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答

2012年四川省教师资格《教育学》(A级)专家命题预测试卷(一)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请结合实际工作谈谈现在中学教育评价存在的问题及改革策略。

  2. 如何理解学校与社会教育机构联系的内容和方式?

  3. 简述素质教育目标分解有哪些。

  4. 简述教育的基本要素。

  5. 简述教师的劳动特点。

  6. 简述教育要适应个体发展的规律。

  7. 人格教育的方法有哪些?

     

  8. 广域的课程

  9. 疏导原则

  10. 班级上课制

  11. 义务教育

  12.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13. 我国中小学课程包含的要素主要有【  】

    • A.道德经验要素
    • B.健身经验要素
    • C.审美经验要素
    • D.认知经验要素
    • E.娱乐经验要素
  14. 学校影响学生个体成长的微观环境包括【  】

    • A.教师的期待效应
    • B.花盆效应
    • C.同伴影响
    • D.父母的期待效应
    • E.朋友效应
  15. 在下列选项中,属于隐性课程所具有的功能的是【  】

    • A.育美功能
    • B.健体功能
    • C.感化功能
    • D.益智功能
    • E.陶冶功能
  16. 中小学课程的基本类型主要有【  】

    • A.显性课程
    • B.隐性课程
    • C.学科课程
    • D.活动课程
    • E.问题课程
  17. 隐性课程在实际教学中实施时应注意的事项包括【  】

    • A.克服隐性课程中的消极因素
    • B.发挥教师的作用
    • C.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 D.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 E.明确隐性课程的目标
  18. “教育即生长”是哪位教育哲学家的观点?【  】

    • A.瓦·根舌因
    • B.赫尔巴特
    • C.杜威
    • D.皮亚杰
  19. 在学生的成长中,作为校外之校的是【  】

    • A.社区文化
    • B.同伴
    • C.家庭环境
    • D.大众媒介
  20. 搞好学习方法指导的重要前提是【  】

    • A.反馈控制
    • B.了解学情
    • C.制订计划,做好准备
    • D.实施指导
  21. 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课外书籍和教材获得知识的方法是【  】

    • A.参观法
    • B.读书指导法
    • C.练习法
    • D.自学法
  22. 教师在观察教室里进行班级活动时,可以发现三类力量,其中一种力量是指不增进也不干扰学生学习行为的力量,我们称其为【  】

    • A.消极力量
    • B.中性力量
    • C.惰性力量
    • D.积极力量
  23. 提出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的教育家是【  】

    • A.杜威
    • B.巴班斯基
    • C.维果茨基
    • D.赫尔巴特
  24. 下列哪一项体现了国家对学校的统一要求,是办学的基本纲领和重要依据【  】

    • A.教学计划
    • B.教学设计
    • C.教学大纲
    • D.教材
  25. 若师生间感情关系表现为课堂气氛淡漠,这属于师生关系类型中的【  】

    • A.依赖型
    • B.民主型
    • C.自由放任型
    • D.对立型
  26. 凡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的个体或团体都是【  】

    • A.教育者
    • B.教育因素
    • C.教育主体
    • D.教育指导者
  27. 结构主义课程论的创立者是【  】

    • A.布鲁姆
    • B.赞可夫
    • C.布鲁纳
    • D.杜威
  28. 教育目标一般分为三大类,即包括认知领域、能力领域和【  】

    • A.情意领域
    • B.心理领域
    • C.审美领域
    • D.思想领域
  29. 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  】

    • A.教师
    • B.教育目的
    • C.教育内容
    • D.学生
  30. 教育的本体功能之一是【  】

    • A.促进生产发展,服务经济建设
    • B.对政治经济有巨大的影响作用
    • C.减少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 D.加速年轻一代身心发展与社会化进程
  31. 下列哪一项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基础性条件【  】

    • A.科技
    • B.政治
    • C.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
    • D.文化
  32. 教师劳动的创造性主要是由____的特点所决定的。【  】

    • A.劳动手段
    • B.劳动对象
    • C.劳动方式
    • D.劳动内容
  33. 所有学生都必须修习的课程是【  】

    • A.必修课
    • B.选修课
    • C.活动课
    • D.社会活动
  34. 最早提出教学具有教育性的教育家是【  】

    • A.凯洛夫
    • B.杜威
    • C.赫尔巴特
    • D.孔子
  35. 下列哪一种课程是相对于系统的学科知识而言,侧重于学生直接经验的一种课程形式【  】

    • A.核心课程
    • B.广域课程
    • C.相关课程
    • D.活动课程
  36. 学校教育的基础是【  】

    • A.班级
    • B.学生
    • C.教师
    • D.课程
  37. 在知觉教材的基础上进行领会和理解,这是知识学习过程的【  】

    • A.选择阶段
    • B.领会阶段
    • C.应用阶段
    • D.保持阶段