、情、意、行,其中基础性的要素是( )。
- A.知
- B.情
- C.意
- D.行
-
下列哪一说法是夸美纽斯的观点?( )
- A.美德是否可教
- B.教学的教育性
- C.教育即生长,学校即社会
- D.“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即教育
-
实施德育的最基本的途径是( )。
- A.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
- B.课外校外活动
- C.劳动
- D.共青团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